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0)
2023(1969)
2022(1682)
2021(1588)
2020(1297)
2019(2679)
2018(2537)
2017(4845)
2016(2683)
2015(2888)
2014(2854)
2013(2695)
2012(2600)
2011(2497)
2010(2666)
2009(2688)
2008(2871)
2007(2766)
2006(2655)
2005(2493)
作者
(7764)
(6519)
(6363)
(6177)
(4185)
(3087)
(2891)
(2521)
(2448)
(2399)
(2276)
(2238)
(2226)
(2179)
(2106)
(1932)
(1918)
(1918)
(1906)
(1745)
(1685)
(1575)
(1562)
(1554)
(1530)
(1500)
(1452)
(1369)
(1333)
(1308)
学科
管理(11293)
(11117)
经济(11105)
(8988)
(8694)
企业(8694)
(4837)
(4124)
业经(4040)
(3906)
(3837)
体制(3354)
方法(3256)
(3242)
理论(3223)
(3062)
中国(3028)
(2867)
教育(2790)
(2594)
贸易(2593)
(2539)
财务(2532)
财务管理(2523)
(2509)
工作(2496)
(2477)
金融(2476)
企业财务(2278)
(2106)
机构
大学(46630)
学院(45497)
(15299)
经济(14937)
管理(14718)
研究(14115)
理学(11918)
理学院(11779)
管理学(11625)
管理学院(11526)
中国(11129)
(10065)
(9694)
科学(7947)
财经(7848)
(7548)
师范(7532)
(7255)
(7130)
(6936)
北京(6276)
(6258)
研究所(6093)
师范大学(6008)
中心(5879)
财经大学(5645)
(5018)
(4904)
(4807)
经济学(4795)
基金
项目(23933)
研究(19768)
科学(18606)
基金(16850)
(14195)
国家(14039)
社会(12981)
社会科(12190)
社会科学(12184)
科学基金(11675)
教育(9214)
(8800)
编号(8253)
成果(8238)
基金项目(8217)
(7650)
资助(6391)
课题(6148)
自然(6046)
自然科(5861)
自然科学(5860)
自然科学基金(5756)
(5610)
(5560)
(5497)
重点(5495)
国家社会(5323)
项目编号(5322)
(5163)
教育部(5051)
期刊
(23302)
经济(23302)
研究(17361)
(9217)
中国(8796)
学报(8362)
教育(7377)
科学(6838)
大学(6653)
学学(6091)
管理(6072)
财经(5556)
(5406)
(4788)
(4578)
金融(4578)
业经(4349)
经济研究(3729)
农业(3362)
(3306)
问题(3126)
图书(3110)
社会(3025)
技术(2921)
商业(2850)
(2714)
书馆(2549)
图书馆(2549)
社会科(2536)
社会科学(2536)
共检索到73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旅行社"零负团费"的经营方式对旅游者权益及旅游行业的危害十分明显,但现有法律并不能达到治理的目标。"零负团费"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旅游购物中受到损害的旅游者往往因异地维权的高成本而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结果纵容了恶意商店的违法行为,并以佣金的形式滋养了"零负团费"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旅行社苛以连带责任和协助责任,使其承担与佣金收益相对等的风险与责任,并且在诉讼维权方面实现旅游者本地维权的可能性,以此倒逼旅行社放弃"零负团费"的经营活动,实现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汉林  
由于旅游市场机制及管制机制失灵,零负团费经营屡禁不止。当前,零负团费规制出现了行政执法的实践性困境和司法的制度性困境。应通过落实导游薪酬保障机制、强化旅游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确立旅游时间浪费赔偿请求权制度、确立旅游购物纠纷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制度等措施实现零负团费的有效规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卓民  卢亮  
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现象是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本文对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探讨了旅游“零团费”、“负团费”的成因,揭示了其经营实质;分析了旅游“零团费”、“负团费”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从服务标准化、明码标价、合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斌  王莹  
"零负团费"是一种旅游价格扭曲现象,负面效应明显。本文在分析"零负团费"作团模式的基础上,阐述"零负团费"的渊源和形成过程,然后着重探讨"零负团费"的危害性及治理"零负团费"的困难,最后提出治理"零负团费"的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庞世明  
"零负团费"模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在对"零负团费"现象研究文献的回顾中发现,对消费者非理性、旅行社削价竞争、旅游产品同质化、信息不对称等表面化的现象进行探讨的较多,但对于旅行社业影响最大的制度层面的研究往往被忽略。制度约束是"零负团费"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旅游资源无法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零负团费"无疑是一种可以最小化交易费用的模式。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优势,"零负团费"模式才成为包价旅游产品一种主要的经营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辛宇  
我国大量出现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过劳死"法律救济的研究。明确"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性质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既有侵权责任的性质又有工伤责任的属性,两者发生竞合时可以择一主张。我国对于"过劳死"的法律规制存在不足之处,"过劳死"的预防机制不健全、违法认定标准过于单一、补偿机制缺失以及"过劳"康复制度尚未建立。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过劳死"的法律救济路径,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贾跃千  
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博弈论等基本理论以及心理学对理性的阐释,本文剖析了零团费的产生和存在根源,建立了零团费演化的“路径依赖”机制模型和均衡模型两个简单模型,并得出结论:零团费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零团费最终根源在于消费者有限理性决策和我国大众旅游者独有的消费特征,消除零团费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阶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刚  林萍  
本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最近,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涉及了国家之间的很多方面的差异,如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等,解释这些差异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描述了法律及其实施有效性在国家之间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差异的可能根源,进而总结了其带来的结果,以得到公司治理改革潜在的战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目前,旅行社扭曲的经营模式是以不合理的购物佣金为基础的,这种购物佣金也几乎必然损害旅游者权益。当前的治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立法禁止与立法规范。但两者都没能解决问题,其共同的困境在于:第一,都是地方立法,受限于地方利益的顾虑,执法者不可能严格执法;第二,都过度依赖行政监管,但行政监管存在自身固有的不足。可行的解决思路是在旅游法中赋予旅游者一项合适的权利,通过旅游者有效的维权活动制约旅行社损害旅游者利益的佣金行为。购物反悔权正是这样一种合适的权利,它将迫使旅行社主动将购物佣金控制在旅游者可以接受的限度内,或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建刚  刘峰  
近年来针对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发现,产权、法律、市场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对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的产权和法律制度决定着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特征。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投资者的有效司法保护,其他外部市场机制如何替代司法保护不足以促进公司治理改革和完善,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朝恩  周爱萍  
车库生物学是国际上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民间生物科技活动。在中国,车库生物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车库生物学在我国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为此,国家有必要在完善促进其发展的法律体系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强胜  李中红  
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事情,它还是相关利益人特别其最大债权人银行利益的维护问题。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世界各国对此都有不同的做法和规定。我国银行对于公司治理结构也有一定的参与,但是以消极参与为主。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大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参与特别是积极的参与对于理顺现代银企关系,改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霞  姜旭红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骚扰与危害。本文从手机不良短信息的种类及表现方式入手,通过对国外治理手机不良短信息相关立法的研究,提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制定专门法规,实行手机实名登记制,制定治理手机不良短信息的法律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