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7)
- 2023(10677)
- 2022(9039)
- 2021(8447)
- 2020(6866)
- 2019(15471)
- 2018(15559)
- 2017(28928)
- 2016(16260)
- 2015(18387)
- 2014(18480)
- 2013(18443)
- 2012(17970)
- 2011(16451)
- 2010(17274)
- 2009(16402)
- 2008(16498)
- 2007(15870)
- 2006(14629)
- 2005(13704)
- 学科
- 济(71632)
- 经济(71543)
- 业(50268)
- 农(47391)
- 管理(39435)
- 农业(31786)
- 企(27886)
- 企业(27886)
- 中国(24522)
- 地方(21896)
- 业经(20701)
- 方法(18587)
- 制(16863)
- 学(16373)
- 数学(14871)
- 发(14653)
- 数学方法(14532)
- 财(14379)
- 银(14028)
- 银行(14002)
- 行(13558)
- 融(13002)
- 金融(13001)
- 贸(12961)
- 贸易(12945)
- 易(12473)
- 发展(11583)
- 展(11528)
- 体(11216)
- 理论(11196)
- 机构
- 学院(242761)
- 大学(238853)
- 济(97636)
- 经济(95264)
- 研究(91751)
- 管理(86502)
- 中国(73713)
- 理学(70907)
- 理学院(70038)
- 管理学(68677)
- 管理学院(68254)
- 农(62438)
- 科学(56820)
- 京(54185)
- 所(49467)
- 农业(47289)
- 财(45489)
- 研究所(43863)
- 业大(43041)
- 中心(42357)
- 江(42167)
- 范(36053)
- 师范(35758)
- 北京(35448)
- 省(34402)
- 州(33742)
- 财经(33558)
- 院(32172)
- 经(29996)
- 农业大学(29020)
- 基金
- 项目(145171)
- 科学(111884)
- 研究(110312)
- 基金(100058)
- 家(88240)
- 国家(87281)
- 科学基金(71905)
- 社会(67325)
- 社会科(63075)
- 社会科学(63056)
- 省(59214)
- 基金项目(52165)
- 划(48904)
- 教育(48690)
- 编号(47828)
- 自然(43993)
- 自然科(42857)
- 自然科学(42846)
- 自然科学基金(42027)
- 成果(40801)
- 资助(40667)
- 发(37599)
- 课题(33806)
- 农(33191)
- 重点(32873)
- 部(31228)
- 发展(30182)
- 展(29670)
- 创(28829)
- 性(28299)
- 期刊
- 济(135151)
- 经济(135151)
- 研究(79320)
- 农(66347)
- 中国(63158)
- 农业(44432)
- 学报(42435)
- 科学(38649)
- 财(34510)
- 教育(34084)
- 大学(32999)
- 学学(30807)
- 管理(30772)
- 融(30319)
- 金融(30319)
- 业经(27542)
- 技术(22090)
- 业(21615)
- 问题(18783)
- 财经(17532)
- 经济研究(16955)
- 农村(15531)
- 村(15531)
- 经(15219)
- 农业经济(15059)
- 版(14785)
- 世界(14149)
- 图书(13704)
- 经济问题(13246)
- 技术经济(12542)
共检索到413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杨明洪 潘久艳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淑桃 方玉媚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了两类主要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发展模式,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确保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结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农户 发展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面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项目标,其实施过程是政府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关系到退耕还林的水土治理效果的实现程度。通过建立退耕还林政策和农户水土保持行为指标体系,以及应用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江西省丰城市的梅林镇、湖塘乡和尚庄镇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区域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的不同农户具有不同的特点。个体差别:梅林镇15户农户、湖塘乡14户农户、尚庄镇14户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属于积极响应型,农户兼业化水平和家庭核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对比研究 准格尔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退耕还林课题组 梁与延 沈茂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晓鸣 甘庭宇 李晟之 罗虹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利益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慧敏 乔颖丽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出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将农户调查数据引入二项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进行了较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退耕还林工程,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两个矛盾的基础上,使退耕还林工程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建,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建设 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翁奇
基于以往学者对于西部若干个省份的研究并结合同期的宏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出现很可能为部分地区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带来挑战,也使得部分农户的生产与社会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结合国内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施行之后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本身对于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并通过对于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安排补贴标准,提高政策灵活性;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情况;改革户籍制度,解决转移人口生计难题等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业生产结构改变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 博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淼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关键词:
退耕 阶段论说 效益评价 产权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经济行为 陕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