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3)
2023(4637)
2022(3577)
2021(3442)
2020(2583)
2019(5906)
2018(5657)
2017(8272)
2016(6051)
2015(6862)
2014(7081)
2013(6012)
2012(5885)
2011(5468)
2010(5884)
2009(5305)
2008(5348)
2007(5062)
2006(4648)
2005(4515)
作者
(15320)
(12554)
(12385)
(12270)
(8097)
(5992)
(5844)
(5092)
(4820)
(4790)
(4369)
(4306)
(4183)
(4180)
(4122)
(3918)
(3875)
(3755)
(3657)
(3652)
(3558)
(3190)
(2999)
(2962)
(2928)
(2913)
(2912)
(2779)
(2541)
(2507)
学科
教育(19639)
(15693)
经济(15682)
管理(13837)
中国(12048)
(9856)
理论(8459)
(8441)
企业(8441)
(7191)
教学(6623)
方法(4958)
(4833)
(4557)
发展(4133)
(4010)
(3970)
研究(3931)
思想(3758)
业经(3652)
技术(3636)
(3602)
政治(3557)
数学(3496)
高等(3443)
数学方法(3397)
(3388)
改革(3341)
学校(3306)
思想政治(3290)
机构
大学(87534)
学院(81051)
研究(31836)
教育(28252)
(24044)
(23419)
师范(23348)
经济(23221)
管理(21621)
(20813)
师范大学(19445)
科学(17836)
理学(17750)
理学院(17392)
中国(17244)
管理学(16916)
管理学院(16725)
(15746)
(14467)
北京(14333)
研究所(14117)
(13635)
职业(12955)
技术(12645)
中心(12590)
(11445)
(11238)
教育学(10923)
财经(10487)
(9408)
基金
项目(45746)
研究(42169)
科学(37566)
基金(29201)
教育(28779)
(24397)
社会(24019)
国家(24003)
社会科(22434)
社会科学(22428)
成果(20002)
科学基金(19761)
编号(19760)
(18878)
(18296)
课题(17871)
(15381)
基金项目(13787)
规划(13072)
重点(12129)
(12040)
项目编号(11849)
(11820)
资助(11762)
(11285)
教育部(11216)
(10957)
研究成果(10578)
(10402)
自然(10353)
期刊
教育(49343)
研究(39473)
(29728)
经济(29728)
中国(26973)
学报(12075)
职业(11821)
(11536)
技术(11066)
大学(10673)
科学(9811)
管理(8183)
学学(8016)
技术教育(7636)
职业技术(7636)
职业技术教育(7636)
(7534)
财经(6778)
(6097)
论坛(6097)
高等(6068)
(5957)
高等教育(5299)
成人(5229)
成人教育(5229)
图书(5209)
农业(5141)
(4993)
金融(4993)
(4982)
共检索到139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振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际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质量问责、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障等活动日趋活跃,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也进人新阶段,甚至一时成为显学。然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以至不同个体却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看法或观点。这种思考、看法或观点,便构成了所谓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质量观不同,对同一高等教育活动及其质量的判断也就不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教育就其行为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活动,生产着特殊的教育产品。教育质量就是这种特殊产品——主体性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观的发展,经历了合规定性质量观阶段、合需要性质量观阶段和合发展性质量观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除了社会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质量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外,还主要源于评价的主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的评价标准的作用。高等教育质量以思想、兴趣、个性、发展和公平等为取向,而不是主体之外的其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无止境的,教育是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不断实现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过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德海  
1.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首先,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规格的概念。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就形成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在实践中,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差异也很大,其结果是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质量规格。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和忠  
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2%,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这种持续扩招也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心。一方面是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慧霞  
高等教育随着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与终身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高等教育要能够真正吸引每个人自愿参与其中并获得满足感。适应个体需求的教育质量观从本质上讲更接近教育的本真状态。《仁川宣言》提出2030年教育现代化的四个关键词:全纳、公平、有质量、全民终身学习,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惠  李东航  
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评价目的,将学生作为教育质量的最终载体,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要实现以生为本,面临着评价取向、评价功能、评价主体构成、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困境,急需采取可行方略予以破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平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价值选择,是对于高等教育质量高低、优劣的系统看法。随着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在发展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应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办学定位、相对性等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进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日益成为社会与学界关注的话题。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类型分析入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从人才培养的过程、资源整合利用与国际市场拓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转变的重点,由此管窥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重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毛亚庆  
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概念的扩展、知识特性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换、知识传播与分配方式的变革影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要树立新的知识质量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尼古拉斯·汉德  佟希蒙  
本组文章选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2005年9月举办的“教育管理者国际论坛”外国专家的发言。文章在得到作者授权后,根据原文翻译整理而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群丹  黄伟锋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如何协调多元的质量观形成社会共同接受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当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形成了有特色的、创新的教育质量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海迪·罗斯  罗燕  岑逾豪  
本研究对目前各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向加以了分析和批判,指出学习过程性指标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的重要意义.在引进、修订美国当前最有影响的一套大学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本科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水平上来说清华大学的本科教学和美国同类院校乃至美国总体大学水平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但和美国最优异的本科教育相比清华还存在一定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