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0)
- 2023(2215)
- 2022(1805)
- 2021(1670)
- 2020(1346)
- 2019(2780)
- 2018(2613)
- 2017(5143)
- 2016(3058)
- 2015(3309)
- 2014(3160)
- 2013(3072)
- 2012(2995)
- 2011(2756)
- 2010(2948)
- 2009(2945)
- 2008(3153)
- 2007(3090)
- 2006(2944)
- 2005(2805)
- 学科
- 济(11845)
- 经济(11828)
- 管理(10935)
- 业(10479)
- 企(8026)
- 企业(8026)
- 法(5287)
- 中国(5267)
- 农(5239)
- 劳(5089)
- 劳动(5071)
- 制(4131)
- 财(4009)
- 方法(3807)
- 农业(3789)
- 业经(3586)
- 理论(3444)
- 学(3395)
- 体(3252)
- 教育(3101)
- 动(2757)
- 体制(2669)
- 工作(2571)
- 融(2540)
- 金融(2539)
- 务(2494)
- 财务(2486)
- 财务管理(2478)
- 人口(2418)
- 数学(2404)
- 机构
- 大学(51193)
- 学院(49397)
- 济(18579)
- 经济(18191)
- 研究(16324)
- 管理(15809)
- 理学(12843)
- 理学院(12693)
- 管理学(12531)
- 管理学院(12421)
- 中国(12388)
- 财(11067)
- 京(10566)
- 科学(8843)
- 财经(8797)
- 范(8295)
- 所(8287)
- 师范(8268)
- 江(8025)
- 经(7864)
- 研究所(7129)
- 北京(6781)
- 中心(6739)
- 师范大学(6653)
- 州(6580)
- 财经大学(6389)
- 经济学(6326)
- 农(5828)
- 院(5646)
- 经济学院(5523)
共检索到80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辛宇
我国大量出现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过劳死"法律救济的研究。明确"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性质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既有侵权责任的性质又有工伤责任的属性,两者发生竞合时可以择一主张。我国对于"过劳死"的法律规制存在不足之处,"过劳死"的预防机制不健全、违法认定标准过于单一、补偿机制缺失以及"过劳"康复制度尚未建立。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过劳死"的法律救济路径,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湖勇
从法理上看,"过劳死"既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也构成工伤的构成要件,但寻求工伤救济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建议修改有关规定,把"过劳死"界定为工伤,同时改革相关工伤救济程序,为"过劳死"提供便捷、经济的救济途径。
关键词:
过劳死 救济路径 工伤 工伤救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晓宏
本文通过对有关过劳死一系列问题的关注,考察过劳死及过劳自杀死在日本被认定为工伤事故且认定条件不断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进程,分析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关注《过劳死预防基本法》可能在日本出台的最新动态。鉴于过劳死问题在我国日益严重的现状,建议我国政府一方面应作为预防过劳死的主导力量着手制定过劳死预防的宏观对策,一方面为维护过劳死员工的权益应尽早解决我国过劳死的工伤认定问题,并将其作为改革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素凤 黄雯莉 张新平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者过劳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可见过度工作对劳动者的危害不容小觑。但是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对"过劳死"一词进行定义,也尚未有将因过度工作导致死亡的事件判定为工伤的先例。相较于此,日本社会过劳死现象严重,日本学者对过劳死的研究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文章通过对日本社会过劳死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希望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实现对我国过劳猝死职工的工伤认定和救济,呼吁中国社会关注劳动者的过劳问题,采取措施预防过劳死,保障中国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过劳死 日本 法律 预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思路 贾秀芬
在日本,"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过劳死"和"过劳自杀"如果认定为劳动灾害,就可以得到劳动法律的相应保护和救济。在具体认定时,"业务实行性"和"业务起因性"是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基准,明确劳动者的死亡与工作是否具有关联性。2007年制定的《劳动契约法》实现了对雇主安全照顾义务的立法化,体现了保护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理念与宗旨。我国有必要借鉴日本经验,将"工伤"理念转变为"劳动灾害"、"职业灾害"理念,在注重物理性工伤防治机能的同时,关注精神性障碍的防治机能,并制定符合国情的劳动灾害认定标准。
关键词:
过劳死 过劳自杀 劳动灾害保险 认定基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旅行社"零负团费"的经营方式对旅游者权益及旅游行业的危害十分明显,但现有法律并不能达到治理的目标。"零负团费"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旅游购物中受到损害的旅游者往往因异地维权的高成本而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结果纵容了恶意商店的违法行为,并以佣金的形式滋养了"零负团费"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旅行社苛以连带责任和协助责任,使其承担与佣金收益相对等的风险与责任,并且在诉讼维权方面实现旅游者本地维权的可能性,以此倒逼旅行社放弃"零负团费"的经营活动,实现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刚 林萍
本文对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最近,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涉及了国家之间的很多方面的差异,如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等,解释这些差异的一个基本因素就是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描述了法律及其实施有效性在国家之间的差异,并讨论了这些差异的可能根源,进而总结了其带来的结果,以得到公司治理改革潜在的战略。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法律 公司治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傅林放
目前,旅行社扭曲的经营模式是以不合理的购物佣金为基础的,这种购物佣金也几乎必然损害旅游者权益。当前的治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立法禁止与立法规范。但两者都没能解决问题,其共同的困境在于:第一,都是地方立法,受限于地方利益的顾虑,执法者不可能严格执法;第二,都过度依赖行政监管,但行政监管存在自身固有的不足。可行的解决思路是在旅游法中赋予旅游者一项合适的权利,通过旅游者有效的维权活动制约旅行社损害旅游者利益的佣金行为。购物反悔权正是这样一种合适的权利,它将迫使旅行社主动将购物佣金控制在旅游者可以接受的限度内,或者
关键词:
旅游购物佣金 法律治理 购物反悔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建刚 刘峰
近年来针对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发现,产权、法律、市场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等对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的产权和法律制度决定着其公司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和特征。在我国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上,由于缺乏对投资者的有效司法保护,其他外部市场机制如何替代司法保护不足以促进公司治理改革和完善,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产权 法律 公司治理 投资者保护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关键词:
集体劳动关系 集体协商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个别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构成形态,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劳动关系法治化治理应以个别劳动关系法律规制为基础,始终坚持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宗旨,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方向,以《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修改为契机,着力构建和完善我国个别劳动关系法治化体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江峰
与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相对应,劳务派遣立法规制经历了弱法律规制、中法律规制和强法律规制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弱到强的规制强度、从地方到国家的规制趋势等特征。现行法律规制存在立法和实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推进劳务派遣法治化治理,需要按照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由表及里的思路,坚持"严格规制"与"改善环境"并重,"管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行,"专门立法"与"加强执法"协同。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法治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赵磊
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将内部的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以"劳务外包"为主、"业务流程外包"为辅,"真"外包难觅、"假"外包横行的异化现象。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对业务外包的规制做了有益探讨,但仍存在发包人法律责任缺失、承包人主体资质不明和外包行为界定模糊等主要问题。研究业务外包劳动法律的规制,必须正本清源,从源头入手;端本正源,以效率为先;不忘初心,兼顾公平,最终实现雇主效益与劳动者公平的相互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