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1)
2023(8360)
2022(7220)
2021(6486)
2020(5471)
2019(12372)
2018(12382)
2017(23840)
2016(12807)
2015(14684)
2014(14617)
2013(14360)
2012(13270)
2011(12447)
2010(13099)
2009(12396)
2008(11806)
2007(10820)
2006(9939)
2005(9033)
作者
(38305)
(32513)
(32234)
(30472)
(20567)
(15244)
(14396)
(12374)
(12243)
(11510)
(11085)
(10703)
(10473)
(10384)
(9867)
(9845)
(9535)
(9282)
(9058)
(8798)
(8248)
(7909)
(7826)
(7459)
(7338)
(7287)
(6949)
(6760)
(6563)
(6242)
学科
(79991)
经济(79946)
管理(39481)
(32599)
方法(30113)
(27000)
企业(27000)
数学(26578)
数学方法(26064)
地方(18638)
中国(16028)
(14890)
环境(14455)
业经(14425)
(14286)
地方经济(13077)
理论(11844)
(11467)
(10290)
(9907)
(9853)
农业(9522)
(9116)
贸易(9108)
(9011)
金融(9009)
(8723)
经济学(8718)
(8563)
(8313)
机构
学院(199043)
大学(196903)
(91199)
经济(89514)
管理(73591)
研究(67954)
理学(62862)
理学院(62185)
管理学(60831)
管理学院(60470)
中国(50463)
(40954)
科学(40259)
(38693)
(34509)
研究所(31218)
财经(30941)
(30197)
中心(29788)
经济学(29328)
(28292)
(27770)
业大(26377)
(26107)
经济学院(25936)
师范(25915)
北京(25893)
(24287)
(23677)
财经大学(22489)
基金
项目(126014)
科学(99480)
研究(92797)
基金(90701)
(78480)
国家(77873)
科学基金(67070)
社会(60726)
社会科(57686)
社会科学(57666)
(50488)
基金项目(46439)
教育(43275)
自然(41649)
(41448)
自然科(40651)
自然科学(40645)
自然科学基金(39856)
资助(38606)
编号(37089)
成果(30092)
重点(28850)
(28434)
(27329)
课题(26625)
(25902)
国家社会(25500)
创新(24260)
教育部(23841)
大学(23420)
期刊
(107605)
经济(107605)
研究(62081)
中国(37923)
(30304)
管理(29430)
学报(28424)
科学(26852)
(25834)
大学(22116)
教育(21638)
技术(20932)
学学(20925)
经济研究(18491)
农业(17548)
财经(17209)
(15818)
金融(15818)
业经(15151)
(15042)
问题(13600)
统计(13435)
技术经济(12764)
(11824)
决策(10864)
(9650)
(9615)
世界(9430)
商业(9351)
现代(8959)
共检索到302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  
马克思再生产模型以简洁的代数方程表达了宏观经济平衡增长的条件,被认为是第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但是,马克思再生产模型是以环境系统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无限支持力为假定条件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出发,根据变化的社会经济实践,将环境系统引入再生产模型,构建"环境—经济"循环再生产理论模型,对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马克思条件"进行拓展,证明"环境—经济"循环再生产模型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解释工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启胜  
生态经济再生产是一个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整体循环过程,借助于“合成与分解”和“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整体转换机制来实现。它要求遵循等量和等价交换的生态经济原则实现物质能量变换,通过强化生态经济转换机制提高整体效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埃里克·奥尔森  魏旭  
将非生产活动纳入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图示的增长模型的分析表明,劳动力榨取和技术变革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有关,因此是内生的。非生产性劳动被证明具有潜在的矛盾效应:非生产劳动的增加可以挤压利润,减少增长或提高工作强度、提高生产力、促进技术变革,从而提高盈利能力和增长。经验证据表明,这两种效应在战后的美国经济中均有所体现。马克思的再生产图示也显示出依赖于经典的增长动态,在这一动态中,利润率和储蓄率决定了增长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祝志勇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王璟雯  
本文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最优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RBC模型,并以此来探讨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的经济周期特征。研究发现,两大部类的技术进步冲击对劳动配置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截然不同。任何一个部类的技术进步都将引导劳动更多地配置于该部类之中,同时也将改变两大部类的产出量,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再生产结构的变化。伴随着上述过程,两大部类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价值总量、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相应变动。此外,本文还对反映剥削程度的劳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发现劳资关系的变化将显著改变经济周期在波动性、协动性以及粘持性等方面的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经济循环帐户与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之间的关系许宪春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由经济循环帐户和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实际上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同一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描述,经济循环帐户主要采用的是帐户核算方法,而基本表主要采用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敏  庄麟升  胡涛  
消费不足论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复兴马克思主义消费不足论的代表斯威奇(Sweezy)为研究对象,指出其论证的根本缺陷,在两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引入资本在部类间的流动和投资(信贷),对斯威齐的模型做了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消费不足现象也有可能出现。但另一方面,消费不足也不像斯威齐断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一种长期趋势。资本积累过程中是否出现消费不足,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及其与资本产出比的相互关系等条件。因此,把消费不足当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危机的根源是隐藏在消费不足现象背后的那些条件,即以利润为目的并由竞争推动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程恩富  
经济循环是资本循环和商品流通的交错,经济循环畅通要求预付到流通中的货币流回到它的起点、国家-部类×国家-部类维度的再生产平衡公式成立。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和竞争的强制规律使循环畅通的条件难以满足,技术进步单纯作为价值增殖手段的资本积累引起四大部类相继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循环受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收缩、预付资本增殖能力降低,经济增速因此下降,这可从纳入产能利用率的经济增长公式得到反映。国际国内经验数据表明,产能利用率、经济循环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呈相似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上升,危机爆发时大幅下降,经历“V型”反转后趋于下降。我国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循环不畅、增速放慢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为实现我国经济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大循环”和“双循环”。统筹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国内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键举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赵红超  
本文认为,基于财政是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包括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以及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而且包括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完善财政基础理论体系,避免不应有的财政政策失误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指引下,强化对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关系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晓露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太相符,在理论界引起不少争议。尝试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化,通过分析两大部类积累率及增长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消费资料生产有可能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并推导出了均衡积累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通过扩展在目前情况下仍适用于我国经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焦成焕   杨治清  
马克思在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中,以产业资本为例揭示了社会总资本循环所需的均衡条件和最佳比例,但并没有将资本循环中沉淀下来的闲置资本和借贷资本纳入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中,而这两类资本已成为现今重要的资本形态。文章试图拓展马克思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借贷资本再生产理论模型,并探讨资本主义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首先,假设扩大再生产投资不完全有效,从而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引入闲置资本,并揭示闲置资本的不断积累将导致生产过剩;其次,在闲置资本基础上引入借贷资本,构建借贷资本扩大再生产模型,并考察闲置资本和借贷资本在扩大再生产中的动态过程。引入借贷资本后,再生产模型可以应用于对债务的分析。结果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导致债务不断累积,引发债务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增长率、利率、上一年杠杆率是影响经济危机爆发及其规模的主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再生产正常进行的一般条件 ,就是它的每种流量的输入量 ,都必须大于输出量。从价值角度来看 ,其正常进行的条件 ,则是每种不同性质的价值在再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价值 ,必须大于耗费的价值 ,同时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存量不低于某个最低水平 ,不同性质的价值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月平  阎玉英  
一、城市经济是集约化的空间经济城市是对广大乡村而言的一个点状空间,乡村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特征,城市则以人为生存系统为特征,乡村是一个分散而广阔的空间,城市则是比较狭小而集聚的空间。城市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的产物,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城市经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一样是一种空间经济,它是乡村经济在发展中自身裂变而产生的,它最初是乡村分散经济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消费和交换的集中点,和乡村经济既是对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新  胡淑珍  
一、寻找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 当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保证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择。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经济增长与再生产的四个环节都直接相关。所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寻找这四个环节中的薄弱环节,所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培育这一薄弱环节,由此入手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