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8)
2023(10432)
2022(9390)
2021(8899)
2020(7578)
2019(17763)
2018(17591)
2017(34192)
2016(18547)
2015(20713)
2014(20678)
2013(20534)
2012(18740)
2011(16936)
2010(16970)
2009(15758)
2008(15323)
2007(13387)
2006(11905)
2005(10445)
作者
(53436)
(43968)
(43772)
(41867)
(28275)
(21186)
(19844)
(17320)
(16821)
(15790)
(15364)
(14743)
(14140)
(14024)
(13572)
(13339)
(13039)
(13031)
(12714)
(12553)
(10947)
(10845)
(10630)
(10184)
(9929)
(9768)
(9746)
(9709)
(8786)
(8555)
学科
(75621)
经济(75545)
管理(52497)
(48025)
(41070)
企业(41070)
方法(34694)
数学(28536)
数学方法(28167)
中国(18563)
(18349)
(18268)
(17015)
业经(16530)
理论(15347)
地方(15111)
(12586)
农业(12427)
(12383)
贸易(12376)
(12169)
(11966)
教育(11781)
环境(11083)
技术(11069)
(10761)
财务(10690)
财务管理(10671)
(10371)
(10209)
机构
大学(267601)
学院(264139)
管理(105777)
(98992)
经济(96679)
理学(91449)
理学院(90389)
管理学(88763)
管理学院(88264)
研究(86658)
中国(62775)
(57828)
科学(55372)
(46062)
(43101)
研究所(39364)
(38757)
师范(38448)
(38357)
业大(38178)
中心(38137)
(37915)
财经(37273)
北京(37006)
(33755)
(31646)
(31327)
师范大学(31304)
农业(29843)
经济学(28643)
基金
项目(179814)
科学(140911)
研究(132927)
基金(129843)
(112302)
国家(111336)
科学基金(95666)
社会(82189)
社会科(77712)
社会科学(77690)
(69959)
基金项目(69775)
自然(62607)
自然科(61109)
自然科学(61097)
教育(60951)
自然科学基金(59972)
(58930)
编号(54782)
资助(53846)
成果(45129)
重点(39704)
(39137)
(37847)
课题(37630)
(36649)
科研(34073)
项目编号(34024)
创新(34004)
大学(33746)
期刊
(111165)
经济(111165)
研究(80293)
中国(46700)
学报(42851)
科学(39355)
管理(38423)
(34568)
(34106)
教育(33269)
大学(32387)
学学(29976)
农业(24355)
技术(22262)
(19262)
金融(19262)
财经(18689)
业经(17814)
经济研究(17062)
图书(16785)
(15831)
问题(14675)
理论(13782)
科技(12912)
实践(12833)
(12833)
技术经济(12522)
(12278)
(12108)
现代(11927)
共检索到38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建勤  
游山玩水 ,作为一项亲历审美活动 ,有其专门的内在机理 ,明清文士称之为“游道”、“游政”或“游山学”。伴随着旅游活动的炽盛 ,明清士夫们对“游地”、“游具”、“游时”、“游伴”及“游术”等“游道”作了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 ,从而丰富了我国的旅游学理论 ,对今天的旅游业建设也不无裨益。由此 ,并可窥视明清文士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申葆嘉  
本文对国外旅游研究的发展情况作一综评,讨论重点是近几十年的研究情况。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简介国外旅游研究的涵义、地理和语言分布、特征以及研究信息和出版物等;第二部分进程,主要讨论国外旅游研究中早期、中期和近期的发展演进;第三部分动态,介绍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环境与生态科学、发展中国家旅游研究、旅游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等方面近期内的学术活动状况;第四部分评论,反映笔者对国外旅游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凤军  
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闫东升  朱战强  黄存忠  
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但观光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贡献有所下降。近年来,针对观光旅游资源相对欠缺的现象,广州市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观光旅游资源。作为国内较早开始绿道建设的城市,广州市绿道建设较为完善,大力发展绿道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对提升城市观光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意象对研究旅游者行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旅游者对广州市绿道的景观意象特征,进而探讨广州市绿道建设与旅游开发状况。对广州市绿道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相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一、称手与上手状态的中断"称手"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用于解释将事物带到近旁的那种状态。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叫"照面",照面有揭示和指引的意思。依海德格尔的理解,与物的照面被揭示为一种上手的状态,上手的物相互指引,进而呈现出称手的状态。以用于修固的"锤"为例,锤性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一、称手与上手状态的中断"称手"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用于解释将事物带到近旁的那种状态。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叫"照面",照面有揭示和指引的意思。依海德格尔的理解,与物的照面被揭示为一种上手的状态,上手的物相互指引,进而呈现出称手的状态。以用于修固的"锤"为例,锤性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继刚  王丽萍  
运用现代旅游的官方界定标准,结合对明清时期云南旅游发展状况的史料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发现明清时期云南的旅游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主,但已出现休闲性旅游;当时的旅游者主体分布于社会阶层的两端,并对云南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申葆嘉  
本文内容将包括:我的旅游现象基本观点,我国旅游学术的困惑,旅游学科建设问题,旅游现象的基础研究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任唤麟  
林语堂的旅游观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他向西方人介绍的并非新式旅游,而是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传统旅游。本文对林语堂的旅游观作了归纳、阐释,对《论游览》一文的时代意义作了分析。林语堂认为"真旅游"不注重功利且不受程式约束,过度追求知识与见识的增长、为了向人炫耀、固定了行程的旅游都是"假旅游",善游之人应具有流浪精神与较高审美鉴赏力。民国时期是新旧旅游交替时期,旅游的功能与方式发生了嬗变,由传统的"志不在用世"质变为"志在用世",新式交通工具及商业模式的出现使旅游趋向大众化的同时弱化了旅游的精神自由与体验深度。《论游览》一文对传统旅游的肯定与留恋,对新式旅游的否定与嘲讽,使它具有充当传统旅游挽歌的时代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于学谦  
一、现代旅游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成果运用于生产领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生产高度现代化。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国民收入的相对增长,意味着劳动时间的逐步缩短,而带薪假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延长,这就为广大劳动者外出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化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为旅游者进行远程旅游创造了条件。现代化的各种住宿游乐设施以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郁龙余  
什么是旅游文化?要给旅游文化界定概念,首先应该搞清楚旅游与文化的含义。 由于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各家关于旅游的定义互有差异。虽然它们都有成立的理由,但又都是不全面的:不是缺乏历史的观点,将旅游仅仅看成近代的产物,就是囿于商业的观点。因而,没有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旅游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赞才  刘焱  
旅游权利是旅游伦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旅游权利主张有其深层的哲学背景和典章依据,迄今为止的旅游权利主张主要包括自由旅行权、带薪休假权和友善接待权,这些主张对于确立旅游正当、促进旅游公平和强化旅游责任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过度依赖和强调旅游权利也将使旅游权利自身陷入道德困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德刚  张若阳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为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追求经历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穿越他人生活空间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则是为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地区进步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利益的驱使而引发了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能动作用的旅游相关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实际是利益与道德(或责任)的博弈问题。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基于利益均衡原则的旅游立德机制,以保障各个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公平的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