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22)
2022(1452)
2021(1325)
2020(1207)
2019(2764)
2018(2850)
2017(5669)
2016(3161)
2015(3564)
2014(3768)
2013(3816)
2012(3643)
2011(3397)
2010(3604)
2009(3607)
2008(3692)
2007(3525)
2006(3235)
2005(2919)
2004(2799)
作者
(9889)
(8434)
(8163)
(7842)
(5304)
(4032)
(3698)
(3253)
(3199)
(3100)
(2864)
(2812)
(2804)
(2799)
(2610)
(2393)
(2366)
(2359)
(2345)
(2345)
(2290)
(2074)
(2068)
(1990)
(1914)
(1905)
(1892)
(1768)
(1691)
(1634)
学科
(15975)
经济(15958)
管理(11494)
(10140)
(9596)
企业(9596)
方法(7266)
数学(5544)
数学方法(5508)
(4593)
(4336)
中国(4169)
(4146)
理论(4137)
业经(3415)
(3368)
教育(3294)
(3061)
金融(3060)
(2848)
(2804)
(2674)
贸易(2673)
地方(2648)
(2536)
(2486)
银行(2478)
(2429)
(2382)
(2317)
机构
大学(56564)
学院(53990)
(19486)
经济(19006)
管理(17770)
研究(17166)
理学(14860)
理学院(14625)
管理学(14295)
管理学院(14201)
中国(13156)
(11732)
(11193)
科学(10741)
(9450)
(9292)
师范(9263)
财经(8846)
(8735)
研究所(8281)
(7849)
北京(7595)
师范大学(7516)
(7333)
中心(6879)
(6718)
财经大学(6353)
业大(6306)
(6111)
经济学(6030)
基金
项目(29355)
科学(22908)
研究(22076)
基金(21101)
(18060)
国家(17829)
科学基金(14889)
社会(14275)
社会科(13407)
社会科学(13403)
(10935)
基金项目(10911)
教育(10813)
(9534)
自然(9084)
自然科(8869)
自然科学(8867)
编号(8742)
资助(8739)
自然科学基金(8733)
成果(8600)
(6839)
课题(6596)
重点(6516)
教育部(6055)
人文(5886)
(5823)
大学(5640)
(5625)
(5527)
期刊
(26088)
经济(26088)
研究(18835)
中国(10967)
学报(10290)
(9761)
科学(8681)
教育(8648)
大学(7741)
管理(7439)
学学(7097)
(6303)
财经(6161)
(5282)
(4907)
金融(4907)
农业(3914)
技术(3877)
业经(3746)
问题(3733)
图书(3618)
经济研究(3516)
(3371)
(3133)
书馆(2901)
图书馆(2901)
国际(2787)
(2759)
论坛(2759)
商业(2729)
共检索到86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一强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田佳  
调节人与人关系的手段可依强弱程度被划分为: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各类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承载着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的作用,也在其实行过程中逐步改造着受教育者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教育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教育法律法规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与普遍伦理、教育伦理及教育规律相一致的问题。解决上述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在法律、伦理、教育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在保证法律权威性基础上尽可能遵循一般伦理原则和教育规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季杉  赵婷  
宗教明显具有某种律法性。宗教律法性的直接体现是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有戒律;宗教律法性的间接体现是宗教涵养法律,世俗的法律实践提供价值基准。宗教的律法性源于关于人的罪性的价值判断。在基督教那里,宗教戒律的存在以及对上帝制定的神圣性律法的服从因人的罪性和堕落而有了合理性。宗教的律法性有别于一般法规的律法性,着力于人之"道德之心"。宗教总是与道德保持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是一种"向上"的联系。法律的价值取向是不作恶,所以其律法性注重现实与现世,着力于人之"行"。法律总是与道德保持一种距离,这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尧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教育行政是一种追求伦理价值的活动,伦理精神必然贯穿于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教育行政中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与增进公共利益、追求公平公正、坚持民主原则以及重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即以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追求公平公正为价值取向,以民主原则作为价值判断。教育行政是一个权力与责任对等的领域,教育行政伦理精神体现为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追求教育行政的伦理精神,需要重视制度的重要作用,重视教育行政人员的道德意识的培养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樊浩  
本文认为 :教育实体是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的人文本性的实质是伦理实体 ,教育的人文使命是伦理解放 ,即造就“有教养的人”。性善 ,是教育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 ,也是实现教育伦理精神的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但是 ,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 ,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娟  
人们通常认为会计和伦理是不相关的两个领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伦理会计与会计伦理关系的异同。这一探析对解决现实财务行为中的道德失范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光明  
一个商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赢得广大顾客,就必须在众多的消费者中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换言之,处理好与顾客、用户、供货方、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新闻媒介机构等影响企业声望和形象的各种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争取各方的支持和协作,已成为商业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公共关系正在引起企业界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邓衍明  
档案法律关系,是档案法制理论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档案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要了解档案法律关系,必须先弄清法律关系的含义。所谓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或确定人们行为规范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任何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也负有一定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关连的。一方的权利,往往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同时又是另一方的权利。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法律关系参加者合法权利的实现和法定义务的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王国社  李坤刚  
案情简介■2012年12月,王某、李某分别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某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向其支付应订未订书面劳动合同两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辩称:2008年7月,某家电配送中心与本公司签订《家电配送协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正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领域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次全面修订,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基础法律制度保障,意义深远。值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相关科技、法律专家,重点从中国特色科技发展道路、科技伦理治理、学风作风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学技术普及高质量发展等角度,阐释其核心要义和深刻内涵,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研究人员、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毅  
提出信息权利的概念,认为信息权利分为信息伦理权利与信息法律权利两种类型。同时,分析信息伦理权利和信息法律权利的关系。总结信息权利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即有利于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形成我国信息法律框架体系;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