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3)
2023(4962)
2022(4243)
2021(3738)
2019(7340)
2018(7610)
2017(15687)
2016(8323)
2015(9622)
2014(9866)
2013(10288)
2012(10149)
2011(9752)
2010(10244)
2009(10227)
2008(9906)
2007(9333)
2006(8990)
2005(8460)
2004(7615)
作者
(26081)
(21958)
(21358)
(20785)
(13802)
(10115)
(9914)
(8258)
(8214)
(7933)
(7647)
(7202)
(7175)
(6962)
(6713)
(6665)
(6317)
(6277)
(6270)
(5890)
(5874)
(5274)
(5254)
(5093)
(5064)
(5025)
(4737)
(4543)
(4344)
(4182)
学科
(63401)
经济(63353)
管理(23226)
(20598)
方法(19111)
中国(16940)
数学(16831)
数学方法(16772)
地方(15405)
(14360)
企业(14360)
(12170)
地方经济(11946)
(11133)
(10594)
业经(10276)
(9479)
(9162)
银行(9160)
(8931)
(8732)
金融(8731)
(8338)
贸易(8330)
农业(8192)
(8181)
(8026)
环境(7325)
经济学(7215)
(7027)
机构
大学(146956)
学院(144903)
(75177)
经济(73827)
研究(52450)
管理(49891)
中国(41182)
理学(41165)
理学院(40699)
管理学(40257)
管理学院(39968)
(36286)
(30695)
财经(28371)
科学(26888)
(26828)
经济学(25644)
(25363)
研究所(23498)
经济学院(22769)
(22178)
中心(21659)
财经大学(20576)
北京(20551)
(19709)
师范(19635)
(17887)
(17584)
(16514)
师范大学(15761)
基金
项目(75055)
研究(59241)
科学(58700)
基金(54358)
(45079)
国家(44684)
社会(40604)
社会科(38446)
社会科学(38433)
科学基金(37241)
基金项目(27771)
(27564)
教育(26565)
编号(23891)
(22973)
资助(22936)
成果(21667)
自然(19426)
自然科(18850)
自然科学(18842)
自然科学基金(18491)
(18001)
(17887)
课题(17131)
国家社会(17100)
重点(16787)
教育部(16064)
(15854)
社科(15827)
(15718)
期刊
(97750)
经济(97750)
研究(56267)
(26594)
中国(25469)
管理(20625)
学报(17688)
(17477)
金融(17477)
科学(16921)
经济研究(16878)
财经(16872)
(16194)
(14738)
大学(14236)
问题(13787)
业经(13397)
学学(13350)
教育(12652)
技术(12358)
(11231)
农业(10425)
技术经济(9649)
国际(9474)
经济问题(8486)
统计(8197)
改革(8124)
(8124)
商业(8094)
理论(8069)
共检索到239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文慧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打破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转移绩效不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转轨时期结构性增长效率低下、贸易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合理、体制转轨滞后及政策与发展不适应等,而2004~2005年出现的“民工荒”正是对这些问题的集合反映,并具有对转轨经济进行纠正的性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结构性增长强调的是产业效率差异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的结构溢出,这提供了评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绩效的有益思路。笔者通过分析中国改革以来结构转换中增长与就业的相互促进关系,在结构性增长的框架下评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认为过于强调优势劳动投入的结构转换方式并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前一时期出现的“民工荒”正具有对这一矛盾的纠正性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育新  裴莹正  
学英语发音首先必须把每个音素发准。发音不准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受本族语的影响,也有些学生发音不准,是因为没有进行分析对比,没有敏感的辩音能力所造成的。文章列举了大量常见的典型发音错误,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讨论纠正的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立宏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对于一个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民工这一特殊的劳动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征及其移动分析入手,对"民工荒"问题的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关于"民工荒"解决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俊霞,王孟欣  
2004年中国一些地区一反过去的“民工潮”,出现了“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认为“民工荒”的产生是由于长期以来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冰  石美遐  
"民工荒"已成为普遍现象,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成因的研究见仁见智。运用供求机制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加薪潮"背景下,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在考虑户籍因素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是"民工荒"的原因之二。并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斌  
目前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属于经济发展中正常情况;行业收入差别主要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垄断来解决。利用财政手段要着重解决的收入分配问题是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利用税收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是无效的。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最有效的路径是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通过政治措施改变经济全球化中生产要素流动的非对称性,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布兰查德  米莱斯·弗瑞特  胡妍斌  王辰  
本次危机发生前,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需要减少全球失衡。危机使全球储蓄和投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失衡大幅收窄。但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失衡问题已成为过去?对此很难下定论。作者认为当前仍然迫切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解决引发全球失衡的余下的国际和国内扭曲问题。如果不能纠正引发全球失衡的扭曲,很可能会使世界经济陷入困境,从而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本刊征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意,翻译并发表原文,以供国内学者参考,IMF对译文免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桢  李轩  
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在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产生“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而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机制则是工会组织。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工会组织的缺失和功能性缺陷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淑花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刘易斯等创立的二元经济理论一直被推崇为是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典模式,但这一理论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却遇到了"民工荒"现实的严峻挑战。因此,在"民工荒"的现实条件下修正和完善二元经济理论,就成为经济理论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建玲  张洁玲  
本文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民工荒"特点与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问题症结归于中国产业发展对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唯有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升级过程,一方面提升利润空间,高工资吸引劳动力以缓解"民工荒";另一方面,加强自动化,减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同时增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学清  杨超  
以往关于民工荒的研究都是基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之上的,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四元结构阶段,却鲜有学者在四元经济结构理论上对民工荒问题进行研究。据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四元经济结构,把其分为四个部门:农村传统部门,农村企业部门、城市传统部门、城市现代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民工荒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城市传统部门遭遇民工荒是因为该部门提供给农民工的净收益明显小于农村企业部门和城市现代部门,城市现代部门遭遇的民工荒其实质是技工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德军  乔航  
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民工荒"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特殊现象,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重要影响。从经济法的角度剖析我国"民工荒"现象,对于从宏观经济视角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贵  钟坚  
我国"民工荒"的重点是加工贸易。当加工贸易的粘性工资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工资时,农民工"用脚投票",选择留在农村务农或到非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不了加工贸易对农民工的需要,这是导致加工贸易"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化解加工贸易"民工荒",必须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转移成本;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