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4121)
- 2022(12287)
- 2021(11517)
- 2020(9563)
- 2019(21951)
- 2018(21942)
- 2017(42326)
- 2016(23261)
- 2015(25944)
- 2014(26179)
- 2013(25953)
- 2012(24165)
- 2011(22205)
- 2010(22457)
- 2009(20736)
- 2008(20170)
- 2007(17911)
- 2006(15913)
- 2005(14142)
- 学科
- 济(108890)
- 经济(108771)
- 管理(65141)
- 业(59837)
- 企(49982)
- 企业(49982)
- 方法(43515)
- 数学(36900)
- 数学方法(36468)
- 学(25894)
- 中国(25126)
- 农(24006)
- 地方(23942)
- 财(22429)
- 业经(22334)
- 理论(17787)
- 制(17469)
- 农业(16441)
- 和(16411)
- 贸(15531)
- 贸易(15523)
- 融(15347)
- 金融(15345)
- 环境(15249)
- 易(14939)
- 银(14790)
- 银行(14743)
- 地方经济(14725)
- 行(14110)
- 技术(13978)
- 机构
- 大学(347287)
- 学院(342314)
- 济(139274)
- 经济(136281)
- 管理(130558)
- 研究(120335)
- 理学(112724)
- 理学院(111324)
- 管理学(109300)
- 管理学院(108671)
- 中国(86799)
- 科学(75546)
- 京(74171)
- 财(63309)
- 所(62048)
- 研究所(56753)
- 农(54820)
- 中心(52057)
- 财经(51084)
- 业大(50145)
- 江(50130)
- 范(48273)
- 师范(47861)
- 北京(47003)
- 经(46258)
- 农业(42981)
- 院(42898)
- 经济学(42738)
- 州(40721)
- 师范大学(39046)
- 基金
- 项目(228886)
- 科学(179351)
- 研究(166766)
- 基金(165832)
- 家(145047)
- 国家(143832)
- 科学基金(122086)
- 社会(104841)
- 社会科(99211)
- 社会科学(99183)
- 省(88300)
- 基金项目(87851)
- 自然(79088)
- 自然科(77201)
- 自然科学(77179)
- 教育(76315)
- 自然科学基金(75804)
- 划(75198)
- 资助(68408)
- 编号(67151)
- 成果(56482)
- 重点(51564)
- 部(50706)
- 发(49156)
- 课题(46924)
- 创(46726)
- 创新(43633)
- 科研(43426)
- 教育部(43330)
- 国家社会(42874)
- 期刊
- 济(159480)
- 经济(159480)
- 研究(106053)
- 中国(61514)
- 学报(57705)
- 科学(52508)
- 农(50101)
- 管理(48519)
- 财(47103)
- 大学(43038)
- 学学(40421)
- 教育(39226)
- 农业(34792)
- 融(28544)
- 金融(28544)
- 技术(28509)
- 财经(26512)
- 经济研究(25505)
- 业经(23190)
- 经(22727)
- 问题(20650)
- 图书(18797)
- 业(17515)
- 技术经济(17513)
- 理论(16696)
- 版(16356)
- 科技(15912)
- 现代(15694)
- 世界(15015)
- 实践(15013)
共检索到505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京淑,刘力,韩凤
“柔性”已成为象征后福特主义时代新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对柔性及其空间影响、空间结构的研究,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主流。文章试图以柔性为主线来理解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而探索现代经济地域空间特别是产业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为此,首先回顾了柔性研究兴起的理论背景,并对柔性的内涵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整理了经济地理学在对柔性的空间实现形式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关于“新产业区”和“产业集聚”的理论发现。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课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之祥
任美锷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先驱,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他在地貌学、海洋沉积动力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已为人所共知,文章着重介绍他在人文地理方面的造诣和贡献,相信对当今的地理学发展也有所启迪。
关键词:
任美锷 人文地理 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与区域性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是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性之一,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论,经济地理学在学科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与综合性有关,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地理学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反映综合性的要求,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理论课题。一、经济地理学综合性的基本概念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必须赋以具体的内容。因为,综合与分析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手段。综合是把事物或现象的各部分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王颖
外部性是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现象的一个解释,现已成为人-地关系领域中用于揭示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公共物品日益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但立足于抽象空间的理论基础使其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关系时显得苍白无力。"真实地理空间"是由"产权区域"组成的具体地理空间,"产权区域"即经济行为主体,亦存在不受市场交易制度制约的外部作用和外部影响,即区域外部性,可以通过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进而得到区域政策方面的成果,用于弥补经济学研究的不足。针对当前由于数据难以获取、考察手段缺乏而使地理学区域外部性研究处于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可以以经济核心地发展的"地理扩散"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这是因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华友 丁四保 高斌
文章从理论、方法和实证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进而对其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认为,正如经济地理学所言,新经济地理学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对研究空间的模糊化、强调研究方法的模型化、外部经济的片面化、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等,但是新经济地理学在很多方面,如对市场结构的强调、对过于经验化描述的摒弃以及报酬递增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等表现出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利秀
经济地理学理论经过了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后,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了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演化经济地理学开始出现。新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为人们理解空间经济景观的形成、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两种理论的区域政策含义既有相互交叉的内容,更是各有特点,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演化经济地理学 区域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物流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С·吉莫什金 吟如
"全苏地理学会会刊"上所展开的关于经济地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无疑是我们科学中的重大事件。可惜,个别参加者除提出有科学论据的批评,对自已的观点有明确的说服性论证的自我批评以外,对有对自已的论点用"放冷箭"的错误方法和沾辱他人的情况,这与真正的科学争论是毫无共同之处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Н.謝米夫斯基 張文奎 張曉天
1951—1953年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争论,其中特别是揭露了所谓"区域学派"的巨大原则性的错误,该学派的根本立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抵触的。特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也没敢参加这次争论。显然,在哲学杂志的篇幅上,揭露了他们理论观点之荒谬。但是,仍然如故,"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们对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