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1)
2023(5871)
2022(4853)
2021(4672)
2020(3478)
2019(8051)
2018(7964)
2017(11857)
2016(7643)
2015(8517)
2014(8680)
2013(7743)
2012(7374)
2011(6821)
2010(7658)
2009(6826)
2008(6482)
2007(5980)
2006(5542)
2005(5476)
作者
(19543)
(16006)
(15934)
(15488)
(10598)
(7770)
(7428)
(6366)
(6086)
(5887)
(5627)
(5503)
(5218)
(5203)
(5152)
(5051)
(4795)
(4771)
(4729)
(4616)
(4397)
(3999)
(3877)
(3869)
(3718)
(3702)
(3675)
(3443)
(3275)
(3223)
学科
(21253)
经济(21230)
教育(20280)
中国(14642)
管理(14482)
审计(12125)
(12094)
(10154)
企业(10154)
理论(9189)
(8788)
方法(6697)
教学(6594)
(6429)
(6258)
各类(5920)
地方(5652)
业经(5636)
(5281)
(5127)
发展(4715)
(4591)
政治(4531)
思想(4528)
技术(4467)
农业(4165)
数学(4138)
研究(4069)
数学方法(4012)
思想政治(3973)
机构
大学(106375)
学院(100013)
研究(39103)
(30472)
经济(29447)
教育(29323)
管理(27227)
(26049)
师范(25961)
(25656)
中国(24002)
理学(22162)
科学(21922)
理学院(21691)
师范大学(21615)
管理学(21185)
管理学院(20936)
(19820)
(18977)
(18735)
研究所(17295)
北京(16652)
中心(15955)
(14624)
技术(14270)
职业(14246)
财经(14026)
(13818)
(12629)
(11941)
基金
项目(56542)
研究(51304)
科学(45010)
基金(36212)
教育(32153)
(30637)
国家(30146)
社会(29919)
社会科(27877)
社会科学(27866)
科学基金(24298)
成果(24121)
编号(23767)
(23168)
(21787)
课题(20839)
(18047)
基金项目(17460)
规划(15053)
(14972)
重点(14876)
项目编号(14561)
(14384)
资助(13778)
(13423)
(13319)
(13282)
(13281)
教育部(13264)
阶段(13247)
期刊
教育(49984)
研究(46552)
(39826)
经济(39826)
中国(37442)
(17421)
学报(14847)
大学(12607)
科学(12295)
职业(11990)
技术(11860)
(10670)
管理(10358)
学学(9897)
审计(9378)
财经(8416)
技术教育(7779)
职业技术(7779)
职业技术教育(7779)
(7432)
农业(6898)
(6894)
金融(6894)
(6831)
论坛(6831)
图书(6575)
经济研究(6228)
高等(6179)
(5754)
会计(5582)
共检索到180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钱琨   王会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审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将大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审计教育并居首要引领位置,构建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多维度、立体化的新时代审计思政育人体系新格局,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需要,是未来的大势。本文就从这三个逻辑着手进行解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淑慧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创新,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宗旨,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及持续推进,既是院校特点、育人目标与时代发展等校情、时情、势情内生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课程育人本质、新时代有效教学理论等认识论、课程论及方法论驱动的必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体系,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能力,构建匠心独具的思政元素教学融入体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非  
【目的/意义】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现实场域中的表现形态,厘清其生成脉络既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话语权,同时也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设计/方法】梳理当前学术界关于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相关理论成果,探究其在理论、历史、现实维度中的逻辑关系及实践行程,加深我们对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全面理解。【结论/发现】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生成的理论维度呈现出从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主体性科学分析到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超越,再到对党在各个时期执政为民思想的高度凝练的学理脉络;历史维度呈现出从新纪元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素的正向激励到改革开放后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叠加诉求的满足,再到新时代渐进满足人民生活新样态诉求的逻辑理路;现实维度折射出党对其初心使命的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及现实与理想维度张力的保持等现实进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淑荣  连锦忠  
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现实逻辑;劳动教育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出发,再到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最终促使人全面发展,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逻辑;参加劳动教育能促进人的道德、智能、身心和审美的全面发展,是检验德智体美各育成效的实践逻辑。厘清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技能型社会需高职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基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道德—知识—技能”分析框架,将高职思政教育作为职教类型特质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系统,以此探究其育人机理:达至德技双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培养大国工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技能强国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进而,审思现实发现部分院校囿于学科、价值取向单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开发资源及创新教学能力欠佳,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融通转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为此,高职思政教育需丰实价值取向,将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凝聚人心协同起来;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因材育人、以身示范;指向技能强国,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设计应考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标高与标低以及结构与过程问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温静   刘宏蕊  
新时代国情教育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从价值旨归、内涵定位、实践理路三方面破题。国情教育要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认清国情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洞悉国际方位中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在增强国家认同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国情教育与基本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深入开展国情教育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追寻历史根脉、讲好国情故事、倡导躬身实践,实现据实说理、知史明理、以情寓理和笃行悟理的内在统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钱海军  
以碎片化、去中心化、即时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微媒体"正在逐渐重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育人模式。以"微文化"为教育载体,结合"微"生活实践,从价值旨归、路径规划、策略选择三个维度解构高职思政教育的"微"生活逻辑,寻求"微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话语权确立、生活实践育人、教育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实现策略,为塑造学生"准职业人"的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提供创新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赫姣  
数字交往具有“数据”核心而非“价值”核心原则,具有“技术逻辑”而非“实践逻辑”导向,应厘清数字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逻辑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人的本质需求出发,超越对数字媒介的工具性运用以及对数字异化的有限规定。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创新逻辑、增强时代感召力为研究目的,加强人与物的要素关系、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数字话语与数字身份的全面关系建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玄远程  
就研究范式而言,中国古代技术教育史与普通教育史不同。因此,照搬普通教育的研究范式将会背离技术与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基于二者之间的差异,从知识、人才、模式、文化四个方面提炼出"默会向度、匠器向度、隐性向度"三个向度的学科特殊属性,并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技术教育史研究的逻辑主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邦杰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梁季阳关于"城镇、工业用地上山是唯一的出路"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发言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问题道破了土地国情与当前土地利用的突出矛盾;二是这个议案指出了得到普遍认同的努力方向。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土地利用要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县华  
由于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探索阶段,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在哪里,国家如何确定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怎么确立等依然是重要的问题开展农业保险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用保险的原理探索建立解决灾害救助的新方式、新方法。农业保险首先是保险,能不能真正按照保险的原理开展试点,不仅十分必要,更显得意义重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曾磊  
近半年来,很多咨询机构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客户要求项目一定要与党建相结合,但是按照要求将党建元素加入方案后,客户为什么依然认为没有符合他们的期待和要求?这背后体现出客户对于"党建促业务"有越来越明晰的要求,而在真正进行项目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真正从原有的"业务开展层面"上升到更具大局观和系统性的"政治引领层面",然后再落实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精准目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任坤  
先说一个普遍的现象。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几乎都有所谓的"企业文化",它们是鲜明的口号,在办公室墙上、宣传册上傲然伫立。但没有几家企业有真正的"文化",比如这家企业的追求、性格、思维模式以及行动习惯分别是什么。再想一个辩证的问题。如果陕鼓的战略转型没有取得成效,陕鼓的企业文化建设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