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9)
2023(4697)
2022(3970)
2021(3423)
2019(6449)
2018(6206)
2017(12058)
2016(6378)
2015(7178)
2014(7269)
2013(7349)
2012(7278)
2011(6933)
2010(7426)
2009(7244)
2008(6997)
2007(6709)
2006(6240)
2005(5917)
2004(5436)
作者
(19689)
(16552)
(16165)
(15835)
(10634)
(7599)
(7422)
(6315)
(6304)
(5977)
(5932)
(5462)
(5410)
(5375)
(5175)
(5027)
(4781)
(4768)
(4683)
(4378)
(4265)
(4010)
(3979)
(3913)
(3810)
(3791)
(3542)
(3300)
(3248)
(3236)
学科
(54964)
经济(54932)
管理(21387)
地方(15412)
方法(14689)
(13658)
数学(12365)
数学方法(12261)
(11912)
企业(11912)
地方经济(11878)
中国(10393)
(9658)
业经(9135)
(9021)
经济学(6890)
(6771)
(6663)
(6415)
环境(6251)
国家(6218)
(6170)
金融(6169)
(6006)
(5970)
理论(5927)
(5374)
财政(5307)
(5125)
银行(5123)
机构
大学(110892)
学院(108714)
(57293)
经济(56313)
研究(40475)
管理(37327)
理学(30822)
理学院(30424)
中国(30127)
管理学(30029)
管理学院(29787)
(27285)
(22741)
科学(21327)
财经(20884)
(20509)
经济学(19839)
(18747)
研究所(17977)
经济学院(17383)
(17110)
中心(16767)
(15326)
师范(15266)
财经大学(15035)
北京(14827)
(13612)
(13471)
社会(12457)
师范大学(12377)
基金
项目(59650)
科学(47066)
研究(46310)
基金(43709)
(36454)
国家(36154)
社会(32743)
社会科(31089)
社会科学(31080)
科学基金(30729)
(22061)
基金项目(21921)
教育(20408)
资助(18173)
(18011)
编号(17487)
自然(16114)
成果(16041)
自然科(15688)
自然科学(15685)
自然科学基金(15385)
国家社会(14267)
(14223)
(13727)
(13448)
重点(13368)
经济(13323)
课题(12907)
教育部(12375)
发展(12321)
期刊
(75842)
经济(75842)
研究(42248)
(22582)
中国(20824)
管理(16133)
学报(14353)
经济研究(13227)
科学(13184)
财经(13159)
大学(11598)
(11554)
学学(10906)
(10617)
(10461)
金融(10461)
问题(9731)
技术(9653)
教育(9648)
业经(8545)
技术经济(7656)
(7188)
世界(6759)
农业(6688)
统计(6644)
国际(6199)
经济问题(6169)
改革(5891)
(5891)
经济管理(5754)
共检索到181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生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 ,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 ,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 ,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 ,“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辉  
国家经济调节权是随着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产生而产生、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国家权力形态。该权力的行使应遵守调节法定、调节民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从国际经济调节原则,其具体的行使方式将随着市场缺陷具体类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民众经济权力对该权力的制约是一种根本性的制约,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维护社会民众的基本经济权利和建立相应的社会民众参与机制、监督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金艳  
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和经济理论、法律文化背景。尽管经济法律规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法中垄断禁止性法律的出现,然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近代社会,自然法学的逐渐衰退,导致相应的法律观念发生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根本性变化,法律应逐渐对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红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一部旨在促进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经济基本法。本文以经济法干预方式为进路对该法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建议从合理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放宽成员资格限制、健全民主表决机制、具体细化扶持措施、完善相关立法等角度完善该法,以期真正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实现立法初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奎  
西方政府干预经济理论自西方国家产生以来 ,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 ,随着时常经济的发展而完善 ,并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弄清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演进规律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中文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表现 :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 ,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 ,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林  薛江武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要确认和规范国家对于特定社会关系的干预,关键是看这类社会关系是否"需要"国家干预。本文从经济法产生的物质条件和法律的思想准备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法具有再分配功能的论断,同时,把经济法的这种再分配功能与其他部门法作了比较研究,确定了经济法具体再分配的范围,这一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兆敏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划分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边界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管理关系,国际经济交易关系不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只有调整前者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受到国际法约束的国际经济管理法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连专  
经济法是国家规范经济主体与政府组织行为的制度与规则。本文以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为切入点,对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法哲学基础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忻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