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6)
2023(5822)
2022(4621)
2021(4041)
2020(3025)
2019(6549)
2018(6290)
2017(11737)
2016(6144)
2015(6851)
2014(6890)
2013(6872)
2012(6658)
2011(6428)
2010(6746)
2009(6570)
2008(6167)
2007(5877)
2006(5646)
2005(5284)
作者
(19312)
(16516)
(16251)
(15615)
(10583)
(7623)
(7280)
(6238)
(6223)
(5895)
(5821)
(5422)
(5344)
(5250)
(5113)
(5004)
(4752)
(4717)
(4684)
(4314)
(4272)
(3973)
(3949)
(3895)
(3820)
(3782)
(3493)
(3290)
(3277)
(3231)
学科
(53476)
经济(53450)
管理(17095)
地方(15675)
(12607)
方法(12410)
地方经济(11973)
中国(10860)
数学(10399)
数学方法(10339)
(9923)
企业(9923)
业经(9887)
(9499)
(8519)
经济学(6647)
环境(6547)
(6504)
(6223)
金融(6221)
(6184)
农业(6139)
(5796)
理论(5778)
(5624)
(5578)
产业(5493)
(5310)
银行(5307)
(5183)
机构
学院(105954)
大学(105047)
(54289)
经济(53349)
研究(40464)
管理(33749)
中国(29455)
理学(27775)
理学院(27426)
管理学(27059)
管理学院(26844)
(23589)
科学(22258)
(21350)
(20538)
经济学(18703)
财经(18573)
研究所(18280)
(16938)
中心(16679)
(16596)
经济学院(16354)
(15486)
师范(15395)
(13967)
北京(13821)
(13458)
财经大学(13320)
(13090)
科学院(12573)
基金
项目(60182)
科学(47288)
研究(47285)
基金(42562)
(35929)
国家(35590)
社会(32365)
社会科(30661)
社会科学(30651)
科学基金(29915)
(24052)
基金项目(21323)
教育(21112)
(19366)
编号(18605)
资助(16815)
成果(16287)
自然(15554)
(15533)
自然科(15117)
自然科学(15115)
自然科学基金(14815)
课题(14173)
重点(14028)
国家社会(13810)
发展(13383)
(13256)
(13180)
经济(13140)
(13002)
期刊
(73982)
经济(73982)
研究(40056)
中国(20048)
(18162)
学报(15022)
管理(14644)
科学(13781)
(13450)
经济研究(12769)
大学(11673)
财经(11620)
教育(11399)
学学(11079)
(10411)
金融(10411)
(10293)
技术(9783)
业经(9782)
问题(9446)
农业(8581)
技术经济(7142)
(7001)
世界(6308)
经济问题(6069)
国际(5872)
改革(5822)
(5822)
统计(5622)
商业(5252)
共检索到174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贺焕江  
变相强迫加班侵犯了劳动者的诸多权益,违背了不得强迫劳动的原则,但由于法律的不完备,对其的救济常陷入困境。基于对变相强迫加班的类型化分析,借助不完备法律理论及其外部性、标准化等分析工具判断,通过立法填补规则空缺的效力有限,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应当成为涵摄劳动定额标准的主要载体。该标准要真正成为防止变相强迫加班的"防火墙",必须赋予其程序刚性和裁判规则的地位,并以劳动量鉴定制度相配套,形成一个事前可防范,事后能救济的相互贯通的制度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武胜男  
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提供了两类救济路径,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原则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中的"滥用股东权利"缺乏阐释,司法实践中对此认定模糊,一些利益受损股东并不能依据该条获得充分的救济,法院对第2款规定的救济方式理解亦不一致。具体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2条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缺乏灵活性,也未与《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相联结。《公司法》第74条的适用情形有限,无法有效保护受压迫股东的退出利益。从为受压迫股东提供体系化保护角度分析,上述法条之间也缺乏互动与协调。结合我国立法现实及司法实践,在适当借鉴英美法相关规则的基础上,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救济路径的完善应从增设有关"滥用股东权利"的司法解释,将股东压迫内涵纳入到"滥用股东权利"项下,协调《公司法》第22条、第74条和第20条第1款、第2款之间的规定着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湖勇  
从法理上看,"过劳死"既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也构成工伤的构成要件,但寻求工伤救济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建议修改有关规定,把"过劳死"界定为工伤,同时改革相关工伤救济程序,为"过劳死"提供便捷、经济的救济途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史丽萍  刘强  唐书林  
本文以组织特异性免疫为切入点,基于组织质量监视、组织质量防御和组织质量记忆视角,选取前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质量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投影寻踪法和强迫进入法对已构建的路径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提升质量绩效的路径,研究结论将为企业提升质量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小砚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对税收遵从协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概括,未明确规定税收遵从协议的内容、性质以及救济路径。在法律性质界定上,税收遵从协议无法满足行政合同关于合同主体、目的、权限以及内容等的界定标准,所以不能将其确定为行政合同,而应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在此基础上,税收遵从协议救济路径就应采用民事救济路径。只有这样,方可在立案、举证、判决方式等方面与税收遵从协议内容及法律特征相符,并满足当前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现实需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小砚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对税收遵从协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概括,未明确规定税收遵从协议的内容、性质以及救济路径。在法律性质界定上,税收遵从协议无法满足行政合同关于合同主体、目的、权限以及内容等的界定标准,所以不能将其确定为行政合同,而应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在此基础上,税收遵从协议救济路径就应采用民事救济路径。只有这样,方可在立案、举证、判决方式等方面与税收遵从协议内容及法律特征相符,并满足当前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现实需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秀荣  
探寻合理的司法救济路径,诸如设立劳动法院,实行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用好调解、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法律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建立农民工的维权组织等,为农民工及时、有效地提供权益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东德  
无形财产出资是在公司法上得到承认的独立出资形式,其出资瑕疵包括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对于无形财产出资瑕疵,可以类推适用传统债法理论中的一般瑕疵担保责任,但此种类推适用不得伤及公司法自身的基石性原则。于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寻求无形财产出资瑕疵的救济路径,应当是类推适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但须以公司法的基本原则为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梦琳  梁亚荣  
行政救济具有保护公民权、监督行政权、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征地过程中赋予农民行政救济权利具有其效益上的合理性,对解决征地纠纷、保障农民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保障征地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当前亟需构建一个完善的土地征收行政救济体系,包括扩大对农民的救济范围及加大司法审查力度;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构建解决征地纠纷的专门的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武亦文  杨勇  
保险合同义务履行的特殊性、保险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保险人不当理赔行为的重要原因。诚信善意和公平交易义务不足以证成保险人恶意侵权救济规则的确立,信托关系理论在解释恶意侵权救济规则时亦存在理论困境,保险人恶意侵权救济规则的确立建立在合同法救济不足基础之上。在我国法中,若保险人违反及时核定义务、保险金赔付义务、抗辩义务及和解义务,被保险人对其所遭受的损害可通过合同法予以救济。精神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并不构成我国合同法救济路径的障碍。针对保险人的不当理赔行为,虽然存在适用侵权法救济路径的可能性,但并不具有任何优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会平  
疫苗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关系到国家免疫规划的成败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补偿、专门基金赔偿、相互保险公司及商业保险都可以成为疫苗不良反应的救济方式,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些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经验,建立国家、疫苗生产经营企业、受种者个人共同分担,社会医疗保险、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疫苗不良反应损害救济机制是当然的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芹  胡威  
在基于受损人的行为引起的不当得利中,有可能会出现受损人违背受益人的主观意愿而强迫其受领利益的情形。这种强迫得利虽看似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但若适用与不当得利相同的模式来处理将会引起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建议将强迫得利确定为不当得利制度体系的一项除外情形,明确其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以使当事人间的利益达到一种平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隋璐明  
"放管服"背景下,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得以确立,股东畸长的出资期限使得债权人权利保护的问题逐渐显现,具体包括债权人能否向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请求补充赔偿责任、该补充赔偿责任请求权当以何种诉讼形态予以救济、公司"不能清偿"的标准为何又当由谁举证证明等问题。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认缴制在降低公司准入门槛之时,法院应当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贯彻对公司事中事后监管的经济政策,确保债权人通过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方式向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追究补充赔偿责任,并通过举证责任倒置或法律推定的方式,缓解消极事实的证明难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德强  
本文通过工会会员诉工会的案件引入,深刻揭示了我国工会会员权利救济途径缺失的事实及其存在的原因,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完善会员救济途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