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5)
- 2023(9355)
- 2022(7421)
- 2021(7240)
- 2020(5807)
- 2019(13110)
- 2018(13064)
- 2017(23013)
- 2016(13973)
- 2015(15385)
- 2014(15919)
- 2013(14545)
- 2012(13514)
- 2011(12422)
- 2010(12619)
- 2009(11350)
- 2008(11369)
- 2007(10675)
- 2006(9520)
- 2005(8538)
- 学科
- 济(40803)
- 经济(40642)
- 管理(33066)
- 业(29758)
- 企(25283)
- 企业(25283)
- 教育(22166)
- 中国(19921)
- 方法(15800)
- 理论(15610)
- 学(14394)
- 财(13362)
- 农(12899)
- 制(11849)
- 业经(11545)
- 数学(10968)
- 数学方法(10761)
- 教学(9156)
- 体(8936)
- 和(8765)
- 银(8486)
- 银行(8468)
- 行(8098)
- 农业(8080)
- 技术(7995)
- 融(7826)
- 金融(7818)
- 务(7809)
- 财务(7776)
- 财务管理(7758)
- 机构
- 大学(188217)
- 学院(183929)
- 研究(68462)
- 济(61092)
- 经济(59264)
- 管理(58209)
- 理学(48916)
- 理学院(48134)
- 管理学(46997)
- 管理学院(46594)
- 中国(45374)
- 京(42040)
- 科学(41464)
- 范(36552)
- 师范(36268)
- 教育(35384)
- 所(35207)
- 财(34243)
- 研究所(31707)
- 江(31180)
- 农(30115)
- 中心(29519)
- 师范大学(29439)
- 北京(27360)
- 财经(26185)
- 技术(25813)
- 业大(25150)
- 州(24521)
- 院(24469)
- 经(23647)
- 基金
- 项目(115727)
- 研究(92612)
- 科学(91796)
- 基金(79312)
- 家(69103)
- 国家(68294)
- 科学基金(56794)
- 社会(56583)
- 社会科(52135)
- 社会科学(52115)
- 教育(51607)
- 省(46920)
- 划(42075)
- 编号(40424)
- 基金项目(40210)
- 成果(37284)
- 自然(34175)
- 自然科(33390)
- 自然科学(33378)
- 自然科学基金(32807)
- 课题(32671)
- 资助(31680)
- 重点(27972)
- 部(27423)
- 年(27249)
- 性(26452)
- 发(25434)
- 规划(24530)
- 项目编号(24514)
- 教育部(24043)
- 期刊
- 济(72274)
- 经济(72274)
- 研究(67427)
- 教育(61187)
- 中国(52655)
- 学报(32803)
- 财(29229)
- 农(27727)
- 科学(27026)
- 大学(25703)
- 学学(22487)
- 管理(21808)
- 技术(19924)
- 农业(18263)
- 职业(16932)
- 融(15537)
- 金融(15537)
- 财经(14739)
- 经(12780)
- 经济研究(11296)
- 技术教育(11233)
- 职业技术(11233)
- 职业技术教育(11233)
- 业经(11103)
- 坛(10821)
- 论坛(10821)
- 版(10296)
- 图书(10288)
- 业(9465)
- 问题(9080)
共检索到298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宋晶
主体性人格建基于理性控制下的自由,崇尚主体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和对价值的自主择定。从业者的精神气质、人格类型、劳动态度决定生产结果,主体性人格教育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准职业人"的主体性人格教育需要坚持导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德育原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相协调的教育环境,需要采取对个体内在价值引导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主体性 人格 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成明
人的发展主体性是个体在自主、自觉、创新等主体意识的带领下,促使自身实现精神完满与自由幸福的特性。个体在通过职业路径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发展主体性的被遮蔽致使"职业囚徒"现象的产生,而人本性、职业性和终身性的内在发展属性赋予了职业教育破解此种困境的可能。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价值的极大强调,使得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也亟需在人本主义发展理念的回归、"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具的完满职业人的人才培养定位、设计覆盖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以及构建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路获得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等方面更加强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的发展主体性得以彰显、职业与生活理想能够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喜亭 成有信 褚洪启 黄崴 田慧生 陈建翔
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博士论坛”专栏,作为中青年博士和在读博士生进行教育问题研讨的学术园地。本专栏将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依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学术讨论,重点研讨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深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本期发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教授和成有信教授所主持的“教育学博士论坛”第二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三元
远程教育德育的主体性是由“四个统一”构成的复杂系统:能动性和受动性、自主性与依赖性、创造性与保守性、价值系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这个特性决定了德育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基于此,德育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都必须优化,以实现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德育 主体性 教育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洁安娜姆
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特征之一,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性特点。在迈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德国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解决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双元制模式在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下形成,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双元制模式的成长、成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过程。而以企业为主体是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
关键词:
双元制 企业 职业培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昌瑞
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精采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依据哲学发展的历史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雪峰 高畅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闪烁着主体性的光辉 ,其主体性精神体现在教育对象观、教学方法、道德教育等方面。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是春秋时期人之价值的发现在教育思想上的反映 ,同时也与孔子哲学思想的体认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主体性 体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向宇 郭鑫
本文在论述主体性德育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必要性。结合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特征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德育教育的特殊性,我们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办学机构 主体性 德育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壮华
市场经济要求民事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权必然会在解决纠纷的诉讼中廷伸或体现,这就提出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体性问题。而当事人的主体性是通过诉讼中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等来规范和实现的。因此,加强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当事人 主体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康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研究的重视,既是教育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对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但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背后的主客二元对立哲学基础,使主体性教育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即用“学生是主体”的理论指导“学生是客体”的实践。笔者明确提出对象的二分法(对象包括主体与客体两部分)、主体性二分法(主体性包括客-主体性与主-主体性两部分),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扬弃,确立主体间性教育在主体教育研究中的本体地位,认为主体间性教育就是主体间主体性和理解性平等共在的指导性学习。
关键词:
教育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飚 吕春凤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要悟 柴楠
教学交往先后经历了主体性、主体间性和他者性三种不同的范式。主体性范式通过主体性原则实现主体在教学交往中的支配性地位,但却导致了自我中心化倾向,同时也呈现出交往的知识论特征;主体间性的教学交往范式力图避免主体性范式面临的困境,使交往双方在民主、参与、合作中达成彼此的理解,然而理解却并不能保证接受,而且主体间性在面对情感和价值内容时表现出的无奈也使其成为一种在想象中构建的乌托邦式的交往世界;教学交往的他者转向使同一性哲学的认识主体得以解构,从而确保了交往中他者的他性。他者性教学交往是为了他者并对他者承担责任的交往,它通过重建主体性最终得以完成。
关键词:
教学交往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他者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敏
现行高师教育学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情境封闭,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等方面,要改变现状,实施高师主体性教育学课程要采取在观念上贯穿主体性思想,在教学情况上生活化,课程评价上以学生为本等措施。
关键词:
高师教育 主体性 教育学 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