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4)
- 2023(4430)
- 2022(3830)
- 2021(3792)
- 2020(3291)
- 2019(7291)
- 2018(7185)
- 2017(13436)
- 2016(7831)
- 2015(8886)
- 2014(9152)
- 2013(8798)
- 2012(8550)
- 2011(7936)
- 2010(8299)
- 2009(7947)
- 2008(8251)
- 2007(7640)
- 2006(6892)
- 2005(6449)
- 学科
- 济(27327)
- 经济(27246)
- 管理(19539)
- 业(17402)
- 企(15526)
- 企业(15526)
- 方法(10166)
- 学(9963)
- 中国(8917)
- 制(8444)
- 理论(8183)
- 农(8039)
- 业经(7414)
- 财(7146)
- 教育(6839)
- 数学(6603)
- 数学方法(6395)
- 和(6131)
- 融(6038)
- 金融(6036)
- 银(5773)
- 银行(5757)
- 体(5752)
- 行(5590)
- 农业(5150)
- 地方(5083)
- 贸(4796)
- 贸易(4794)
- 体制(4627)
- 易(4617)
- 机构
- 大学(124535)
- 学院(119110)
- 研究(44034)
- 济(41719)
- 经济(40627)
- 管理(38256)
- 中国(32513)
- 理学(31709)
- 理学院(31139)
- 管理学(30383)
- 管理学院(30114)
- 科学(27989)
- 京(27394)
- 所(23708)
- 财(23539)
- 范(21420)
- 研究所(21372)
- 师范(21254)
- 农(20210)
- 江(19873)
- 中心(18778)
- 财经(17873)
- 北京(17535)
- 师范大学(17459)
- 业大(16439)
- 经(15970)
- 州(15920)
- 农业(15820)
- 院(15174)
- 教育(14092)
- 基金
- 项目(71460)
- 科学(55196)
- 研究(53367)
- 基金(50798)
- 家(44851)
- 国家(44409)
- 科学基金(36076)
- 社会(33027)
- 社会科(30888)
- 社会科学(30879)
- 省(26749)
- 基金项目(26079)
- 教育(25402)
- 划(23933)
- 自然(22258)
- 编号(22172)
- 成果(21775)
- 自然科(21705)
- 自然科学(21695)
- 自然科学基金(21321)
- 资助(20358)
- 重点(16878)
- 课题(16250)
- 部(16212)
- 发(15005)
- 性(14347)
- 创(14129)
- 教育部(13789)
- 制(13578)
- 大学(13572)
共检索到192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养民
"以人为本"是中国当代社会进入新世纪,举国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的精神内核植根于儒学的人际和谐和道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与西方社会的人本思想本质不尽相同。以此对"以人为本"正本清源,阐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能真正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对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夯实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未来社会人的不断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振娟 陆信礼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二者思想内容各异,但都对人的生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儒家关注人的社会生命,道家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不同的关注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观。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了二者在生命本质、生命存在、生命态度三方面的异同。儒道生命思想的互补性能够弥补各自生命观中缺失的部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这对于关注教育对象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的当代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命观 成人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津
曹植作品中存在诸多矛盾现象,这些矛盾折射出曹植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但随着自我概念的曲折定位与儒家思想的渐次内化,表明他由自我中心的狭隘逐渐走向高尚、阔大的人生境界。文章认为,道家思想在曹植思想中不具支配地位,他亦无由形成具有稳定行为方式的道家人格,所谓其儒道互补人格论或有虚谬性。
关键词:
曹植人格 自我概念 儒道互补 虚缪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朋 宁彦锋
本文从美国学校组织变革模型出发,探讨了学校组织变革的五个方面:领导者角色定位、学校相关人员的参与关系、学校人事发展新规划、建立非直线型课程体系以及组合学校各子系统。文章进而指出,我国学校组织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校组织 变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李建民,于学军,周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龙兴 吴刚平
核心素养的核心涉及为何提出与如何建构核心素养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传统儒学本立而道生的教育本源与整合思想加以探讨和回答。本立而道生的教育主张是,从可以操作的广义礼仪教化开始,通过学礼、为仁、弘道,实现礼、仁、道的整体一致性,将抽象的为仁、弘道素养转化成可教可学的教育实践,进而为建立尊而亲的理想社会形态奠定教育基础。
关键词:
本立而道生 儒学教育思想 核心素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飞
中国城市园林造境艺术蕴含着最直接、最生动、最玄妙的宇宙思维模式,而城市山林、壶中天地、法天象地、俯仰乾坤的造园格局正是古典园林造境艺术的精神写照,其创作原理是凭借各种自然构成要素的整合、重构、升华,以达求人化自然、融通宇宙、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它无疑代表了东方城市园林造境文化苑囿的最高旨归,也是世界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中最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充分彰显着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生命哲理的审美观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玉波
如何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学界已有诸多成果。本文尝试从儒、道、释三家文化出发,把握其各自的核心理念,即人文化成、道法自然、明心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儒道释三家文化各自的主导思路,认为儒家文化的主导思路为"一贯",道家文化的主导思路为"两行",佛教文化的主导思路为"三是"。通过这样一种考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骨干的儒道释文化,不仅各自的特色有了鲜明的表达,且相互之间的内在发展关系也有所展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迟宝旭 金春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李金耀 章力丹
党的十九大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现状描述与分析入手,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释析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认识和研究进路,围绕着"五位一体"、"三元互动"、"公平效率"三个维度阐明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内在关系和基本路径。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胜林
立足国际视野和新时代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系统探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地方高校治理问题,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的科学发展,也有助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选取了具有突出特点和典型性的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分析其治理的维度和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区域应用型治理目标、多元协调的治理主体、清晰合理的权责配置、法制化的治理依据、多渠道的经费保障、灵活的治理机制和手段等,为新时代我国地方高校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雄胜 邱寒 郭文哲
论以人为本的理财观杨雄胜,邱寒,郭文哲一、理财观及其本质理财观念是人们对财务现象及各种理财理论、政策、方法的规范化的判断模式。理财观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分析论证和评价及作出理财实务的主观判断规则。理财观念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在理财实践中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