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9)
- 2023(9724)
- 2022(7959)
- 2021(7297)
- 2020(5648)
- 2019(13078)
- 2018(13110)
- 2017(23012)
- 2016(13662)
- 2015(15419)
- 2014(15354)
- 2013(14650)
- 2012(14304)
- 2011(13503)
- 2010(13870)
- 2009(12500)
- 2008(12327)
- 2007(11467)
- 2006(10706)
- 2005(10187)
- 学科
- 济(55219)
- 经济(55156)
- 管理(29017)
- 业(27705)
- 中国(24766)
- 教育(21053)
- 企(20071)
- 企业(20071)
- 地方(18746)
- 农(16433)
- 方法(15241)
- 学(15083)
- 业经(13588)
- 发(12552)
- 数学(12175)
- 理论(11995)
- 数学方法(11984)
- 农业(11529)
- 财(11023)
- 融(10657)
- 金融(10656)
- 地方经济(10645)
- 银(10452)
- 银行(10418)
- 制(10308)
- 行(10211)
- 发展(9955)
- 展(9827)
- 贸(9278)
- 贸易(9266)
- 机构
- 大学(194517)
- 学院(190578)
- 研究(79243)
- 济(71047)
- 经济(69226)
- 管理(57970)
- 中国(54940)
- 科学(48986)
- 理学(47209)
- 理学院(46418)
- 京(45722)
- 管理学(45375)
- 管理学院(45000)
- 所(42233)
- 研究所(38065)
- 范(37625)
- 师范(37286)
- 农(35061)
- 财(34578)
- 教育(34400)
- 江(33681)
- 中心(33389)
- 北京(30615)
- 师范大学(30332)
- 院(28415)
- 农业(27283)
- 业大(26849)
- 州(26815)
- 财经(25659)
- 技术(25226)
- 基金
- 项目(114883)
- 研究(89947)
- 科学(89740)
- 基金(76925)
- 家(68112)
- 国家(67309)
- 科学基金(54518)
- 社会(53647)
- 社会科(50433)
- 社会科学(50420)
- 教育(47590)
- 省(47444)
- 划(42124)
- 基金项目(38609)
- 编号(38345)
- 成果(35335)
- 自然(32647)
- 发(32198)
- 自然科(31822)
- 自然科学(31812)
- 课题(31730)
- 资助(31601)
- 自然科学基金(31218)
- 重点(28331)
- 年(26076)
- 部(26022)
- 发展(25829)
- 展(25343)
- 创(23891)
- 规划(23508)
共检索到330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认识,而且从各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加强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对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显章
二OO三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指导我国社会发展的“五个统筹”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两会”期间又明确提出了以统筹协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南。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盲目追求“教育GDP”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问题,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规模与质量的协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为此,我们于今年三月组织北京地区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就“科学发展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玉霞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华玲
高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大学生的需要和个体成长,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社会与个人、成才与成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关键词:
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人格向往,也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的基本面向。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建构上,古今中外教育家为回应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需要,提出过不尽相同的"优先论"主张。然而,窥其理论的实质,在于维持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平衡,并先后体现为"心灵和谐"和"身心和谐"两个阶段。在近代中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探索中,严复、王国维和蔡元培在参照斯宾塞和马克思教育框架的基础上,曾先后构建了不尽相同的"三育"和"五育"理论;其与中国当下教育框架所存在的五个方面的内涵分歧,也为中国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线索。此外,就中国当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而言,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由发展"相对"全面发展"的优先价值,正是当前由"考试主义"主导的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缺陷;有关"五育"作为"维度"而非"内容"这个先前已被澄清的常识性误区,有关世界观(哲学)教育和劳动(技术)训练(不宜泛称教育)分别作为一种具体而综合的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均不宜与其它"四育"并列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作为其他教育方面的先决条件所具有的基础价值,都有待中国教育界的"再次确认"和"真正重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敬若
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远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探讨的。笔者只是在某刊物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值得商榷的见解,提出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供研究讨论。 这篇文章中说:“毛主席的讲话中历来提德、智、体全面发展,这跟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是同一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三大差别以后人的全面发展,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斌
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全面领会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诠释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平内涵,确立"效率公平并重"发展原则,使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统一于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践当中。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收入分配差距 公平 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一、对“发展”的认识及人力资源的定义 为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首先简要地阐述人力资源的涵义并回顾人们对“发展”这个概念的认识的演变过程。 1.对“发展”认识的演变过程 现代意义上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来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的概念上,而经济增长通常是指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提高,即迅速取得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小筠
学习南翔校长的教育思想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郑小筠蒋南翔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对无产阶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对他在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中的伟大功绩的认识,是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自身的成长和工作年限延长而越来越深刻的。建国后不久,蒋南翔同志来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戴继天
研究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他们的全面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事业的兴旺。本文仅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加以讨论,并对推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晓珍
文章认为,和谐,是贯穿于人类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社会的一条轴线。和谐,是形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基础,是实践、积累的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融合的社会形态和理想境界。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文章提出,要爱护和谐这一贯穿古今中外的促进发展进步的永恒的生命线;要加深认识,和谐是个科学的实践过程;走向和谐,最重要的首先是提倡和实行公平正义;走向和谐,要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走向和谐,走
关键词:
和谐 发展 理想 矛盾 自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