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57)
- 2022(1071)
- 2021(1069)
- 2019(1953)
- 2018(2002)
- 2017(3619)
- 2016(1998)
- 2015(2328)
- 2014(2363)
- 2013(2321)
- 2012(2227)
- 2011(2225)
- 2010(2436)
- 2009(2406)
- 2008(2489)
- 2007(2589)
- 2006(2471)
- 2005(2245)
- 2004(2198)
- 2003(2286)
- 学科
- 济(9048)
- 经济(9036)
- 管理(5318)
- 业(4367)
- 企(4117)
- 企业(4117)
- 学(3357)
- 中国(3326)
- 理论(3109)
- 教育(3083)
- 方法(2763)
- 制(2594)
- 融(2116)
- 金融(2115)
- 财(2096)
- 和(2069)
- 业经(2053)
- 银(1938)
- 银行(1938)
- 行(1854)
- 地方(1831)
- 数学(1691)
- 农(1667)
- 贸(1663)
- 贸易(1661)
- 数学方法(1655)
- 体(1621)
- 易(1576)
- 策(1562)
- 法(1457)
- 机构
- 大学(37228)
- 学院(34676)
- 济(13568)
- 经济(13181)
- 研究(12166)
- 中国(10185)
- 管理(9444)
- 财(8065)
- 京(7882)
- 范(7164)
- 师范(7149)
- 理学(7042)
- 理学院(6910)
- 科学(6840)
- 管理学(6785)
- 管理学院(6702)
- 所(6370)
- 财经(6145)
- 江(6101)
- 师范大学(5858)
- 研究所(5552)
- 经(5436)
- 中心(5418)
- 州(5244)
- 北京(5236)
- 经济学(4919)
- 系(4716)
- 教育(4569)
- 财经大学(4448)
- 经济学院(4193)
共检索到6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与资本主义时期提出的人本主义,二者具有共同性: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都承认人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内容。虽然在本质上,二者都把百姓的作用看作是维护自身存在和保持统治地位的工具。二者兼也存在区别:前者体现的是人身依赖关系,后者表现的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的独立性的增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虽然也表现出对人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但在社会关系的内容上则与它们有根本区别:这里的"人"是有具体社会规定性的人民,提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文佩 郭毅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思潮存在本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曾力求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构建现实市民社会的批判方案。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马克思开始形成以实践为基础的、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超越了人本主义。文章在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基本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的恰恰是历史观上的"半截子唯心主义",而非本体论上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进而从社会历史主体性质和市民社会批判方案两个方面说明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与人本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玉甫 李媛
人本会计取代物本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的研究只说明了要"以人为本",却没有具体说明以什么人为本,从而导致很难设计出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会计程序与方法。文章主张"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界定为所有生产要素出资者,并在认定各项生产要素出资者具有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设计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各项生产要素及其贡献和收益分享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将人本会计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
关键词:
人本会计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平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李建民,于学军,周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杰 王珺 姜璐 张虹鸥 黄耿志
随着5G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的兴起,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创新潜力的参与式治理,引导高效的技术研发与运用,实现城市“以地方现实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的重要与前沿议题。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研究,为地理学者介入这一领域提供了理论工具。不同于技术中心主义将智慧城市视作由数字技术构成的物理空间集合,人本主义强调特定情境下的技术、社会(人文治理)与空间的互动。该视角呼吁对多方行动者参与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决策的合作互动开展微观研究,以揭示智慧城市的共建过程与地方性驱动机制。论文梳理了国内外人本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该视角下的研究仍然沿袭“技术中心”或采用与之对立的“知识中心”立场,而缺少技术—社会互动的视角来理解城市智慧化转型。论文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即技术与社会(治理)的共生性、围绕技术研发的社会关系互动复杂性、技术研发与关系互动的语境化分析。探讨以上议题有助于理解智慧城市如何作为一个复杂地域系统,在人与技术的持续互动中发生转型,也可为未来中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传生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是位于温州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的名称,直接来自于“以人为本”这个如今经常被人提到的成语。人本集团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也直接得自于“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经纬 姬云飞
作为上世纪西方教育的重要管理原则,人本主义同时也是后现代的多元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我们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也重视人本主义理念的建设,用以更有效地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以便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管理 人本主义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党冬丽 陈立鹏
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理念是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教师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管理效率。本文在分析人本管理理念内涵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师管理人本思想应用需求,重点阐释了高校教师管理中贯彻人本思想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 教师管理 人本管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红红
相对于以完全理性为基础、以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而言,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学是理性和价值、实证和批判相统一的科学,经济过程是动态的发现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均衡现象,资源创造而非资源配置是经济研究的核心;人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只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孤立的、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着明确社会需要的人。人本主义经济学是基于"知识"、"行为"而不是基于"完全理性"的非均衡经济学,因而,制度的、有机的、历史的和非均衡的研究是其方法论特征。
关键词:
人本主义经济理论 非均衡经济学 方法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晓清
卡尔·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创造性地将其人本主义理论运用到教育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的观、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教师观。实践表明,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和"非指导性"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20世纪对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卡尔·罗杰斯(Carl Ramson)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若斯的奥克派克,父母都是成功的土木工程师。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专业,后转修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云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
人本主义 高职课程 课程改革 主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磊
人本主义的"人"包括了人类(社会)、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高等教育作为价值的客体,人类(社会)、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别作为价值主体,体现了高等教育不同主体的价值维度。三种不同主体的价值选择,为服务社会、教授治校、以学生为本等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人本主义 高等教育 价值主体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黄晓波
现代企业财务主流理论,具有鲜明的技术主义特征。技术主义财务学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其运用价值和解释能力相当有限,因而亟待发展和完善。行为的社会性,认为制度性是财务的根本属性。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人本主义财务学这一全新的命题,并从理财假设、理财目标、理财理念、理财方式、理财主体、理财对象等方面分析了人本主义财务学的特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程云
纳入管理视野范围内的是有生命的人,其对象是人的能量,同样,其任务也应聚焦于施加影响与被施加影响的人本身。一、传统管理理论对人本身的忽略对于管理的论述由来已久,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这些理论,大多忽视了作为其主体和客体的人本身。罗宾斯(2003)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方智毅 张恩碧
消费主义是一种炫耀性与挥霍性的大众化的高消费,它是物本主义的表现,是不可持续的。人本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以人本主义为导向的。坚持人本主义就要坚持可持续消费,反对和批判消费主义。
关键词:
消费主义可持续消费物本主义人本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