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10)
- 2023(3514)
- 2022(2807)
- 2021(2941)
- 2020(2332)
- 2019(5245)
- 2018(5311)
- 2017(8109)
- 2016(5777)
- 2015(6595)
- 2014(6910)
- 2013(6124)
- 2012(5838)
- 2011(5422)
- 2010(5694)
- 2009(5279)
- 2008(5317)
- 2007(5079)
- 2006(4633)
- 2005(4463)
- 学科
- 教育(20163)
- 济(13605)
- 经济(13591)
- 中国(11445)
- 理论(9948)
- 学(9942)
- 管理(8199)
- 企(6714)
- 企业(6714)
- 教学(6550)
- 业(6534)
- 方法(4878)
- 思想(4706)
- 研究(4564)
- 政治(4523)
- 发(4098)
- 思想政治(3901)
- 政治教育(3901)
- 治教(3901)
- 德育(3866)
- 发展(3852)
- 文化(3771)
- 和(3754)
- 展(3728)
- 业经(3707)
- 革(3552)
- 经济学(3420)
- 高等(3397)
- 财(3280)
- 改革(3264)
- 机构
- 大学(83440)
- 学院(76079)
- 研究(29701)
- 教育(28196)
- 范(23951)
- 师范(23871)
- 京(19795)
- 师范大学(19746)
- 济(19701)
- 经济(18921)
- 管理(18309)
- 科学(17206)
- 中国(15151)
- 所(14968)
- 理学(14522)
- 江(14151)
- 理学院(14140)
- 北京(13702)
- 管理学(13690)
- 管理学院(13472)
- 研究所(13452)
- 职业(12648)
- 技术(12146)
- 财(11691)
- 中心(11456)
- 州(11212)
- 教育学(11000)
- 院(9963)
- 财经(8989)
- 职业技术(8668)
- 基金
- 项目(39827)
- 研究(38598)
- 科学(31781)
- 教育(26960)
- 基金(23767)
- 社会(21227)
- 成果(20513)
- 社会科(19561)
- 社会科学(19557)
- 家(19205)
- 编号(19204)
- 国家(18804)
- 课题(16976)
- 省(16874)
- 划(16408)
- 年(15239)
- 科学基金(14634)
- 规划(12248)
- 项目编号(11809)
- 性(11104)
- 基金项目(10954)
- 度(10910)
- 研究成果(10894)
- 重点(10682)
- 部(10609)
- 阶(10278)
- 段(10243)
- 一(10225)
- 阶段(10215)
- 教育部(9930)
共检索到134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小茅
自赫尔巴特提出要创建具有独立学科意义的教育学后2,00余年以来,已有许多学者为此作了可贵的探索,先后提出过各种样式的教育学学科(知识)形态,从而丰富了教育学学科史(教育学史)的素材。但仍有不少教育学研究者仍在构想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形态。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着手建构"人-文化-哲学"相统整的教育学,并希冀为建构真正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学知识形态探寻新的路径,将教育学的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
人 人学 文化 哲学 教育学 面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需要哲学,哲学也需要教育学,这是它们共同繁荣之所需。哲学家兼为教育家,教育家兼为哲学家,在古代依稀可见,在近代则成为先进文明的象征,成为发达的文化与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教育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理论兴趣、哲学兴趣的提升,伴随着教育理论与哲学学术共同的繁荣,这是伟大社会变革所必需的,又是眼下我们所缺乏的。
关键词:
教育 教育家 哲学 哲学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未来性 技术 重新域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研究存有普遍的质疑,正如当代英国知名学者普林教授所言:"不得不承认教育研究总是‘得不到尊重’。事实上,再没有别的领域比教育研究受过更多的藐视和贬损了。人们认为教育研究忽视了对重要问题的研究,还不断强化阻碍基础改革的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专家支配的研究领域,而且,作为一个学科,它内在一直是支离破碎的。"([1])对教育认知,教育学人一直游走于"科学"或"艺术"之间,并在如此复杂与矛盾的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永海
从生态问题的信息哲学基础上展开逻辑思辨,对"信息生态论"的"人"与"信息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认识改观,从而形成"信息人态论"。它透射出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对宇观信息系统的控制与驾驭,并藉此推动宇观信息系统进化,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类文明"。
关键词:
信息哲学 信息人态论 理论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的哲学 “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方展画
如果说杜威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二元论,恢复连续性,维护自身即是目的的教育实践,那么就杜威而言,由于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使得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成为可能,教育哲学的现时代使命就被他定位在批判专制社会的教育的二元分裂,恢复教育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主生活方式上。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哲学就是民主的教育哲学,批判专制的教育,守护民主的教育始终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经验 专制 民主 教育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桑新民
近年来,建构主义对国内外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一种理论的跨时空传播,必然产生文化的误读,但这同时也正是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作者跨越二十多年研究建构主义的独特思想体验和教学生活体验,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并探讨了中国教育研究和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应该持有的健康心态和科学方法论。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历史 哲学 解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其勇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哲学地教教育哲学既意味着爱智、创新地教教育哲学,也意味着反思、批判地教教育哲学,还意味着对话、说理地教教育哲学。当下,哲学地教教育哲学主要遭遇着智慧的知识化、知识的非智慧化和话语霸权的盛行等阻隔。因此,哲学地教教育哲学则需践行教研融通,探寻教育智慧;学会哲学思考,实现转识成智;秉承自知无知,开展对话教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学 哲学 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