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7)
2023(6563)
2022(5592)
2021(4995)
2020(4109)
2019(9050)
2018(9064)
2017(16478)
2016(8532)
2015(8933)
2014(8578)
2013(8407)
2012(7543)
2011(6888)
2010(7148)
2009(6985)
2008(6877)
2007(6389)
2006(5656)
2005(5035)
作者
(23664)
(19585)
(19474)
(18476)
(12372)
(9275)
(8677)
(7340)
(7319)
(7014)
(6695)
(6506)
(6363)
(6289)
(5956)
(5822)
(5743)
(5586)
(5544)
(5364)
(4868)
(4813)
(4556)
(4430)
(4350)
(4346)
(4292)
(4271)
(3906)
(3725)
学科
管理(38100)
(33567)
(31436)
经济(31412)
(31304)
企业(31304)
技术(14885)
环境(14624)
技术管理(11720)
方法(11683)
(10179)
业经(9487)
(9196)
中国(9017)
(8770)
数学(8358)
数学方法(8282)
理论(8092)
(7472)
(7418)
规划(6504)
生态(6435)
地方(6368)
环境规划(6337)
(6080)
(6079)
财务(6071)
财务管理(6065)
教育(5997)
企业财务(5832)
机构
学院(125703)
大学(124992)
管理(50613)
(50194)
经济(49232)
理学(43611)
理学院(43161)
管理学(42673)
管理学院(42426)
研究(38046)
中国(28072)
(25586)
(23375)
科学(23266)
(19777)
财经(18768)
(18194)
师范(18082)
(18022)
中心(16895)
(16804)
研究所(16323)
(15901)
北京(15900)
经济学(15254)
业大(14990)
商学(14510)
商学院(14373)
师范大学(14367)
(14004)
基金
项目(83897)
科学(68716)
研究(64869)
基金(61193)
(52423)
国家(51951)
科学基金(46295)
社会(43831)
社会科(41577)
社会科学(41566)
(34631)
基金项目(32675)
教育(29333)
(28392)
自然(28263)
自然科(27538)
自然科学(27533)
自然科学基金(27082)
编号(24764)
(24040)
资助(22227)
创新(21281)
成果(19871)
重点(19159)
(18764)
国家社会(18279)
(18050)
(17947)
课题(17831)
(16934)
期刊
(58512)
经济(58512)
研究(37694)
中国(26257)
管理(21872)
(19910)
教育(17935)
科学(17052)
学报(16621)
大学(13215)
学学(12179)
技术(11429)
(11325)
财经(10484)
业经(9925)
科技(9371)
(9161)
(8450)
金融(8450)
经济研究(8267)
农业(7700)
技术经济(7412)
问题(7246)
图书(6754)
(6661)
论坛(6661)
资源(6379)
现代(5962)
(5705)
(5490)
共检索到18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玉湖  
"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包含着人类历史发展与外部自然存在相互创造、相互适应的有机统一。马克思通过分析"环境创造人"的自然基础和"人创造环境"的现实基础,批判传统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片面性,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条途径入手,阐述人类支配自然的必要性、条件性和社会性,说明只从"利益集团"的需要来对待自然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创造关系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我们面向未来实现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社会与自然和谐之有效路径提供思想支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国硕  
传统工匠经历了现代地位以及内涵的流变,已具有时代赋予的新意义。其所包含的工匠精神不仅延续了传统表征,也新发了作为非工匠职业的现代表征,它的现代复兴是当今中国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经济能不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工匠精神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筱薏  赵宏  
生态消费模式主要主张适度消费、消费正义和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模式的三方面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它拨正了消费主义所蕴含的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的物化倾向和消费至上的观念,在肯定人的效用价值的同时肯定和高举人的类价值,并摆正了人类与非人类成员的价值地位,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真正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霞  
生态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生产力思想、物质变换思想、生态技术观等方面。研究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晟  
庄子心学是道教心性论的核心义理。清中叶浙江高道闵一得立足于庄子"忘精神而超生"之旨,以其独树一帜的"顿悟顿修"式内丹心性论阐释蕴含其间的道教真精神。其本然还虚之内涵与真行还虚之原则,可为当代社会公民人格培育、中国文化建设与道教社会化提供理论助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凤冠  季芳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改革的推进既要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又可从我国过去经济治理的成功经验中去寻找有效的借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其立足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长期领导中国经济建设、应对经济困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质量和效益优先"思想以及高超的经济治理手段,创新发展了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今天,重新审视陈云的"质量和效益优先"思想,对于聚焦四大主攻任务、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誉  袁淳  
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实施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经典作者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深刻阐明,只有奠基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人类追求共享发展提供先决社会条件。同时,他们又理性地指出必须把这一条件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对具体的政策实施体系做出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公共制度的公平性、导向性和效率性,推动共享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趋近。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思想中的制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制度逻辑和政策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睿  
良好的乡村环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群众的福祉,建设美丽乡村,要提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目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治理理念落后式、治理主体单一式、治理结构碎片式、治理利益不均式等实践难题,要通过构建构筑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稳定投入机制、责权对等机制、多元合作机制、有效参与机制;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出台激励措施、提供生态环境技术支持等路径来实现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才宝  
贾思勰从"农本"观念出发,结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进行反思与整理,最后形成了关于他丰富的农业生态哲学思想,而他的生态哲学又主要凝聚在《齐民要术》一书之中,其内容为:敬天法地的农业环境生态伦理思想、"顺自然"与"骆马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伦理思想、注重主体性的人本伦理思想。因此整合贾思勰农学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辉城  
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快递业务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二者协同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快递末端配送是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分析了快递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快递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基于快递服务流程的特点,将快递服务与专车平台进行深度融合,推广"拼箱"配送,结合社群运营思维,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价值的增长点,以此创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快递末端配送新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儒家传统经典《大学》中的"止于至善",既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也是一种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其价值意蕴相当深远:"止于至善"修养境界的设定不仅是人生努力的目标,还是彰显道德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标杆;"止于至善"的人格境界,凸显了修养过程中主体的自觉意识和实践精神;"止于至善"的修养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的榜样形象。这些思想历千百年而不失其光辉,引导着人们抛弃消极的自我而走向完善的自我,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日益凸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金雪芬  
"成为人"是休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休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休闲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人"与休闲的社会价值;使人成为"完整的人"两个方面。休闲使人"成为人"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生存论基础是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存在的自由;休闲使人"成为人"的本体论奠基是休闲自由使人自由地成长,使人"成为"人,使人全面地恢复活力,使人完整地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实践途径是体验"成人"。休闲之"成为人"的价值意蕴的现实指向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主要表现在"成为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映西  王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怎样用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持续的市场经济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本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已经在多个方面开拓了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宏观管理方面,坚决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改革思路上,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构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