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
- 2023(100)
- 2022(105)
- 2021(94)
- 2020(95)
- 2019(253)
- 2018(342)
- 2017(764)
- 2016(311)
- 2015(223)
- 2014(114)
- 2013(59)
- 2012(40)
- 2011(36)
- 2010(38)
- 2009(20)
- 2008(24)
- 2007(19)
- 2006(28)
- 2005(20)
- 学科
- 济(594)
- 经济(593)
- 贸(511)
- 贸易(511)
- 易(508)
- 电子(466)
- 网上(463)
- 网上贸易(463)
- 业经(433)
- 业(358)
- 产业(356)
- 管理(353)
- 信息(340)
- 信息产业(337)
- 总论(337)
- 银(276)
- 银行(276)
- 行(273)
- 企(262)
- 企业(262)
- 中国(259)
- 融(220)
- 金融(220)
- 农(200)
- 制(185)
- 中国金融(151)
- 教学(131)
- 农业(122)
- 体(103)
- 体制(98)
- 机构
- 学院(2200)
- 大学(1814)
- 济(797)
- 经济(776)
- 管理(749)
- 理学(629)
- 理学院(625)
- 管理学(614)
- 管理学院(611)
- 研究(491)
- 中国(476)
- 财(419)
- 职业(386)
- 江(345)
- 京(339)
- 财经(334)
- 技术(312)
- 经(305)
- 州(291)
- 科学(279)
- 范(268)
- 师范(266)
- 中心(265)
- 技术学院(264)
- 职业技术(257)
- 财经大学(254)
- 经济学(252)
- 商学(247)
- 商学院(244)
- 经济学院(222)
共检索到2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朝平
我国正加速"互联网+",洗钱风险也正伴随"互联网+"加速井喷,表现在:遥遥领先于监管的支付和金融创新使"互联网+"迅速沦为洗钱犯罪洼地、"互联网+"导致洗钱打击难度大幅度增加、互联网的非面对面属性使洗钱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有效应对"互联网+"背景下井喷的洗钱风险,需在改革国家反洗钱顶层框架设计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浪潮,全面推进反洗钱监测体系变革、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变革、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变革等反洗钱核心工作,提升国家反洗钱防御体系效力。
关键词:
互联网+ 反洗钱 犯罪 变革 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玲 冯春江
从互联网金融必须服务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观察,可发现互联网金融体现为并行发展着的三个趋势: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的改造,服务于互联网贸易的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发展,服务于人类互联网生活的新金融业分工体系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趋势对现有的反洗钱监管模式、反洗钱规则、反洗钱工作有效性带来了挑战,值得高度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在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便捷的交易方式也容易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反恐融资工作,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成为互联网从业机构合规经营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智 崔建英
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及洗钱风险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特点一是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借助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不断在产品功能、用户操作方面作出持续改进,为客户提供直观友好的业务界面,对传统复杂的金融交易过程加以简化,极度追求用户体验,突出交易过程的高效性、便捷性。二是网络技术降低成本。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通过对以往客户行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春敏 周艳军
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洗钱风险正日益加大,洗钱方式多种多样。风险隐患包括互联网金融游离于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之外、缺乏客户身份识别手段、相关互联网金融机构缺乏履行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报告的责任意识、可疑资金追踪监测困难等方面,其中,反洗钱最根本的障碍在于产业碎片化所导致的信息分割。我国有必要从完善立法监管、深入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加强系统建设提升监测水平、建立反洗钱激励约束机制、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构建宏观反洗钱防御体系,实现各义务主体反洗钱工作间的无缝衔接和反洗钱合力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反洗钱 防御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闫海 佟爽
非金融机构互联网支付中立、便捷、经济、安全的资金划拨方式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还较好地突破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但是也存在隐蔽转移资金、便利任意性套现、潜在跨境支付风险、隐匿现金形式的"黑钱"处置及多功能资金等洗钱风险。我国应在《反洗钱法》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基础上,对非金融机构互联网支付进一步健全反洗钱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加强反洗钱的国际合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朝平
移动互联网背下各种新兴媒体与传统金融不断融合,增加了国家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复杂性。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反洗钱和反恐融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义务主体监管等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艳萍
由于互联网支付业务资金流转过程隐蔽,可以进行跨境资金流转,第三方支付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欠缺,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现行反洗钱监管法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分业监管模式、监管人员素质等不利于实现反洗钱监管目标。应从完善立法、落实制度、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反洗钱监管,防范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洗钱风险。
关键词:
互联网支付 反洗钱 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旭海 邹雨铮
互联网支付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行业风险,尤其给反洗钱规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基于FATF新《40条建议》的国际经验,梳理现行互联网支付反洗钱监管体系,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支付发展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以优化我国互联网反洗钱规制,更好的实现行业良性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互联网金融主要以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作为三个主要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隐蔽性、时空的无限制性使得网络洗钱成为当今洗钱的一种新趋势。目前,网络银行业务主要是由银行为主导推出,对于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已相对成熟,第三方支付也已经纳入到反洗钱监管体系之内。唯有网络信贷,发展迅猛,但目前基本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旭海 邹雨铮
互联网支付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行业风险,尤其给反洗钱规制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基于FATF新《40条建议》的国际经验,梳理现行互联网支付反洗钱监管体系,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支付发展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以优化我国互联网反洗钱规制,更好的实现行业良性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为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切实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出台的主要目的。一是建立监督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反洗钱监管机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协同监管和互金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做到履职各有侧重,工作相互配合。同时,充
关键词:
反洗钱 从业机构 恐怖融资 互联网金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涛 向宏桥
反洗钱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一个边缘性学科,是金融、经济及法律同传统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于其研究刚刚起步,理论尚不完善,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探讨。本文仅就反洗钱会计的构建谈点初步认识。
关键词:
反洗钱 会计 信息系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兰立宏
利用互联网支付洗钱已成为洗钱的新手段和新趋势。互联网支付在非面对面关系与匿名性、地理范围、注资方式、获取现金可能性以及服务分割性等五个方面具有洗钱风险。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在客户尽职调查措施、注册与登记、有权管辖的监管方法与识别等方面向成员国提出了防范建议。采用风险为本的方法,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管理办法》的规定,防止利用第三方(包括稻草人)为互联网支付服务账户提供资金、利用互联网支付服务的非面对面性质洗钱以及与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者或其雇员共谋洗钱等三种洗钱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支付 网络洗钱 风险为本 法律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