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8)
2023(14914)
2022(12682)
2021(11771)
2020(10270)
2019(23464)
2018(23340)
2017(45184)
2016(24325)
2015(27687)
2014(27892)
2013(27502)
2012(25384)
2011(22959)
2010(23293)
2009(21840)
2008(21376)
2007(19239)
2006(16641)
2005(14931)
作者
(71391)
(59865)
(59705)
(56999)
(38288)
(28823)
(27355)
(23350)
(22648)
(21552)
(20393)
(20228)
(19212)
(19089)
(18559)
(18515)
(17853)
(17674)
(17399)
(17112)
(14917)
(14764)
(14657)
(13784)
(13588)
(13465)
(13284)
(12986)
(12260)
(11822)
学科
(118928)
经济(118818)
管理(70974)
(67376)
(56592)
企业(56592)
方法(52655)
数学(46506)
数学方法(45771)
中国(27140)
(26922)
(26169)
(24117)
地方(23878)
业经(23148)
(19317)
理论(18607)
(18085)
贸易(18075)
(17479)
农业(17425)
(17274)
财务(17204)
财务管理(17163)
(16461)
金融(16457)
(16407)
银行(16380)
(16356)
企业财务(16320)
机构
大学(360111)
学院(359931)
(152747)
经济(149667)
管理(137405)
理学(118725)
研究(118250)
理学院(117416)
管理学(115009)
管理学院(114340)
中国(88842)
(74487)
科学(72499)
(69187)
(60009)
(57526)
财经(55660)
研究所(54501)
中心(54449)
(53751)
业大(52281)
(50336)
经济学(48011)
(46618)
北京(46442)
师范(46148)
农业(45143)
经济学院(43005)
(42765)
(41770)
基金
项目(236932)
科学(186860)
基金(172966)
研究(170208)
(150837)
国家(149600)
科学基金(128839)
社会(108543)
社会科(102975)
社会科学(102945)
(92899)
基金项目(90718)
自然(84291)
自然科(82404)
自然科学(82380)
自然科学基金(80917)
教育(80359)
(78155)
资助(72597)
编号(68219)
成果(55568)
重点(53636)
(52761)
(50477)
(49014)
课题(47276)
创新(45836)
科研(45830)
教育部(45607)
国家社会(45006)
期刊
(167620)
经济(167620)
研究(104549)
中国(65778)
学报(57102)
(56246)
科学(51744)
管理(51327)
(51171)
大学(43650)
学学(41270)
教育(37078)
技术(34289)
农业(34224)
(31323)
金融(31323)
财经(29422)
经济研究(27771)
(25376)
业经(25248)
问题(21887)
统计(20565)
技术经济(19832)
(18468)
(18316)
(17414)
(16880)
决策(16682)
商业(16327)
理论(16130)
共检索到526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良灿  张同健  
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借助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的博弈均衡解的对比分析可知,新古典体系中的最优契约均衡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互惠性行为下的经济收益可以大于自利性行为下的经济收益,经济个体可以通过经济行为的调整与分配机制的变更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并促进组织利益、群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扩张。研究表明,长期在经济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人"假设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实践性日渐衰退,包括"互惠性"假设在内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勇  吴传文  
本文对委托——代理问题模型中的一个前提假设条件——经理效用函数的假设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效用理论、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的一些观点,认为这个前提假设缺乏合理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心毅  蒲勇健  陈斌  
通过引入行为经济学中的社会偏好理论及效用模型,改变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中代理人具有自利偏好的假设前提,探讨代理人在关注物质利益和其他人的动机时所表现出嫉妒、内疚、自豪以及利他等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理性心理在显著改变激励效率及契约结构形式的同时,也会影响委托人的收益,而且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会更加复杂,他会在非理性心理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穆荣  张同建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行为,是实现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有效方式。知识理论中关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宏观理论领域,缺乏对微观层面的应用性探讨。隐性知识转移模型与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天然的拟合性,但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前提下的完全合约理论对隐性知识转移行为不存在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借助于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的简化形式,通过对互惠性假设下与经济人假设下隐性知识转移行为的博弈均衡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不完全合约的互惠性激励措施在隐性知识转移活动中更具有现实性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究竟其适应性如何?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为,“理性经济人”对于私营投资者或创业者是适应的,对一国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具有意义的,但这一假设对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是不适应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公仆人”,学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责任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美衍  
人的有限理性使得经济学只可能是关于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及其关系的知识体系。“经济人”是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之一,故必然要包含在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之中。人的有限理性还使得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抽象单纯性,这使得能得到普遍认可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只能由“经济人”构成。所以,人的理性有限性是“经济人”假设,尽管高度抽象简化,但仍能成为经济学家最广泛接受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根本原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畴镛  黄贝拉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金融创新之一,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以经典的委托代理模型为基准,忽略了供应链金融参与方之间存在着互惠性偏好的倾向。文章简要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行为经济学家Rabin提出的互惠性偏好理论,对委托代理模型进行了行为经济学层面的拓展,以当前流行的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与协作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互惠性偏好引入前后各方的收益情况。文章首先构建了经典的HolmstoRm和milgRom模型,研究了核心企业和协作企业均为理性经济主体情形下的博弈收益情况;其次,通过将互惠性偏好引入到HolmstoRm和milgRom模型中,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敏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经济学看做技术科学。经济学主要依赖数理和形式逻辑的推演,丢弃了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的因素,成了"黑板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自"经济人"思想产生以来,从有机化、概念化、数字化到裁剪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人"假设的每个阶段反映的都是经济学家个体论述和社会历史总体发展的统一。以"经济人"假设的发展阶段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准确把握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发现其存在的方法论问题,认识其本质,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显东  王锦  
从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分析了弹性工作制为企业和员工带来的多赢效用,并给出了实施弹性工作制的定量参考模型及建议,以期促进企业通过弹性工作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收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希宋   夏志勇  
本文在阐明失业及失业保险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 ,从失业保险市场保险供给者与保险需求者之间博弈关系的角度 ,构建了其委托人———代理人博弈模型 ,科学地分析了失业保险市场的内在经济规律 ,为保险企业准确地厘定保险费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阳霞  张旭辉  
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代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代建项目中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构建了相应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给出了如何实施激励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辉煌  高岩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样,在公共事务中也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监督乏力等弊病,及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失灵,引发政府官员的腐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永成  陈光焱  
高薪未必养廉。高薪养廉必须以提高激励收益为前提,从遏制腐败动机和减少腐败机会入手。同时,政府官员的风险态度、工作努力成本变化率和工作的监督性等因素对高薪养廉也有影响。当政府官员代理多项工作或任务时,高薪养廉必须具备门槛条件,而其门槛条件取决于不同工作或任务之间的关系是独立、互补还是替代。对完成互补性工作或任务的官员,高薪养廉将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亦然。如果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则实行竞争上岗、自由择岗,高薪养廉意义更大。另外,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有助于高薪养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璐  
在分析中国企业年金运营特点和代理人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受托人的显性激励是中国企业年金运营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并从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出发,构建了企业年金受托人激励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