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5)
- 2023(7886)
- 2022(6507)
- 2021(6290)
- 2020(5085)
- 2019(11387)
- 2018(11329)
- 2017(18901)
- 2016(10921)
- 2015(12046)
- 2014(11507)
- 2013(10523)
- 2012(9913)
- 2011(9165)
- 2010(9691)
- 2009(8827)
- 2008(8810)
- 2007(8275)
- 2006(7335)
- 2005(6840)
- 学科
- 管理(34567)
- 济(34316)
- 经济(34288)
- 业(33076)
- 企(30319)
- 企业(30319)
- 教育(20944)
- 中国(17418)
- 技术(16373)
- 理论(12463)
- 技术管理(11577)
- 方法(11562)
- 学(10665)
- 财(10061)
- 业经(9679)
- 农(8760)
- 数学(8272)
- 数学方法(8131)
- 教学(8012)
- 制(7886)
- 银(6874)
- 银行(6862)
- 行(6601)
- 策(6529)
- 发(6465)
- 融(6452)
- 金融(6451)
- 划(6050)
- 地方(6030)
- 务(5971)
- 机构
- 大学(151458)
- 学院(145758)
- 济(53334)
- 经济(52050)
- 研究(51945)
- 管理(50903)
- 理学(42966)
- 理学院(42389)
- 管理学(41674)
- 管理学院(41325)
- 中国(33439)
- 京(33378)
- 教育(30967)
- 范(30597)
- 师范(30484)
- 科学(28382)
- 财(27024)
- 师范大学(25010)
- 江(24804)
- 所(24730)
- 北京(22157)
- 研究所(22070)
- 中心(21791)
- 财经(20718)
- 州(19418)
- 经(18716)
- 技术(18666)
- 院(18635)
- 职业(17149)
- 经济学(16489)
- 基金
- 项目(89147)
- 研究(76297)
- 科学(73553)
- 基金(61581)
- 家(52063)
- 国家(51398)
- 社会(47634)
- 社会科(44803)
- 社会科学(44791)
- 科学基金(44501)
- 教育(43149)
- 省(36837)
- 划(32708)
- 编号(32423)
- 基金项目(31299)
- 成果(29740)
- 课题(26507)
- 自然(25087)
- 创(24949)
- 自然科(24569)
- 自然科学(24565)
- 自然科学基金(24170)
- 资助(22927)
- 年(22402)
- 创新(22052)
- 重点(21630)
- 部(21461)
- 规划(21128)
- 发(20575)
- 项目编号(20195)
共检索到241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姜术容
“两个结合”是一种结合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坚实价值立场。在打牢中华文化根基、拓展中华文化空间、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意义上,“两个结合”彰显出接续固本、创新包容、和谐统一的价值导向,从而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守正创新之道。一方面,在守正要义上,依托“两个结合”的价值要求,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对中华文明的优秀价值理想予以传承守护、对中华文明的美好价值意义予以精神守望、对中华文明的主导价值规范予以认同坚守,从而以更有理想、更有意义、更有原则的价值追求,化解现代人在价值虚无化、价值稀薄化、价值碎片化处境中面临的价值观困境。另一方面,在创新理路上,依照“两个结合”的价值取向,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需要在愈加频繁的现代化交往实践和生活体验中,通过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生态营造以及教育机制建构,解决现代人在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活、应当怎么去活等方面存在的价值观难题。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新时代价值观教育通过明确价值导向、改善价值处境、解决价值难题,以守正创新的方式,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价值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娟 王家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可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基地,想要通过人才培养引领社会向积极一面进发,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是重要途径。创新要有前提和底线,也要有实践提供支撑。由宁晓菊和张夏青编写、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守正创新研究与实践》一书,立足于实践调研对如何“守正”、如何“创新”、如何“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为高校、教师、学生以及为广大读者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何去何从”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国峰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四个自信",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守正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明辉
"十四五"期间将是思想创造、理论创新、学术繁荣的机遇期,也是会计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出名师、出大家的最佳时期。新时代会计研究要守住六道防线、着力六项创新、坚持六个导向、围绕六个聚焦、破除六大羁绊、实施六大举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碧琴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所创新,结合新时代背景,以多维化教育思维,有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空间。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全方位思想政治渗透,实现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对新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进行研究,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例,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群 杨芸伊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力举措。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脉相承,着力推动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通,努力实现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互动升华。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持续聚焦实践、优化制度、提升效能,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群 杨芸伊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力举措。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脉相承,着力推动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通,努力实现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互动升华。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持续聚焦实践、优化制度、提升效能,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旭
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理论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点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弘扬了毛泽东同志的两点论,在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问题,提出了"两手抓"思想。习近平同志在"两点论、两手抓"的基础之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两手论"。文章分析了"两手论"的理论基础,"两手论的创新"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两手论",并进一步阐述了"两手论"的意义,指出"两手论"的结果,是实现合作与共赢。
关键词:
“两点论” “两手抓” 习近平“两手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江雯 胡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之道。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捍卫守正创新的核心;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勇担职责,贯彻守正创新的要求;用好考评机制,激发守正创新的活力,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代同行。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暴秋菊 张艳梅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公众自主意识、活跃民主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因素。文章在界定自媒体的内涵及其所呈现的时代特征的前提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及教育客体三方面分析了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的能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客体的素质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耿黎
<正>普惠金融业务具有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的特点,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进入新时代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励性的货币信贷政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协同衔接,使普惠金融业务的内生发展动力得到了有效激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科技对银行的赋能愈加显著,银行产生了业务模式和流程的裂变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刘进 庞海芍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表征,也具有时代紧迫性。新时期,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必须突出本土国情与中国特色,关键是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做好两方面的转变,即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实现理论立场的转变;从不自信到自信,要实现文化立场的转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荔莎 訾博婷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着满足人生命存在、社会存在、精神存在三维存在需要的育人因子,是塑造人、引领人、激发人的重要教育资源;实现其以文化人时代任务,需以“守正创新”作为新时代发展我国非遗文化事业的方法遵循;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守方向之正、立场之正、基因之正,创内核之新、策略之新、制度之新,追求致敬经典与契合现代的深刻融合,实现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守正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育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边国英
价值涉及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观即是主体对客体效用的判断标准。职业价值观是主体(从业者)对客体(职业)的价值、目标、意义等的态度和看法。本研究对构成审计人员职业价值观的两个方面——国家审计的职业特征和审计人员的价值追求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如何有机结合形成审计人员价值观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审计人员 职业价值观 职业特征 价值追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凡兴
过去的管理创新是以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今后将以不断提升员工和顾客满意度为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