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4)
2023(4921)
2022(3993)
2021(3952)
2020(3422)
2019(8166)
2018(8310)
2017(16576)
2016(8971)
2015(10357)
2014(10345)
2013(9932)
2012(8872)
2011(8254)
2010(8721)
2009(8065)
2008(8017)
2007(7514)
2006(6705)
2005(6190)
作者
(25486)
(21197)
(20833)
(20042)
(13679)
(10100)
(9526)
(8006)
(7987)
(7807)
(7203)
(7201)
(6974)
(6945)
(6579)
(6526)
(6355)
(6130)
(5977)
(5941)
(5389)
(5154)
(5093)
(4956)
(4790)
(4774)
(4737)
(4482)
(4192)
(4069)
学科
(40335)
经济(40304)
管理(27095)
(26836)
(24355)
企业(24355)
方法(19543)
数学(16924)
数学方法(16391)
中国(9525)
(9189)
理论(9099)
业经(8728)
(7488)
(7445)
(7370)
(7219)
贸易(7213)
(7027)
地方(6760)
(6746)
技术(6227)
(6167)
(5983)
农业(5718)
(5604)
银行(5602)
教学(5388)
(5344)
(5326)
机构
学院(133166)
大学(132763)
(51825)
管理(51702)
经济(50651)
理学(44244)
理学院(43783)
管理学(42696)
管理学院(42443)
研究(41653)
中国(31243)
(28075)
科学(24842)
(23674)
(20917)
(20336)
(18970)
财经(18900)
师范(18844)
研究所(18807)
中心(18138)
北京(17936)
(16918)
(16893)
(16676)
业大(16649)
经济学(15022)
(14911)
技术(14865)
师范大学(14847)
基金
项目(81970)
科学(64681)
研究(61208)
基金(58477)
(50098)
国家(49709)
科学基金(43060)
社会(37526)
社会科(35686)
社会科学(35671)
(32434)
教育(30387)
基金项目(29541)
自然(28004)
(27485)
自然科(27428)
自然科学(27426)
自然科学基金(26926)
编号(26045)
资助(25716)
成果(21907)
课题(18845)
重点(18544)
(18017)
(17157)
(16964)
项目编号(16126)
教育部(15857)
创新(15730)
大学(15502)
期刊
(60450)
经济(60450)
研究(40458)
中国(25474)
管理(21868)
教育(19882)
(18831)
学报(17949)
科学(17913)
(15594)
技术(14479)
大学(14297)
学学(13182)
(10928)
金融(10928)
农业(10548)
财经(10357)
业经(9978)
经济研究(9459)
(8894)
统计(8239)
图书(7738)
问题(7578)
(7436)
技术经济(7405)
(7011)
论坛(7011)
决策(6730)
(6681)
现代(6540)
共检索到200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文龙  金丽馥  
虽然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分别受到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的追捧与推崇,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新东亚模式由于政治转型的阵痛而备受冷落。然而,与后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依附性发展不断加深,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后东亚模式导致政府失灵加剧,金权勾结普遍化相比,新东亚模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随着后发国家发展环境的改变,新自由主义与东亚模式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积极的战略转型,依靠民主宪政和有限贸易保护政策制约政府失灵,减少市场失灵,后发国家才能够避免经济的过度依附性发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现代化的赶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论文依据辩证唯物史观,分析了“东亚模式”出现的历史背景,全面论述了模式的实质,评价了这个模式的功过,并着重探讨了由权威主义向现代民主过渡的条件与历史必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许铁志  
东亚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 ,但应吸取经验教训 ,对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以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在战略目标上由赶超型转为平稳增长型 ,经济发展由“外向依赖型”转向“自主外向型”,彻底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构筑新的区域分工模式 ,杜绝腐败现象 ,改造传统价值观 ,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静  
一、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开放型的赶超模式东亚经济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包括整个东亚地区①经济。当今世人热切关注的东亚经济所指地区则主要指以下10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东盟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苏红红  
以区域合作为时代背景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东亚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大众舆论、域外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不佳状态。两国应在东亚"10+3"框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东亚经济合作形势的新变化与新趋向,以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新起点,不断开拓新思路,努力创建新模式。要不断促进中日各领域合作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推动形成中日围绕东亚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新格局,实现两国在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苏红红  
以区域合作为时代背景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东亚一体化的关键步骤。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大众舆论、域外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在总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的不佳状态。两国应在东亚"10+3"框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和积极引导东亚经济合作形势的新变化与新趋向,以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新起点,不断开拓新思路,努力创建新模式。要不断促进中日各领域合作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推动形成中日围绕东亚经济合作的互利共赢新格局,实现两国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双重良性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松成  
东亚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盛松成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于东亚模式的讨论不断深入。我们认为,这一讨论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推进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层次思考,因为透过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失控的表象,可以看到亚洲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而在这一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培雷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产业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表明,传统的亚太产业模式已经向新的模式转型。亚太产业模式的转型正在为亚太地区的后进国家提供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亚太产业模式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与亚太产业分工的重点产业选择和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中国应把机械、运输设备、化工、医药等产业作为参与亚太分工的关键性目标产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  
近年来,伴随着东亚经济的起飞和迅速发展,分析东亚经济崛起的原因,研究“东亚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热点。但目前人们对“东亚模式”的认识分歧颇大。归纳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认为“东亚发展模式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申健  
鉴于东亚在战后几十年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世界银行于1993年10月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奇迹》的长篇调查报告,首次提出了“东亚模式”的概念。 对于“东亚模式”,中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彼特·伯格为代表的“文化学派”的学者认为,东亚独特的儒家文化促进了东亚的快速发展;以安妮·克鲁格为首的新古典经济主义学者却认为,东亚的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制度促成了东亚的快速发展,国家只制定有利于自由市场的经济政策,基本上不起作用;而以罗伯特·韦德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的学者认为,东亚正是由于独特的国家制度和企业制度的结合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温彬  
本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概括了“东亚模式”的特点,即集权统治与自由化相结合;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体系。本文认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那些正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非“西化”的现代化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