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5)
2023(8383)
2022(6897)
2021(6280)
2020(5040)
2019(11168)
2018(10881)
2017(20458)
2016(11303)
2015(12562)
2014(12535)
2013(11973)
2012(10988)
2011(10113)
2010(10258)
2009(9947)
2008(9941)
2007(9157)
2006(8310)
2005(7767)
作者
(31775)
(26794)
(26605)
(25443)
(17037)
(12786)
(11957)
(10215)
(10065)
(9641)
(9298)
(9023)
(8803)
(8612)
(8586)
(8201)
(7878)
(7797)
(7742)
(7633)
(6881)
(6536)
(6327)
(6184)
(6009)
(5995)
(5949)
(5831)
(5346)
(5156)
学科
(42503)
经济(42425)
管理(40228)
(34646)
(30382)
企业(30382)
(15422)
(15346)
方法(14443)
中国(12936)
(12443)
业经(11986)
数学(11520)
数学方法(11320)
(10511)
(9575)
财务(9544)
财务管理(9519)
(9484)
企业财务(9101)
体制(8894)
(8806)
银行(8795)
地方(8722)
(8410)
(8251)
金融(8247)
理论(8105)
农业(8061)
(7422)
机构
大学(165386)
学院(164903)
(65289)
经济(63775)
管理(59753)
研究(55036)
理学(50176)
理学院(49577)
管理学(48809)
管理学院(48474)
中国(42500)
(36198)
(34511)
科学(31599)
财经(27442)
(27232)
(27007)
中心(24892)
(24652)
研究所(24064)
(23199)
(22902)
师范(22720)
北京(21593)
(21263)
业大(21152)
经济学(20429)
财经大学(20137)
(20119)
师范大学(18224)
基金
项目(104243)
科学(82832)
研究(80251)
基金(75433)
(64816)
国家(64241)
科学基金(55152)
社会(52282)
社会科(49460)
社会科学(49446)
(40879)
基金项目(39107)
教育(37626)
(34440)
自然(33233)
编号(32680)
自然科(32409)
自然科学(32402)
自然科学基金(31824)
资助(29343)
成果(28617)
(26180)
重点(24006)
课题(23947)
(23578)
(22349)
(22123)
国家社会(21694)
(21487)
教育部(20807)
期刊
(80479)
经济(80479)
研究(53387)
中国(37840)
(31106)
学报(25098)
管理(24652)
(22921)
科学(22819)
教育(22548)
大学(19972)
学学(18638)
(17568)
金融(17568)
财经(15433)
农业(14605)
技术(14173)
(13306)
业经(12964)
经济研究(11691)
问题(10698)
(8545)
(8308)
现代(7606)
财会(7560)
图书(7383)
理论(7365)
会计(7244)
改革(7184)
(7184)
共检索到26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以"三权分置"地方实践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厘析农民(农户)承包权权利属性的理论争议,揭示农民(农户)承包权的二元属性,或为成员权,或为物权,并证成"三权分置"有两类实现形式。以"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要求和土地经营权功能定位为起点,论证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必要性,并从物权理论和立法技术两个方面,证成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演进的一般方法论、规范调整对象、制度可塑性以及制度变革必要性等因素,进一步揭示"三权分置"制度实现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于既存法制的适度制度创新。而适度创新的内容,则是解释论语境下的集体成员权细致化表达和立法论视域下的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以"三权分置"地方实践和相关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厘析农民(农户)承包权权利属性的理论争议,揭示农民(农户)承包权的二元属性,或为成员权,或为物权,并证成"三权分置"有两类实现形式。以"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要求和土地经营权功能定位为起点,论证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必要性,并从物权理论和立法技术两个方面,证成土地经营权物权塑造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演进的一般方法论、规范调整对象、制度可塑性以及制度变革必要性等因素,进一步揭示"三权分置"制度实现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于既存法制的适度制度创新。而适度创新的内容,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怀卫  韩立达  
路径依赖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在解决制度选择的多样性和制度演进的非绩效路径时应用到制度变迁分析之中的。本文首先对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简要评述,继而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模式,然后分析了林权改革中存在路径依赖的原因,最后提出破解路径"闭锁"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汉民  
公司治理具有路径依赖的特性,是与各个国家和企业所处的具体的制度环境因素分不开的。制度环境不同,公司治理体制也不一样。英美模式和德荷模式是两种最著名的体制,日本模式也独具特色。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都可以实现有效率。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治理制度也在不断地进化,但不会改变多样性的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超  
农地信息不仅是国家干预农地资源配置的决策来源,亦是市场机制配置农地资源的核心元素。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应当以信息规制为路径,成为连通市场横向层面与国家纵向层面之间农地信息的制度平台,实现农地信息的有序流动。但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解析之后发现其存在多种缺陷,导致农地信息失灵。由此,我国应当从制度理念、破除身份属性桎梏、登记生效模式、流转登记类型、登记内容等方面对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超  
农地信息不仅是国家干预农地资源配置的决策来源,亦是市场机制配置农地资源的核心元素。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应当以信息规制为路径,成为连通市场横向层面与国家纵向层面之间农地信息的制度平台,实现农地信息的有序流动。但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解析之后发现其存在多种缺陷,导致农地信息失灵。由此,我国应当从制度理念、破除身份属性桎梏、登记生效模式、流转登记类型、登记内容等方面对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加以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王年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化"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传达来自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性规制,反过来,也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变迁传递来自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的有益经验。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为"农村居住户",它是集体成员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组成,并对农村宅基地形成稳定的居住利益依赖的集合体。为实现制度功能,宅基地资格权在法律上的权能应包含宅基地分配权、管理权、收益权与救济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成  徐爽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打破旧有宅基地制度壁垒,并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互为起承,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有助于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在"三权分置"制度逻辑下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是加速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提升乡村聚落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法梳理了宅基地改革阶段与产权细分过程,明晰宅基地属性外延,分析宅基地资源资产化与资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从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的缘起和内涵解析、制度的外部环境、制度的多元主体和制度的绩效4个维度,解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逻辑;梳理"三权分置"制度下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选择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路径。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本化需要匹配不同地域乡村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忠国  卓跃飞  李冠  王雪琪  陈阳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需求和实现形式,揭示宅基地三权分置形成的权利结构以及权利的法律性质与法理逻辑。研究方法: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农户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纯农户对宅基地有保障性需求,非农户有财产性需求,兼业户两者兼有。宅基地两权分置满足了纯农户和兼业户的保障性需求,三权分置满足了非农户和兼业户的财产性需求。(2)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有延伸经营权、分置成员权和分置人役权等模式。延伸经营权模式和分置人役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已取得居住权益,分置成员权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待取得居住权益。(3)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制度需求,形成逻辑严谨的权利体系。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经营权的性质为次用益物权,承担资源经济利用的社会功能;居住权的性质为人役权,承担保障农户已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成员权的性质为集体成员分配请求权,承担保障农户待取得居住权益的社会功能。研究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响应了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对保障和财产的差异化功能需求。在"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权利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构建宅基地居住权和成员权等权利类型,可以形成逻辑更为严谨的权利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祥  彭美玉  
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是改革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几种模式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认为,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相比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仍是较优的选择。改革思路是确权赋能,完善配套政策。改革重点是现有的垄断性征地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振  罗遥  欧名豪  
实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是我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如何理解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价值,并据此探索可能的实现路径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承包地"三权分置"相关研究,首先诠释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基本内涵,并在探讨其产生的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现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可能路径。笔者认为,"三权分置"格局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应定位为成员权,具有占有、收益和处分等权能;而宅基地使用权为用益物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宅基地"三权分置"可以实现产权明晰、价值显化、资源整合、制度完善等四方面功能价值。因此,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必须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实际,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则,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加强配套政策设计,具体包括推进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使用权登记制度、实行宅基地农户资格权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宅基地农户资格权有偿退出机制、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运行机制、健全宅基地"三权分置"风险保障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楠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强调,以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为前提,适度增强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属性,促进宅基地使用权的无障碍流转,释放该权利的融资功能。在法律制度层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目标为维持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功能的同时,增强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属性,实现两者的有效平衡。"集体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的权利架构依然能够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利构造提供有效解释: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中的所有权对应的是既有物权法上的集体所有权,其内容包含集体成员权;农户资格权是农户享有的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权利属性应当为集体成员权,农户资格权属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范畴;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中的使用权对应的是既有物权法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最终确立,需要遵循以下制度构建思路:一是完善既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明确农户资格权的权利内容及功能;三是改造既有宅基地使用权,增强其财产权属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军书  张硕  
解析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资格权的法理内涵,厘清宅基地"三权"间的关系,明确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功能价值和制度价值,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仙娥  郝奇华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我国确立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法规,但是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受固有利益机制、产权机制以及制度变迁成本的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存在多重路径依赖现象与锁定效应,导致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应当从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市场机制以及制度体系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路径突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勇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其内涵丰富。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宅基地产权变迁的回顾,分析了宅基地"三权分置"下的权利关系,构建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框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内涵进行阐释。从政策本质上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旨在重塑集体所有制下的宅基地产权结构和权利体系,以完善和丰富宅基地权能,实现多元主体共享宅基地产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包括: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权能;重塑宅基地产权结构,保障农户享有更完整的宅基地权利;推进社会主体共享宅基地使用权,促进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