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0)
- 2023(7133)
- 2022(5913)
- 2021(5780)
- 2020(4711)
- 2019(10689)
- 2018(10524)
- 2017(19980)
- 2016(10805)
- 2015(12304)
- 2014(12010)
- 2013(12393)
- 2012(11699)
- 2011(11054)
- 2010(11104)
- 2009(10546)
- 2008(10396)
- 2007(9493)
- 2006(8652)
- 2005(7943)
- 学科
- 济(55434)
- 经济(55383)
- 农(45033)
- 业(34840)
- 农业(29775)
- 管理(22025)
- 方法(18918)
- 中国(18117)
- 数学(17084)
- 数学方法(16988)
- 业经(15179)
- 企(13563)
- 企业(13563)
- 贸(12238)
- 贸易(12229)
- 易(12045)
- 制(11937)
- 发(10803)
- 地方(10415)
- 农业经济(10010)
- 学(9188)
- 体(9039)
- 村(8977)
- 农村(8967)
- 发展(8960)
- 展(8936)
- 财(8888)
- 策(8546)
- 银(8522)
- 银行(8519)
- 机构
- 学院(164732)
- 大学(163620)
- 济(82060)
- 经济(80930)
- 研究(63487)
- 管理(59735)
- 中国(51432)
- 理学(50961)
- 理学院(50414)
- 管理学(49869)
- 管理学院(49565)
- 农(45635)
- 科学(35137)
- 京(34842)
- 农业(34491)
- 财(33211)
- 所(32178)
- 研究所(29124)
- 中心(28386)
- 业大(27795)
- 财经(26338)
- 经济学(26182)
- 江(24393)
- 经(24241)
- 经济学院(23559)
- 范(22620)
- 师范(22502)
- 北京(22098)
- 科学院(21179)
- 院(20881)
- 基金
- 项目(104230)
- 科学(83129)
- 研究(80996)
- 基金(78094)
- 家(67819)
- 国家(67174)
- 科学基金(56456)
- 社会(55299)
- 社会科(52059)
- 社会科学(52046)
- 基金项目(40586)
- 省(37900)
- 教育(34863)
- 编号(32697)
- 自然(32142)
- 划(31872)
- 自然科(31387)
- 自然科学(31380)
- 资助(31096)
- 自然科学基金(30852)
- 农(27689)
- 成果(27000)
- 部(25686)
- 国家社会(24488)
- 发(24450)
- 中国(23629)
- 重点(23403)
- 课题(21982)
- 教育部(21856)
- 性(21457)
共检索到261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理念、新论断。要让农业强,我国必须始终掌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必须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让农村美起来,我国必须把生态环境可持续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必须科学规划,保留乡村风貌。要让农民富起来,我国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开辟农民增加收入的新渠道,必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必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关键词: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
"三农"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视阈,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全面分析"三农"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制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以战略眼光、务实精神、创新意识和底线思维为基本特征,坚持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三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思想,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三农"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农业现代化 中国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深刻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中华民族未来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包含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梦,也包含着各行各业的科学发展梦。强国方能富民,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梦",无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尧
从百年前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的论断至今,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筚路蓝缕的专项工程,而是承载"中国梦"的百年大计。在我国近现代追求"中国梦"的征途上,教育曾进行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实现了由封建教育向学校教育的转变;第二次是新中国教育体系建立,学校教育规模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我国近现代教育的两次重大变革为今天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直到今天封建教育的"读书做官"价值观依然阴魂不散。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统治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炜
"中国梦"用词虽然简单,但意义非常深远,内涵非常深刻。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的协同努力。苏州作为全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大中城市之一,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从这个角度而言,"苏州梦"就是"中国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鹏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复兴的观瞻,是对民族未来的战略性思考。毛泽东的人民观产生于传统的优秀思想、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的熏陶。毛泽东的人民观具有战略的整体性、现实的能动性和鲜明的历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人民观 中国梦 战略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寒
物质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又是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有这么多劳动者和智力资源,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活劳动是生产中最积极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国发展的支柱和资源,是决定我国必然发展兴盛的最根本的物质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繁荣、人民幸福的根本制度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清
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世人共识。中国人民将继续努力奋斗,加快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进程,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我国期货市场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实现成为亚太地区定价中心的梦想。我国期货市场研究和构建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攻坚之时,笔者当时作为国家体改委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的成员,负责设计总体方案。当时构建期货市场的目的是形成国内统一的商品价格体系,使市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靖
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朝气蓬勃,是践行"中国梦"的生力军,我们的选择代表着"中国梦"的前进方向,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用"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盛气也,故豪壮"描述我们,我们有自身的特点,朝气蓬勃,有梦想,有追求,有未来。青年处在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人的自然属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鸣銮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得到的启示,并根据1983年10月在访学美国期间调查访问美国家庭农场得到的实际生产、生活经验,提出了"消灭三大差别的农业现代化标准",称之为中国"三农梦",即土地流转、资本下乡、农民"回包",农民既是管理者又是劳动者,消灭体脑差别;粮食安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与工人劳动强度、收入相同,消灭工农差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政府为城乡提供相等的基础公共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消灭城乡差别。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复兴的农业之梦,也是农业现代化之梦,与常规的从科学化、机械化和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深刻阐释了"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个"中国梦",迅速点燃了国人的热情,焕发了各行各业实现梦想的激情和热切的期望。人们在讨论各自的梦想;"航天梦"、"造船梦"、"筑路梦"……每一个这样的梦想都承载了对事业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每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兆蕊
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是未来的富强中国。会计人的梦想是什么?是未来发达的会计行业。会计,国之大事,中国梦,不能没有会计梦。梦是对未来的希冀,会计人的梦,很美好。准则梦:放之四海而皆准会计是商业语言,是金融语言,更是资本语言。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两极到赤道,准则差异的存在,使中外资本交流多了一道沟壑。为填平这道沟壑,会计人员要花大量时间收集与准则差异有关的账务细节,更要埋头许久做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学军
最近有一个词传遍神州,让亿万中国人浮想联翩,干劲倍增,这就是"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人民带入到实现"中国梦"队伍中。"中国梦"是国人梦,也是每个审计人的梦,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人更应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把我们的职业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用"审计梦"托起"中国梦",为过去自豪,为现在努力,为未来加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今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5周年。人民银行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曲折前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发展以及金融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65年来,我国从积贫积弱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硬势力和软实力明显提升。在不同时期,人民银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