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0)
- 2023(3274)
- 2022(2854)
- 2021(2798)
- 2020(2340)
- 2019(5315)
- 2018(5185)
- 2017(9486)
- 2016(5589)
- 2015(6186)
- 2014(6176)
- 2013(5800)
- 2012(5667)
- 2011(4919)
- 2010(5711)
- 2009(5372)
- 2008(5095)
- 2007(4597)
- 2006(4091)
- 2005(3771)
- 学科
- 济(16844)
- 经济(16808)
- 管理(14138)
- 审计(12103)
- 业(10396)
- 企(8565)
- 企业(8565)
- 财(7598)
- 方法(6725)
- 家(6673)
- 国家(6438)
- 学(6028)
- 各类(5859)
- 中国(5849)
- 数学(4739)
- 农(4708)
- 财政(4681)
- 数学方法(4637)
- 教育(4388)
- 制(4150)
- 政(4134)
- 工作(3794)
- 融(3746)
- 金融(3745)
- 业经(3664)
- 地方(3526)
- 国家机关(3365)
- 机关(3365)
- 理论(3308)
- 农业(3267)
- 机构
- 大学(78700)
- 学院(76114)
- 研究(27770)
- 济(27288)
- 经济(26600)
- 管理(25757)
- 理学(22058)
- 理学院(21723)
- 中国(21356)
- 管理学(21292)
- 管理学院(21140)
- 京(18131)
- 科学(17603)
- 财(17588)
- 所(15272)
- 研究所(13399)
- 财经(13333)
- 农(13075)
- 江(12640)
- 中心(12206)
- 经(12175)
- 范(11952)
- 师范(11845)
- 北京(10898)
- 农业(10280)
- 业大(10219)
- 财经大学(9932)
- 师范大学(9791)
- 院(9791)
- 州(9663)
- 基金
- 项目(48054)
- 科学(37365)
- 研究(35546)
- 基金(34920)
- 家(30910)
- 国家(30651)
- 科学基金(25164)
- 社会(22299)
- 社会科(20985)
- 社会科学(20974)
- 基金项目(18206)
- 省(17857)
- 教育(16693)
- 自然(15938)
- 划(15727)
- 自然科(15493)
- 自然科学(15486)
- 自然科学基金(15206)
- 编号(14349)
- 成果(14132)
- 资助(14116)
- 重点(11298)
- 部(11239)
- 课题(10547)
- 性(10168)
- 发(9766)
- 创(9694)
- 教育部(9589)
- 科研(9348)
- 大学(9290)
共检索到122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瑞铧 朱灵通 喻均林
研究许祖烈的政府审计思想可以丰富民国政府审计思想史研究。许祖烈的政府审计思想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的具体意义体现在审计对象、审计职责和审计目的上;政府审计是预算执行审计和制用审计,重在审查政府机关履行公共福利情况;精查法、抽查法、顺查法、逆查法、一览检查法和测验抽查法等六种审计方法各有适用条件,应灵活运用;在现金、票据和财物等财产审计中,应审查财产是否存在舞弊、为企业所拥有、减损原因以及内部牵制制度健全性;在俸薪工饷与办公购置营造等费用审计中,要实地调查签到簿,防止吃空饷,调查不当招待和礼物,实地调查费用回扣和舞弊行为。许祖烈政府审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推进政府审计与制度环境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制用审计,强化对各种盗用、挪用、占用、侵吞公共资产的审计;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
许祖烈 政府审计 审计思想 制用审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思想,本文的目的是归纳它的特点及其启示。通过梳理、分析和归纳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思想有五大特点:从简单模仿日本审计制度到结合中国国情;注意事前审计;在机构设置、监察权行使方式和报告关系上实行监审合一;政府审计组织独立于行政组织,实行审计人员限制兼职和回避制度,确保人员独立;规定审计会议制度,推进民主审计。这一时期审计思想对当代的启示有:目前政府审计组织的"行政型"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由全国人大审计委员会对财政预算进行事前审计,对于预算支出,非经审计核签国库不得支付;合并监察部与审计署为监审部,提高它的地位至副总理级;在审计法规中明确审计会议制度,...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政府审计 审计思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在政府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中国近代意义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与古代政府审计分类思想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这一时期政府审计分类思想水平的是蒋明祺和陶元琳两位学者的审计分类思想。一、蒋明祺的政府审计分类思想蒋明祺,字山青,江苏南京人,民国时期著名审计专家,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部协审、审计,重庆市审计处处长等职。他所著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骆良彬 史金鑫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逐步完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文章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制定环境审计准则;扩充审计事项,重点开展绩效审计;建立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开展国际间政府环境审计合作等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焕美 尹逊才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理论专著。其阐释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呈现出一种自觉的理论形态,具有教育哲学的性质。《大学》中充满智慧的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目标、目的、功能、方法等方面,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永强
美国政府审计的发展过程在西方国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审计业务和审计准则也体现了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政府审计的动态,介绍了美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美国政府审计 审计业务 审计准则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贾云洁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微观经济改革,公共会计联合委员会对澳大利亚审计署(ANAO)发起检查质询,促成了ANAO审计外包的应用与推广。现今,外包已成为澳大利亚政府审计的通行做法。在外包优劣得失的争辩中,业界逐渐达成了共识:业务可以外包但责任不能外包;必须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确保获得外包收益。2014年我国颁布的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决算审计等新任务,提高了政府审计的要求,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现实需求已形成。结合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的经验启示,我国审计机关应整合利用外部审计资源,做好审计业务外包的需求分析,外包部分审计业务,聘用临时专职人员,建立健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贺桂珍 吕永龙 王晓龙 刘达朱 王本强
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政府审计的法律基础、组织结构、审计任务、审计权限及保证和审计程序,这是进行环境审计的必要法律和机制保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荷兰政府环境审计的依据、审计形式、审计对象和项目、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涉及的环境问题。指出了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借鉴荷兰环境审计的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加快和完善环境及审计立法;拓展审计类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环境审计队伍;加强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荷兰 政府环境审计 审计制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武俊
政府部门作为一个介于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之间的独特经济单元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政府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金的效率与效果。介绍美国政府会计与审计的发展及规范过程 ,以及其职业认证制度的进展情况 ,将对我国政府领域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利
中美英三国政府审计在审计主体、制定依据、审计演进过程、审计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各有特色。将美英政府审计主体、依据、演进、人事经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政府审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在法律法规、审计报告、外部监督、绩效审计等方面完善我国的政府审计,提高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水平和审计效果。
关键词:
英美政府审计 比较研究 启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傅世春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领邦,同时也是亚洲极具影响力的两个政治经济大国,近几十年来日本在政府审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政府审计制度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日本政府审计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动向,比较中日两国审计制度在独立性、方向性、技术性和透明性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为不断完善的中国政府审计制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政府审计 日本政府 制度比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灵通 方宝璋
民国时期吴应图、沈立人、潘序伦、张辑颜等学者对审计目的这一审计基本范畴进行了探讨,认为审计目的主要围绕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三个层面。一些学者提出审计目的因时因地而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审计主要目的变化的两大因素,即社会需求和审计能力。民国时期审计目的思想对当代的启示:一是我们在学习西方审计理论和审计文化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二是要抓审计主要目的又要兼顾审计次要目的;三是重视审计目的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能用一套审计准则审查所有的企业。
关键词:
民国 审计目的 审计思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杨青 郑德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部门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将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注目标。伴随着预算制度的改革,绩效审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应用开来,各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以传统规范性审计为中心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