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0)
2023(2444)
2022(1938)
2021(1989)
2020(1569)
2019(3613)
2018(3370)
2017(7115)
2016(3743)
2015(4147)
2014(4105)
2013(3803)
2012(3724)
2011(3192)
2010(3274)
2009(3353)
2008(3609)
2007(3393)
2006(3174)
2005(3214)
作者
(10115)
(8323)
(8057)
(8056)
(5285)
(3913)
(3880)
(3337)
(3175)
(3008)
(2876)
(2855)
(2840)
(2825)
(2630)
(2616)
(2609)
(2493)
(2453)
(2225)
(2162)
(2090)
(1963)
(1961)
(1932)
(1917)
(1851)
(1847)
(1744)
(1715)
学科
(15127)
银行(14982)
(13752)
(13410)
经济(13400)
(13270)
(11974)
企业(11974)
管理(10510)
(10351)
业务(9304)
(8377)
制度(8375)
银行制(7999)
(7585)
金融(7585)
业经(5532)
方法(5318)
(5218)
(4863)
体制(4790)
数学(4530)
数学方法(4517)
企业经济(3993)
(3677)
财务(3674)
财务管理(3664)
企业财务(3568)
国有(3365)
中国(3307)
机构
大学(48600)
学院(47160)
中国(23473)
(20980)
(20746)
经济(20454)
银行(19925)
管理(18937)
(18605)
研究(15486)
理学(14792)
理学院(14675)
管理学(14586)
管理学院(14489)
(13685)
(10515)
财经(10274)
(10143)
金融(9977)
中心(9766)
人民(9448)
(9325)
(9038)
(8891)
国人(8354)
中国人(8335)
中国人民(8235)
财经大学(7995)
(7740)
(7178)
基金
项目(26317)
科学(20866)
研究(20262)
基金(20165)
(17014)
国家(16870)
科学基金(14688)
社会(13955)
社会科(13294)
社会科学(13285)
基金项目(10109)
(9105)
教育(9020)
自然(8487)
资助(8481)
自然科(8281)
自然科学(8281)
自然科学基金(8148)
编号(7785)
(7763)
成果(6972)
(6381)
国家社会(6160)
(6107)
(6062)
重点(5952)
教育部(5893)
人文(5620)
(5490)
社科(5436)
期刊
(28378)
金融(28378)
(24450)
经济(24450)
研究(20905)
(11898)
中国(11084)
(8223)
管理(7234)
财经(6209)
学报(6101)
科学(5989)
大学(5189)
(5132)
农村(5026)
(5026)
学学(4955)
理论(4340)
农村金融(4160)
实践(3961)
(3961)
国际(3355)
经济研究(3284)
业经(3221)
问题(3083)
教育(3062)
中国金融(3022)
财会(2851)
(2776)
农业(2746)
共检索到92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海生  
入世后,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成为影响我国国有银行与西方银行平等竞争的沉重包袱,也是影响国有银行和国际接轨的一个“瓶颈”。为尽快治理不良贷款,对西方银行的一些经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大胆采用,实行业务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学斌  
与市场经济国家中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技术性原因不同,转轨时期中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注:本文均指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则是因制度性的信用风险而产生。公有产权制度所隐含的政府担保衍生出社会成本—收益和个人成本—收益关系的歧异,国有银行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也因此而产生。主流中国经济学家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看成是制度转轨的函数,即从制度经济学而不是从一般性市场经济制度下的非对称信息探讨转轨时期的不良贷款问题。基于政府在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政府补贴转轨成本的菜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  
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应该从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化解不良贷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桂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是由于国有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应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忠宪  熊华强  胡礼文  李一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末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确实不失为成功有效的做法。努力探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