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7)
2023(9350)
2022(7722)
2021(7599)
2020(5949)
2019(13579)
2018(13292)
2017(23390)
2016(13193)
2015(14880)
2014(14276)
2013(13135)
2012(11889)
2011(11011)
2010(10925)
2009(9914)
2008(9350)
2007(8154)
2006(7159)
2005(6275)
作者
(30916)
(25795)
(25516)
(24620)
(16236)
(12176)
(11709)
(10067)
(9909)
(8930)
(8718)
(8539)
(8059)
(7996)
(7918)
(7850)
(7708)
(7547)
(7469)
(7300)
(6517)
(6114)
(5966)
(5923)
(5755)
(5683)
(5653)
(5590)
(5156)
(5049)
学科
(44097)
经济(44048)
管理(29374)
(25498)
中国(22527)
教育(19946)
(19880)
企业(19880)
方法(18339)
数学(16274)
数学方法(16129)
(12618)
(12354)
贸易(12346)
(12165)
(10892)
理论(9907)
(9448)
业经(9308)
(8674)
(8521)
农业(7897)
(7537)
银行(7536)
教学(7395)
(7345)
技术(7288)
发展(7272)
(7150)
关系(7115)
机构
大学(173394)
学院(168960)
(72481)
经济(71259)
研究(63933)
管理(56879)
理学(49269)
理学院(48625)
管理学(47850)
管理学院(47495)
中国(43754)
(37545)
科学(33862)
(32254)
师范(32121)
(32101)
教育(30126)
(30036)
研究所(27409)
中心(27082)
师范大学(26616)
财经(26205)
北京(24876)
经济学(24697)
(24274)
(23103)
(22964)
经济学院(22264)
财经大学(19809)
(19540)
基金
项目(111129)
研究(91908)
科学(91004)
基金(80614)
(68781)
国家(68125)
社会(59876)
科学基金(58229)
社会科(56548)
社会科学(56541)
教育(49883)
基金项目(40733)
(40724)
编号(38453)
(37370)
成果(33758)
自然(33002)
自然科(32303)
自然科学(32295)
资助(32203)
自然科学基金(31744)
课题(29498)
(28232)
重点(26662)
教育部(25789)
(25591)
国家社会(25163)
(25103)
(24588)
中国(24327)
期刊
(76610)
经济(76610)
研究(63740)
教育(50992)
中国(40611)
(23518)
管理(20867)
科学(20793)
学报(20492)
(18423)
大学(17601)
技术(16420)
学学(14884)
经济研究(14650)
财经(13591)
农业(13432)
(13014)
金融(13014)
职业(12855)
(12025)
业经(11591)
(11185)
世界(9986)
问题(9777)
国际(9618)
(9000)
论坛(9000)
技术教育(8154)
职业技术(8154)
职业技术教育(8154)
共检索到258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雪莲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是中国男性思想启蒙和身体力行的产物,它由男性倡导,极具功利性。针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先天不足的弱点和男女地位差异的现状,导引积极的社会性别文化,建立男女两性和谐的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为此,应将基本国策和性别意识真正纳入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教育实践中;大学要促进妇女研究学科化建设,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在大学课堂中应引入女性主义视角,努力构建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学  
在历史长河中,女性处于受歧视的地位,她们的知识与经验未受到尊重,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方面的著作也未能客观地反映女子所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事实上,中国古代确有女子高等教育存在,并且有其独特的施教体系和课程内容。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的觉醒,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开始了其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本文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进行了历史与国际比较研究。从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历经了一条数量上从无到有、层次上由低走高、科类分布上从狭窄到广泛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和层次分布上,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科类分布上则较为均衡。但受女性身心特点、就业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女子实际接受高等教育的科类分布仍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特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建设和谐文化,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重视与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要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高等教育要适应和谐文化的建设,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意义,也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教育界、教育研究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首先,我们要提高高等教育文化自觉,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多种文化的关系。第四,我们的高等教育,我们的大学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视和谐文化建设为己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琼  
传教士来到中国,最初动机并非办学施教,而是要传播福音、培养信徒、促使中国基督化。但是,他们这种直接的传教活动收效甚微,如较早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在到达中国七年之后,才得以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中国教徒洗礼。因此,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兴办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来。既便本文所谈的教会女子高等教育内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最初强调宗教教育,到后来世俗化、中国化、正规化的加强,同样呈现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趋势。 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两方面根源所促成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世英  刘小玉  
和谐教育是人们历来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和谐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继承性与创造性、多样性与持续性、适应性与超越性等特点,提出了和谐教育中,高等教育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广祥  赵灶娇  崔芸  
分析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意义,指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文章阐释了构建和谐高等教育消费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消费环境和谐的现实因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谐的高等教育消费环境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江  
中国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有着伴之而生的历史,在建设和谐文化中更负有重任。高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并致力于培养可引导和谐文化建设的教员和学生。作为一名高校教员,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是关键所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海东  易招娣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晓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19期推出专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翁铁慧、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以及福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红武撰文,探讨如何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攻坚,当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