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
2023(608)
2022(494)
2021(491)
2020(370)
2019(881)
2018(876)
2017(1617)
2016(937)
2015(1042)
2014(955)
2013(940)
2012(927)
2011(822)
2010(853)
2009(781)
2008(729)
2007(580)
2006(555)
2005(476)
作者
(2807)
(2500)
(2288)
(2215)
(1437)
(1254)
(1041)
(1039)
(903)
(884)
(879)
(859)
(836)
(750)
(742)
(716)
(712)
(699)
(671)
(660)
(634)
(582)
(582)
(574)
(546)
(527)
(509)
(509)
(507)
(483)
学科
土地(3547)
(2532)
经济(2530)
(1892)
问题(1646)
资源(1478)
(1254)
(1237)
(1156)
教学(1119)
(1056)
耕地(1027)
农业(896)
管理(871)
经济学(810)
方法(747)
环境(633)
生态(632)
产业(569)
地方(568)
理论(562)
中国(558)
学法(551)
教学法(551)
(549)
数学(541)
文化(511)
数学方法(500)
市场(496)
业经(460)
机构
学院(12225)
大学(12022)
研究(5082)
管理(4066)
(3996)
科学(3936)
中国(3681)
理学(3426)
理学院(3359)
(3257)
管理学(3254)
管理学院(3238)
农业(3181)
经济(3142)
业大(3089)
(2971)
(2810)
研究所(2647)
(2640)
师范(2633)
农业大学(2288)
资源(2256)
师范大学(2228)
中心(2180)
(2150)
(2046)
(1971)
北京(1818)
科学院(1786)
环境(1715)
基金
项目(9092)
科学(7107)
基金(6543)
(6309)
国家(6265)
研究(6119)
科学基金(5072)
基金项目(3782)
自然(3775)
自然科(3650)
自然科学(3650)
自然科学基金(3578)
社会(3536)
(3422)
社会科(3316)
社会科学(3314)
(3203)
教育(2825)
编号(2575)
资助(2359)
重点(2219)
(2133)
(2020)
(1982)
计划(1965)
(1915)
成果(1820)
科技(1809)
课题(1791)
科研(1723)
期刊
(4265)
经济(4265)
中国(4088)
(3514)
科学(3360)
学报(3085)
研究(2812)
农业(2322)
大学(2104)
教育(2098)
学学(2008)
资源(1904)
(1474)
国土(1390)
土地(1304)
(1043)
管理(973)
(955)
业大(939)
林业(910)
业经(729)
自然(705)
农村(704)
(704)
技术(689)
科技(685)
农业大学(683)
社会(683)
社会科(642)
社会科学(642)
共检索到18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世东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检视当下课堂,课堂强调惟理性、惟科学,认知过程变成一种"离身"认知过程。固守惟学科的逻辑传递学科知识,学生按照学科逻辑接受、复制,被动地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导致课堂缺失生命的灵动与人的丰富性。课堂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导致人的反思能力的下降等,进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提升。通过关注学生生命个体,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通过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技术辅助教学,营造开放的教育情境,自由的教育空间,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营造"诗"的意境,让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部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种地如绣花"的先民们在广袤大地上的辛勤耕耘,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各族人民,更在洱海滨、苍山麓以及散落在群山间的大大小小盆地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壮阔的田园画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部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种地如绣花"的先民们在广袤大地上的辛勤耕耘,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各族人民,更在洱海滨、苍山麓以及散落在群山间的大大小小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小爽  王科  
正确认识旅游人地关系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用"诗意地栖居"阐释旅游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旅游人地关系中人的角色、地的地位和人地生态伦理关系。针对哲学中的三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样",从旅游本质的角度阐释了旅游是一种诗意地栖居;从旅游动机和寻求更好生活方式的角度阐释了人为什么旅游;从树立人地和谐理念、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城市、打造乡土景观机理之美等多角度阐释了旅游发展中如何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成纪  
读古崖居士的诗集——《榆下清风》(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我们可以感到他是一位非常有格调、有境界的人,是一位具有浓烈诗意情怀的人。我觉得,诗人不诗人对每个人来讲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内心有没有这样一种诗情,有没有这样一种情怀。诗情与情怀,对人生的幸福感至关重要。有些人有钱,但未必有幸福;有些人有闲,也未必有幸福,因为他无法找到一种宣泄释放自己闲情的渠道、对象与载体。古崖居士与原乡、与榆树的相遇,使他发现了内心的诗情,找到了诗情的载体与寄托。自然美因为人的欣赏而使其价值得到呈现,唐代的诗人柳宗元说过一句话:"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栋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洪桂美  
幸福的学校能打造出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学校需要予以老师极大的人文关怀,予以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真诚关爱。当师生都能在这里自由和谐地成长、发展时,这里便是幸福之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铁山  栗洪武  
先秦儒家是诗意德育的积极倡导者与践履者,其思想精华包括"性善"与"好德"的德育人性观、"效法圣贤"与"致中和"境界的德育目的观、"以善统真"与"以美促善"的德育实践观、"以诗言志"与"比德喻志"的德育言说观四个方面,不仅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而且对实施完整、有效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我讨厌旅行。"半个世纪以前,结构主义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如是说。但正是"讨厌旅行"的列维—斯特劳斯因其讨厌的旅行缔造了经典名篇《忧郁的热带》(TristesTropiques,1955),成就了人类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其于西印度群岛特别是巴西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人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舒浪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写就了一着首言简意明的“家训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近代学者王湘绮先生为家人写一副语浅意深的佳联:“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著名作家老舍给女儿女婿写一副对联:“劳逸巧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儿要去抗日前线,临行前,将军写诗予以勉励:“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撰写了一副对联,专门教育孩子:“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能力唯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新辉  
考察弗罗斯特十四行诗代表作《丝织帐篷》中的四个相辅相成层面,即:叙事模式、生命律动、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以及它们之间呈螺旋式上升的有机联系,即:古老的隐喻赋予叙事昂然蓬勃的生命;融万物流变的生命精神丰富了审美内涵;在升华了的审美意境中,生命实现本真复归和灵魂止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娟  
~~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温明丽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彰显思觉行盼是教化哲学观的基本要素,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兼顾具自主意识的个体主体性与实践伦理的社会性。质言之,若教育活动不违其以德为核心的本质,则教育与教化乃一体之两面,即两者均在化育人才,使其知书达礼,恪尽职责,有守有分,是士人、是君子、是高尚品格的仁者,乃至于圣人。确立了教化乃主体性与社会性辩证合之知行活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社会性意义,也是诗...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黄百央  
在宁波外事学校实验剧场,音乐唯美、悠扬,纱幕上渐入的文字,抒发着一种多年坚守的职教期待,更给人一种伴随职业教育静美成长的竞赛情怀——期待,让生命拥有最美的成长。从最古老的文明,走向最青春的风采。十二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