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3)
- 2023(4342)
- 2022(3305)
- 2021(2869)
- 2020(2226)
- 2019(4985)
- 2018(4464)
- 2017(8782)
- 2016(4235)
- 2015(4547)
- 2014(4333)
- 2013(4309)
- 2012(3934)
- 2011(3439)
- 2010(3733)
- 2009(3951)
- 2008(2750)
- 2007(2488)
- 2006(2331)
- 2005(2268)
- 学科
- 融(24037)
- 金融(24037)
- 银(20773)
- 银行(20770)
- 行(20280)
- 济(15862)
- 经济(15848)
- 业(14244)
- 中国(13384)
- 管理(13229)
- 企(12282)
- 企业(12282)
- 中国金融(10824)
- 财(7178)
- 制(7087)
- 地方(6267)
- 务(5586)
- 财务(5573)
- 财务管理(5568)
- 方法(5492)
- 企业财务(5398)
- 数学(5073)
- 数学方法(5036)
- 业经(5034)
- 农(4678)
- 环境(4625)
- 事业(4279)
- 体(4260)
- 体制(3740)
- 农业(3681)
- 机构
- 学院(55932)
- 大学(54183)
- 济(26284)
- 经济(25721)
- 中国(21852)
- 管理(20067)
- 研究(18107)
- 理学(16816)
- 理学院(16702)
- 管理学(16447)
- 管理学院(16370)
- 银(13963)
- 财(13916)
- 银行(13527)
- 融(13329)
- 金融(13077)
- 行(12698)
- 中心(11156)
- 财经(10965)
- 京(10405)
- 人民(10202)
- 经(9942)
- 经济学(9440)
- 国人(9338)
- 中国人(9296)
- 中国人民(9248)
- 科学(9007)
- 经济学院(8689)
- 农(8367)
- 财经大学(8367)
- 基金
- 项目(36689)
- 科学(28948)
- 研究(27973)
- 基金(26733)
- 家(22518)
- 国家(22303)
- 科学基金(19712)
- 社会(18996)
- 社会科(18281)
- 社会科学(18276)
- 省(15231)
- 基金项目(13892)
- 划(11857)
- 教育(11612)
- 自然(11304)
- 自然科(11061)
- 自然科学(11060)
- 自然科学基金(10860)
- 资助(10796)
- 编号(10659)
- 融(10018)
- 发(9057)
- 创(8763)
- 成果(8481)
- 重点(8417)
- 国家社会(8315)
- 创新(8231)
- 发展(7768)
- 制(7728)
- 性(7675)
共检索到92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瑞怀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工作实践,精准有力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化体系,强化政府和市场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通过将特色优势融入实体产业,江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实现了较好融合发展,有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下一步,要坚持把实干担当融入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站位强意识、守正创新强导向、科技赋能强发展、凝心聚力强效能,在促进制度协调支撑、探寻融合发展路径、促进信息共享共建、增强融合发展深度等方面持续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是世界上同时提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少数经济体之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世界瞩目。但是,当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保持相对独立发展的态势,分别规划、指导、推动,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需要相比有差距。站在适应、引导金融发展前进方向的角度,理论界应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概念并形成相应理论框架。绿色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是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建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议题,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内容,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我国"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成功地将相关理念和经验推向国际社会。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敏
如果要更好地推行普惠式金融,第一,我们可能需要新的机构。我们过去从国外学来的,或者在国际上通行的金融机构不是为普惠式金融设计的,我们需要新的机构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普惠式金融的服务。这个新的机构可以类似于我们过去的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是自愿组成的,但是全方位的,其中核心在于信用合作社,信用合作社能起到非常关键或者非常核心、凝聚力的作用。现在社科院正在湖北恩施一个贫困地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岚
近年来,江西作为全国兼有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省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在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金融支撑、贡献了有效金融力量。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成效首先,多元化金融供给持续增强。一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2021年江西省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59亿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章生 赖彬彬 刘桂海 范正根 张东祥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慧敏
文章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并考察环保压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企业的绿色投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政府和媒体角度测度企业的环保压力,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词频刻画地区环保压力,以外部网络媒体负面新闻数来刻画企业面临的环保监督压力,实证结果发现,当企业的环保压力更大时,即政府报告更多出现环保词频、外部网络媒体负面报道更多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投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检验经济后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投资的提升有助于正向影响企业未来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空间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征鸿 刘利红 任丹妮
<正>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构建并完善绿色普惠金融标准体系是推进绿色金融更加普惠、普惠金融更加绿色的前提和依据。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贵州省分行)牵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框架,融合绿色金融标准和行业政策文件,初步构建起绿色普惠金融标准体系,并结合地方绿色普惠融合实践进行试点运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林丰 周玲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的协同效应,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耦合度的动态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三个子系统对耦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国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之间的协同效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三个子系统对协同效应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期初三个子系统会对协同效应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随后促进作用将会减弱;(3)长期影响来看,智能金融的长期影响大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而各省份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已步入临界区间;短期影响来看,中东部地区绿色金融的短期影响明显,而西部地区智能金融的短期影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新发展理念与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熵值法 耦合度 协同效应 良性循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在新发展理念下,基于绿色导向与创新导向系统实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风险水平以及增强企业治理水平的三重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程度高与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通过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双燕 谈笑 斯宏浩
普惠金融是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值得深入探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使用SFA-Malmquist效率测度方法,分别测算了中国31个省份2007—2017年的普惠金融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研发创新融资约束、释放创新活力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发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这一分解因子上。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中介效应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中国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