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2)
2023(6726)
2022(5552)
2021(5149)
2020(4189)
2019(9254)
2018(9242)
2017(16437)
2016(8642)
2015(9532)
2014(8632)
2013(8134)
2012(7591)
2011(6778)
2010(7063)
2009(6356)
2008(6363)
2007(6075)
2006(5343)
2005(4339)
作者
(23128)
(19387)
(19209)
(17999)
(11963)
(9172)
(8461)
(7314)
(7172)
(6939)
(6515)
(6419)
(6224)
(6036)
(5838)
(5830)
(5611)
(5553)
(5517)
(5382)
(4819)
(4720)
(4542)
(4462)
(4408)
(4324)
(4250)
(4245)
(3965)
(3738)
学科
管理(32376)
(28163)
(27477)
经济(27455)
(25630)
企业(25630)
技术(14742)
技术管理(11384)
环境(10545)
中国(10465)
业经(8614)
方法(8568)
(8540)
(8088)
(7797)
地方(7668)
(7437)
教育(6960)
理论(6720)
(6434)
数学(6135)
数学方法(6049)
(5717)
农业(5656)
(5237)
(5132)
银行(5115)
规划(5094)
(4937)
环境规划(4890)
机构
学院(112557)
大学(110630)
管理(43670)
(42223)
经济(41249)
研究(37380)
理学(36973)
理学院(36590)
管理学(36016)
管理学院(35799)
中国(28279)
(23813)
科学(23356)
(19967)
(18873)
(17771)
中心(17678)
(16701)
研究所(16013)
业大(15869)
(15831)
师范(15691)
北京(15209)
(15162)
财经(15100)
技术(14330)
(14301)
(13681)
农业(12557)
(12515)
基金
项目(76894)
科学(61027)
研究(59584)
基金(52907)
(46130)
国家(45675)
科学基金(39874)
社会(37654)
社会科(35471)
社会科学(35461)
(33004)
基金项目(28376)
教育(27700)
(26552)
自然(24670)
自然科(24080)
自然科学(24072)
编号(23877)
自然科学基金(23669)
(22909)
创新(20285)
成果(19342)
资助(19281)
课题(18083)
重点(17760)
(17331)
(15794)
(15234)
国家社会(15219)
(15192)
期刊
(50687)
经济(50687)
研究(34024)
中国(31095)
教育(21668)
管理(19667)
学报(17079)
(16239)
科学(16100)
(15595)
大学(13619)
技术(12342)
学学(12217)
农业(10584)
(9394)
金融(9394)
科技(9385)
业经(8799)
图书(8157)
财经(7500)
经济研究(7468)
(6876)
论坛(6876)
职业(6860)
(6650)
(6590)
技术经济(6418)
书馆(6267)
图书馆(6267)
问题(5730)
共检索到17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岳芬  
环境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美学前沿思潮,是结合环境学与美学的跨学科研究。从理论内涵来看,环境美学的基本观念同"美丽中国"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将环境美学纳入"美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美学基础"课程的金课,让环境美学思想深植人心,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持续不断改革创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付诸实践、服务地方,密切结合地方文化与城市建设。此外,还应当采用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制度,综合考量教学督导、同行专家与学生的评教意见,着力打造符合"两性一度"要求的高质量课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玮  
美学精神体现着主体自身对自由与超越境界的追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分析基础课教学特点、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炼美学精神的德育价值,探寻用美学精神的理念来重新审视和指导"基础课"教学,通过淡化教育的功利性,倡导轻松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灌输式的理论教育方式,发挥受教育者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实现寓教育于无形,以推动"基础课"教学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中国制造"的挑战是明显的:在成本端,成本不断上升,不断蚕食已经很微薄的利润;在产出端,由于产品缺乏高附加值,同质化竞争,利润也无法上去。要打造"升级版",从产出角度看,必须解决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问题。一个在全球被证明可靠的路径是,提升产品的文化感、创意感、设计感,提升其美学意义上的价值。民营企业家、投资家戴志康曾说,他几乎走遍全世界,发现哪个城市的美术馆、设计展览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与美学休戚相关。从全面脱贫到全面振兴,农民的审美意识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解读也在不断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套用城市发展理念、忽视乡村文化价值、过度商业开发的问题。对此,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应当从美学视角出发,传承农耕文明,崇尚自然生态,正确处理空间营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注重乡村个性化美感体验,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娟  张蕴华  
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认为,音乐艺术以"自然模仿为美",强调"旋律的统一性"这一主流思想,认为真正的音乐应是以旋律为主,和声则次之,对这些观点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对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一个崭新的挑战,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创新性教学。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规范化为本,完善教学环节;以和谐为本,营造具有知识魅力、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科学评价为本,改进考试方法。通过创新性教学,才能保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燕  
新中式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充分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与精髓,广泛的融合了现代科技及多元文化的精华,成为传统建筑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尝试。从传统的空间意识、空间审美等方面考量,认为新中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新中式建筑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天人合一"作为其思想根源;与传统的造园和建筑实践相一致,新中式建筑把对意境的创造作为其设计的核心,传统的虚实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新中式建筑具备了独特的韵味之美。此外,在传统的"时空和体"思想的影响下,新中式建筑还要考虑到现代空间功能的时间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创造和实现弹性空间与空间的模糊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反封建、反礼教的精神,相比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精神。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批判与吸纳,也是对道家自然乐论的改造和融合。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与儒、道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由"发乎情、止乎礼""无为、平和"进而改造融合为"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人为本、以心为本"进行再次解读和认识,并对现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崭新的视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史建成  
北美环境美学议题的开启、深化以及理论架构有着无法回避的时代印记,这在当代中国的环境美学界往往被忽视。景观学意义上"视觉品质"的危机引发了北美环境美学的理论关切。从技术化评估,到美学的理论反思,再到自然、人文要素的景观分析,环境美学的应用品性均体现在关注和改造视觉环境。这种将环境简单归结为视觉风景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艺术化取向。伴随着自身哲学话语的重构,北美环境美学以独立于传统艺术哲学的方式出场,但艺术话语同环境话语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却一直存在,两者的内在统一性虽受冲击却未曾断裂。这突出体现在分析美学的艺术分析方法以及杜威经验论在环境美学领域中的延续。前者将作品、概念分析式的建构方法移植于环境,而后者则从艺术范围的扩大中寻找艺术与环境融合的内在一致性——经验。除了传统的艺术美学外,北美环境美学还受到传统"有机共同体"生态理念及其当代变体的引导,在此基础上环境的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环境美学未来革新的内在动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本文在参阅有关课程价值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知识进步、人的实现三个维度找到现时代社会领域、知识领域、主体领域的共同特质——“创新”需求,进而推演出创新是当代课程的价值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鑫  
~~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海颖  
为了研究身体在休闲中的地位,研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的关系,文章进行了身体维度的历史反思。从尼采到福柯,从梅洛-庞蒂到舒斯特曼,哲学的"身体转向"由来已久。舒斯特曼所建构的身体美学,其根基在于对世界整体性的追求。由舒斯特曼美学思想可借鉴到:首先,确认身体在审美中的合法性,通过确认休闲之身体维度和大众性,将休闲建立在身心统一的一元论之内;其次,回归身体美学的实践本性,将休闲置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维度,其桥梁在于美学(艺术)与生活的整合。因此,身体的践行体现了休闲体验的主体意识,休闲可以使身体达到更高的审美体验的统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洪玫  
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金融创新活动的负面性,并积极倡导规范金融创新工具的使用方式。本文以社会信用环境为视角,重点考察金融创新活动和社会信用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强调金融创新活动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以规范。文章结合国际金融市场的背景特征和我国现实情况,就我国如何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以规范金融创新活动提出了尽快搭建起规范社会信用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规划和协调组织,以市场化的手段发展信用服务行业等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海文  
文章通过商贸零售业态不断创新的动态时序分析和静态截面分析,逐一明晰业态创新的现实基础、运行环境、竞争态势,力求推动泰州商贸零售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布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