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1)
2023(2366)
2022(1928)
2021(2014)
2020(1522)
2019(3145)
2018(3017)
2017(4901)
2016(3037)
2015(3297)
2014(3352)
2013(3291)
2012(3189)
2011(3162)
2010(3418)
2009(3427)
2008(3449)
2007(3363)
2006(3074)
2005(3055)
作者
(9234)
(7571)
(7415)
(7357)
(5047)
(3745)
(3408)
(3094)
(2885)
(2810)
(2716)
(2655)
(2649)
(2606)
(2447)
(2329)
(2306)
(2299)
(2284)
(2167)
(2162)
(1962)
(1874)
(1824)
(1813)
(1754)
(1726)
(1619)
(1590)
(1561)
学科
(11743)
经济(11733)
(8247)
管理(7596)
(6365)
企业(6365)
(6348)
理论(6073)
教育(6035)
教学(4556)
中国(4034)
方法(3219)
经济学(3126)
(2856)
业经(2828)
(2642)
(2520)
思想(2327)
学法(2197)
教学法(2197)
政治(2182)
图书(2109)
(2080)
金融(2079)
(2072)
书馆(2036)
图书馆(2036)
(2034)
(1950)
银行(1942)
机构
大学(55677)
学院(51126)
研究(18203)
(16806)
经济(16361)
管理(14380)
(12436)
师范(12376)
(12113)
中国(11869)
理学(11425)
科学(11363)
理学院(11176)
管理学(10866)
管理学院(10750)
师范大学(10261)
教育(10239)
(9692)
(9656)
(8868)
研究所(8664)
北京(7918)
财经(7504)
(7243)
中心(7213)
(6672)
(6360)
经济学(5877)
技术(5799)
(5671)
基金
项目(24552)
研究(21056)
科学(19031)
基金(16457)
(13704)
国家(13544)
社会(12163)
教育(12012)
社会科(11251)
社会科学(11248)
科学基金(10882)
成果(10271)
编号(9505)
(9427)
(8787)
基金项目(7837)
课题(7544)
资助(6628)
(6553)
重点(6098)
项目编号(6040)
(5980)
自然(5930)
(5873)
规划(5774)
自然科(5773)
自然科学(5771)
自然科学基金(5671)
大学(5499)
(5457)
期刊
(24519)
经济(24519)
研究(21784)
教育(17558)
中国(13195)
学报(9989)
(8963)
大学(7428)
科学(7327)
管理(7066)
学学(6316)
图书(5861)
财经(5728)
(5123)
(5065)
书馆(4549)
图书馆(4549)
技术(4362)
(3366)
金融(3366)
农业(3272)
经济研究(3178)
问题(3139)
(3121)
论坛(3121)
职业(3049)
(3005)
(2661)
经济学(2524)
(2518)
共检索到87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春秋  
家庭启蒙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天然的职责性和道德观念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情感性、家庭教育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征,都使得家庭成为重要的德育教育重要场所。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配合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由赵石屏撰写的《家庭德育论》一书,对我国家庭德育教育机制和道德伦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在《家庭德育论》中,首先作者对家庭德育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家庭德育的各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仕武  
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是中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功能发挥愈发乏力,甚至逐渐丧失应有的评价促进功能。"评教"与"评学"已构成了师生间的博弈关系,要摆脱这种困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实施对话交流制度;宣传重在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立健全评价管理监督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显冬  石玥  
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与土地制度密不可分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肯定"大包干"的中央一号文件始,年年一号文件都有新的主题词,今年即"家庭农场"。办农场离不开土地,所以行将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世人瞩目。土地从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它既是构成国家的必备要素,亦是几千年来中国一切社会关系的焦点。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再到国人学来了德国的古典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苗深花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成为教师的师范生提出的要求。为了适应未来教师职业的工作需要,师范生需明确教师教育职责和自身学习目标及学习的特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在师范教育阶段积极构建"为教而学"的学习观。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在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实践训练;改革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融入新的学习观,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东芳  
从"教"者走向"学"者是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的根本路向,这一路向是教师走出"教"者困境的指南,其关键在于养成"学"者思维,其实现的机理是心理学的"自我意象"原理以及管理学"他组织"与"自组织"的关系原理,其实现的路径是示范引领、反思渐进以及自我觉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建新  
基督教德育的基础是原罪说,它形成了爱、服从、善恶报应等德育原则,其主要的德育方法是树立“至善”的道德理想、遵守具体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基督教德育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想象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人对道德与真理的沉思和探险,是道德教化赖以实现的心灵基础与内在根基。想象不是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而是道德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教化哲学,道德想象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并提示了另一种教化传统和逻辑。在这一视野中,那种过于实在、过分依赖于生活实践的教化信念受到了质疑。在新的教化哲学之下,道德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伦理资源和教育视野,它使人们有可能将道德想象和艺术审美引入教化实践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在道德教育中那种超越性的高级生活对于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所具有的价值,使我们能够拓展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可能借助道德想象的力量,构建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小微  胡雅静  
本文将教学改革置于40年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其发展历程及演进脉络,以重大政策昭示、开启或转换的重要节点来梳理教学改革发展线索。在这一进程中,教学改革变化极大、精彩纷呈。教学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带来了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模式和策略、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及教学文化的明显变化,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最后以反思与展望的方式,讨论了40年来反复出现、还将继续的若干二重旋律:在输入与输出关系上,教学改革是在"跟跑"与"领跑"之间寻找适合的度;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维度,教学也在微观领域探寻教育的公平之路;从制度与文化的关系视角看,在模式与制度创新中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文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经由政策转换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共生的新局面;在历史与未来的交点上,教学改革将继续聚焦深度学习,为未来的学习开辟新天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志毅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慕真  刘黛琳  
本文介绍了电大开放英语学习系统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采用混合型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有导学、有控制的自主学习的实践,以几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了一些设计思路,同时介绍了该学习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龙   张万红  
科研成果是评定博士生奖学金的核心要素,对科研成果如何评价会影响奖学金制度对博士生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目前,高校博士生奖学金评定的科研成果评价存在重数量的现象。随着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主题,这一评价应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并在实践进路上,树立科研成果评价的质量观念,实行代表性科研成果评价制,构建“五维”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建构基于同行专家评价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优化科研成果评价反馈信息的运用机制,构建以科研成果为核心的保障性评价指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曾文婕  
为了超越与祛除学习研究中存在的"坑道视界"和"刻板印象",学习哲学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西方逐渐兴起,并形成了"整合"和"批判"两种研究取向。对西方学习哲学缘起与发展的梳理与剖析,启示我们要认识到"自觉"建构与发展中国学习哲学的必要性,既明确"整合已有学习理论"和"批判已有刻板印象"的研究任务,也确立"贯通一体"和"反思批判"的研究方法,更要以中国学习哲学为西方学习哲学开辟理论视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金永得  
本文论述我对阅读课的目标、如何阅读、如何上阅读课的想法和做法。具体论述阅读与教学,阅读问题与阅读课的误区,阅读的意义,教师与阅读,阅读的方法,阅读课的方法,阅读环境,如何让孩子们学会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