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1)
- 2023(10425)
- 2022(8599)
- 2021(7983)
- 2020(6255)
- 2019(14204)
- 2018(13915)
- 2017(26868)
- 2016(14676)
- 2015(16502)
- 2014(16393)
- 2013(16574)
- 2012(15757)
- 2011(14646)
- 2010(14961)
- 2009(14058)
- 2008(13838)
- 2007(12932)
- 2006(11934)
- 2005(11163)
- 学科
- 济(71223)
- 经济(71157)
- 业(47578)
- 农(46995)
- 管理(35362)
- 农业(31429)
- 企(24532)
- 企业(24532)
- 中国(23734)
- 地方(21540)
- 方法(20183)
- 业经(19299)
- 数学(17564)
- 数学方法(17456)
- 制(15031)
- 发(14781)
- 财(12668)
- 融(12506)
- 金融(12503)
- 银(12415)
- 银行(12396)
- 学(12348)
- 行(12151)
- 贸(11642)
- 贸易(11627)
- 易(11188)
- 农业经济(11049)
- 体(11031)
- 发展(11011)
- 展(10988)
- 机构
- 学院(217827)
- 大学(211853)
- 济(95449)
- 经济(93534)
- 管理(82254)
- 研究(80901)
- 理学(69153)
- 理学院(68414)
- 管理学(67475)
- 管理学院(67077)
- 中国(65452)
- 农(56368)
- 科学(47699)
- 京(46079)
- 农业(42790)
- 所(42227)
- 财(41455)
- 中心(37816)
- 研究所(37593)
- 业大(37310)
- 江(35562)
- 财经(31886)
- 范(29807)
- 师范(29571)
- 北京(29564)
- 经(28921)
- 省(28472)
- 州(28325)
- 院(27973)
- 经济学(27885)
- 基金
- 项目(137761)
- 科学(108460)
- 研究(104619)
- 基金(98412)
- 家(85646)
- 国家(84793)
- 科学基金(71784)
- 社会(67371)
- 社会科(63444)
- 社会科学(63425)
- 省(55371)
- 基金项目(52093)
- 划(45079)
- 教育(45075)
- 编号(44647)
- 自然(43794)
- 自然科(42546)
- 自然科学(42536)
- 自然科学基金(41771)
- 资助(39212)
- 发(36631)
- 成果(35794)
- 农(31604)
- 部(30665)
- 重点(30536)
- 发展(29894)
- 课题(29869)
- 展(29381)
- 创(28172)
- 国家社会(27892)
- 期刊
- 济(122077)
- 经济(122077)
- 研究(66215)
- 农(60538)
- 中国(56616)
- 农业(40920)
- 学报(33521)
- 科学(32961)
- 财(29220)
- 融(28682)
- 金融(28682)
- 管理(28034)
- 业经(26540)
- 大学(26014)
- 学学(24595)
- 教育(22363)
- 业(19801)
- 技术(18161)
- 问题(17009)
- 经济研究(16419)
- 财经(16085)
- 农村(14885)
- 村(14885)
- 农业经济(14749)
- 经(13895)
- 资源(13890)
- 世界(13352)
- 经济问题(12418)
- 版(11563)
- 技术经济(11088)
共检索到356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枫 孙世龙
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冬水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权残缺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通过构建农户决策模型说明土地产权残缺提高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和形式;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则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控制权偏好,抑制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因此,要形成一个活跃、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就需要综合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农地制度 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云奋
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关系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山东省6个市三个区域层次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系数。结果显示,山东省6个市的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耦合关系均处在颉颃时期。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耦合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均具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 山东土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晓志 李尚蒲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亿万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数据显示,2010年之后中国的农民工数量持续稳定在2.5亿人以上,2020达到了2.86亿人,大约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5。事实上,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并非是要素市场发育的独立事件,而是与农业制度尤其是与地权制度变革紧密关联~([45-46])。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层面不断强化农地产权的稳定性。地权从模糊走向明晰、从调整走向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晓志 李尚蒲
农地确权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较少关注劳动力转移中的性别差异。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劳动力转移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在非农转移方面,农地确权显著增加了男性非农转移,但对女性影响不显著。其次,在农业生产中,农地确权显著增加了女性务农,对男性并无显著影响,即农地确权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最后,进一步的机理分析发现,农地确权显著减少了因产权不稳定而引发的农地纠纷,从而实现了对男性劳动力的“释放”。对于女性劳动力,一方面,农地确权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感知,对其从事农业生产形成正向激励作用,由此产生了主动“束缚”;另一方面,照看老人、小孩等家庭责任以及外包服务的发展对女性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了被动“束缚”。笔者强调,劳动力转移性别差异背后隐含着不同的产权含义。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劳动力转移 性别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新艳 洪炜杰
已有研究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证据表明劳动力转移和农地转出两者之间,究竟孰为因孰为果,在计量处理上对内生性问题也未给予足够关注并有效解决。本文采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和气候数据库数据,寻找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工具变量,从互为因果的两个方向验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转出不会显著影响劳动力转移,但劳动力转移显著影响农地转出。在明确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作用方向的基础上,采用Pr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表明:在统计意义上,劳动力转移正向显著促进农地流转,但是从系数值看,劳动力转移比例增加1%,农地转出增加仅为0.264%,表明在经济意义上,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影响程度相对较弱。由此提出,促进我国农地流转集中及其农业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人动驱动地动"仅是制度安排的一个方面,需匹配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度一并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激励效应。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地流转 内生性 工具变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丹 黄贤金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村土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研究结论:依据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地流转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非农就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健 谢琳
一、问题的提出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政策制定者以法律或命令等形式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变迁;二是个人或团体受到潜在的利益驱使,通过自发组织和倡导等形式自下而上形成的诱致性变迁~([72])。制度实施及其绩效与人们的制度信念紧密关联,而这种信念的形成往往受到行为主体历史经验的影响。所以,制度安排不能忽略历史的作用~([73])。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基于小概率事件的记忆与信息处理,在人们面对现实环境进行决策时仍然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4])。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农民减贫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曾福生
基于中国5省25个贫困村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研数据,定量研究了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减贫之间的关系,探析了农地流转促进农民减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地流转通过能力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双重作用促进农民减贫,目前收入效应占相对主导地位。农地流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当下农民在新环境中的能力贫困状况,并能进一步促进收入效应,让农民脱贫的速度更快、可能性更大、返贫概率更低。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劳动力转移 农民减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华 罗明忠 洪炜杰
基于2016年江西省7个地区13个县(区)1 402份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细碎化为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提升农地产权强度、增强农地产权稳定性预期、提高农地产权排他性能力直接促进,而且通过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间接产生正向影响。为此,要继续推进并完善农地确权工作,充分发挥确权的积极效应,防止传统确权方式固化农地细碎化格局,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地确权 细碎化 非农就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现阶段农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地失业或者滞留在农地是农民流转农地后可能的劳动力走向。在寻找农地流转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依赖的中间变量时发现:农地流转依赖于工业化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地区差异;农村工业化存在单独的以及与农地流转互补的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占有禀赋的改善与降低不是实践可行的农地流转转移劳动力依赖条件;农地流转受农户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大小影响依赖于农业机械投入的增加推进(或阻滞)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