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9)
- 2023(11580)
- 2022(10214)
- 2021(9854)
- 2020(8230)
- 2019(19300)
- 2018(19756)
- 2017(37072)
- 2016(20740)
- 2015(23403)
- 2014(23736)
- 2013(22884)
- 2012(20821)
- 2011(18845)
- 2010(18863)
- 2009(16993)
- 2008(16464)
- 2007(14011)
- 2006(12424)
- 2005(10872)
- 学科
- 济(72922)
- 经济(72821)
- 管理(55763)
- 业(50039)
- 企(42823)
- 企业(42823)
- 方法(32517)
- 数学(27751)
- 数学方法(27414)
- 中国(21202)
- 农(19739)
- 财(19183)
- 学(18589)
- 制(17401)
- 业经(16835)
- 理论(15811)
- 地方(15320)
- 体(13304)
- 教育(12874)
- 和(12717)
- 农业(12648)
- 银(12443)
- 银行(12394)
- 贸(11926)
- 贸易(11922)
- 融(11839)
- 行(11835)
- 金融(11831)
- 技术(11699)
- 易(11522)
- 机构
- 大学(281288)
- 学院(278914)
- 管理(108799)
- 济(102813)
- 经济(100212)
- 研究(96785)
- 理学(93696)
- 理学院(92585)
- 管理学(90863)
- 管理学院(90339)
- 中国(70293)
- 科学(62022)
- 京(61557)
- 所(49513)
- 财(49122)
- 农(47545)
- 研究所(45200)
- 业大(43612)
- 中心(42772)
- 江(41728)
- 范(39305)
- 北京(39203)
- 师范(38888)
- 财经(38455)
- 农业(37170)
- 院(35552)
- 经(34963)
- 州(33595)
- 技术(32906)
- 师范大学(31477)
- 基金
- 项目(192361)
- 科学(149202)
- 研究(142596)
- 基金(135841)
- 家(118990)
- 国家(117949)
- 科学基金(99866)
- 社会(85113)
- 社会科(80327)
- 社会科学(80304)
- 省(76534)
- 基金项目(72500)
- 教育(67012)
- 自然(65701)
- 划(64834)
- 自然科(64114)
- 自然科学(64094)
- 自然科学基金(62910)
- 编号(59794)
- 资助(55837)
- 成果(50065)
- 重点(43134)
- 课题(42491)
- 部(41841)
- 发(40587)
- 创(39997)
- 创新(37177)
- 项目编号(36876)
- 科研(36626)
- 大学(35970)
共检索到41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莹
在传统上,德国推行严苛的学术人才择优机制。相应地德国学术后备人才的所指极其广泛,它囊括了终身教授以外所有的科研人员。德国学术后备人才面临职称晋升困难、就业前景黯淡和生存压力巨大的问题,优秀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以来,德国学术后备人才体系改革的重点是培育学术中层,通过引入"非升即走"终身职位评定制度,拓展职称晋升渠道。同时,德国推出辅助支持措施,包括通过高校人事管理建设改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修订法律、加大资助和生育鼓励缓解人才生存压力。本轮改革旨在持续增加职业保障,提升学术道路的吸引力,但它并未从根本上撼动传统择优机制的严苛性,更多追求的是择优机制和职业保障之间的平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博 刘善仕 彭璧玉 彭秋萍
基于个体与环境匹配理论,从个体“宜居”与“兴业”两大需求出发,利用人才简历的职业流动数据,通过多值逻辑回归对影响人才流动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了显著性识别和影响值估计。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并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35个主要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呈现明显分层特征,排名靠前的城市均在事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方面表现出色,并一定程度上契合其城市发展定位。
关键词:
人才吸引力 指标体系 测度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京京 李名梁
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但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成为影响职业教育发挥其作用的制约因素。以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利益相关者因素为基点,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构建一个较系统的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为科学评价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古风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发展策略。
关键词:
江南文化 长三角城市 旅游吸引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晓山
民族文化旅游要打造品牌,就必然拓展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拓展则主要依赖其吸引力的大小。同时其吸引力的决定因素并非单一依靠民族文化资源本身,而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通过定量研究表明,民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资源特点、区域旅游环境与旅游政策环境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就其中具体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以构建起民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吸引力 评价体系 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多年来,我国一直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然而,根据相关数据,自2011年起,我国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且降幅逐年增大;同时,中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很多中职学校陷入招生困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桂春
德国学术后继者培养的几个问题张桂春1994年3月25日,联邦德国高教协会在东部北方海港城市罗斯托克召开了第44届年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关于“学术后继者”问题。与会代表一致呼吁,不能置未来的学术接班人问题于不顾,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培养学术后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鸿 陈晓玲
人才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具有自主流动性,所以,一个区域的人才持有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培养,受区域间的人才吸引力比较大小影响更大,人才吸引力高值区拥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低值区面临人才流失的巨大压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3年大陆省区人才吸引力评价表明,我国省区间人才吸引力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表现出由东向西波动递减和南北向高低相间更替的特征,存在5个人才吸引力局部最大值省区、3个局部最小值省区以及8个局部低值省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养成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企业如何才能拥有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的课题。本文提出了企业人才吸引力的概念;然后运用专家意见法(Delphi)建立了企业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企业人才吸引力的定量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模型对中国移动等四家主要电信企业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企业 人才 吸引力 模型 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红菊 韩冰
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就是要以构建公平的体制机制为前提,充分保障高职教育的机会公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打造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创新发展,开拓高职教育发展的空间,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吸引力 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笔者探讨了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认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主要体现在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的分工上,两类院校在社会面向、功能特色、教学组织上存在着差异,且这种体系是一个从中等教育开始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不同需求。作者认为,良好的教育制度应当是实行普通和职业高等教育并行发展的制度。我国应在加强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行高职教育注册入学、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改造部分原行业部委院校等措施,高质量地构筑我国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晶 金志峰 葛亮
中小学教师职业性别失衡是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视角出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中国教师发展调查"平台收集的15424份中小学教师有效问卷,考察社会比较各维度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能给予女性更多的向上认同(即"惺惺相惜")和向下对比(即"优越感强"),使其认为自己属于"高端"行业,且与"低端"行业拉开差距,这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职业给予男性更多的向上对比(即"自叹不如")和向下认同(即"同病相怜"),使其认为自己属于"低端"行业,且与"高端"行业存在差距,这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会比较两种效应中,男性教师职业吸引力受到"对比效应"的影响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从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出发,提出有效提高教师职业对男性吸引力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比较 教师职业吸引力 性别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子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三个维度,建立了上海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上海城市吸引力的调查数据,运用AHP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影响上海人才吸引力的各种外部因素及其重要性,为"十二五"时期上海人才政策思路调整和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上海 人才吸引力 层次分析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慧 崔祥民
文章旨在研究环境价值观契合对人才吸引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理。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分析环境价值观契合、组织声誉和人才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样本包括246名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环境价值观契合的三个维度对组织声誉具有潜在预测作用,环境价值观契合完全通过组织声誉对人才吸引力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价值观契合 组织声誉 人才吸引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点,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定位与价值。但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人们选择职业教育的主观意愿较低。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对技能职业的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及职业晋升路径不畅通、衔接供需两端的资格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德国作为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其健全成熟的劳动市场体系的发展、等值融通的资历框架的建立、供给多种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为如何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吸引力 德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