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22)
2023(7604)
2022(5720)
2021(4988)
2020(4043)
2019(8832)
2018(8804)
2017(17452)
2016(9524)
2015(10538)
2014(10555)
2013(10146)
2012(9335)
2011(8122)
2010(8245)
2009(7609)
2008(7449)
2007(6857)
2006(6414)
2005(6107)
作者
(28507)
(23864)
(23789)
(22844)
(15214)
(11412)
(10660)
(9470)
(9280)
(8538)
(8308)
(8076)
(7973)
(7942)
(7878)
(7526)
(7188)
(6975)
(6953)
(6783)
(6117)
(6050)
(6026)
(5638)
(5483)
(5459)
(5369)
(5265)
(5107)
(4872)
学科
(41874)
经济(41823)
管理(25629)
(24919)
(18612)
企业(18612)
方法(14971)
中国(14076)
(13999)
数学(13005)
数学方法(12904)
(11047)
地方(10467)
业经(10203)
农业(9619)
(9377)
(9151)
(7378)
(7184)
(6763)
银行(6733)
环境(6596)
(6449)
金融(6448)
(6409)
发展(6252)
(6235)
(5982)
贸易(5974)
(5852)
机构
大学(133326)
学院(132413)
(56359)
经济(55225)
研究(52605)
管理(45894)
中国(39511)
理学(38770)
理学院(38320)
管理学(37535)
管理学院(37327)
科学(32278)
(29442)
(28761)
(27448)
(27445)
研究所(24817)
中心(23276)
农业(22516)
(22165)
业大(21531)
财经(20713)
(19527)
(18935)
经济学(18450)
北京(18428)
(18027)
(16934)
(16864)
师范(16662)
基金
项目(88785)
科学(69328)
基金(64739)
研究(62212)
(58978)
国家(58522)
科学基金(48424)
社会(41072)
社会科(38811)
社会科学(38798)
(34167)
基金项目(33020)
自然(30838)
自然科(30097)
自然科学(30083)
自然科学基金(29570)
(29395)
教育(27761)
资助(26190)
编号(23716)
重点(21080)
(20340)
成果(19895)
(19476)
国家社会(18014)
(17770)
课题(17595)
科研(16990)
计划(16862)
创新(16836)
期刊
(66250)
经济(66250)
研究(42190)
中国(31499)
(27902)
学报(26525)
科学(23221)
(21734)
大学(19980)
学学(19010)
农业(18680)
管理(18655)
(13959)
金融(13959)
教育(13865)
经济研究(11400)
财经(10691)
技术(10295)
业经(10078)
(9611)
(9368)
问题(9116)
(7851)
业大(7494)
世界(6835)
(6625)
农业大学(6419)
现代(6126)
技术经济(6092)
国际(6049)
共检索到211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长发  刘双良  
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来看,我国在前3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时,"伪城镇化"现象也已成为一个公认的、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认为,"我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了1.45亿左右农民工,和大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如果剔除1.4亿因行政区划变化而虚增城市化人口,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6.10%,如果把1.45亿农民工也剔除,净城镇化指数只有25.24%。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清平  
"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而且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3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所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将对土地供需变化产生重大影响,适应这一变化的最现实的方式,是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减挂钩政策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解决用地瓶颈的主要方式,是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重点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此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已陆续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综合其相关要求可以看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今年的重点工作。较之以往,我国的城镇化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我们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因而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细看总理提出的今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项重点工作,无一不密切关联着土地管理制度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长春  沈昊婧  王锋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深化多年来,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和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低、人均用地规模过大、土地利用粗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统计表明:1990年~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2000年~2010年,这一指标上升到1.85倍。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速度之比值在1.12左右是比较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秀利  祝志勇  
伪城镇化是以经济为导向的生产要素的城镇化而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可以考察城镇化的质量并判断城镇化的"真伪"。利用1978~2014年城镇化率和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后发现:居民消费与城镇化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居民消费显著提高了城镇化率,但后者并未显著引起前者的提高,故两者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单一关系而非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且居民消费对城镇化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这表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城镇化特征。为此,应将要素城镇化转变为人本身的城镇化,在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同时必须兼顾农业部门的发展,减少地方政府的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郑旭东  
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就业困难、房价过高、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综合症,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病"的产生原因,源于公共资源布局的过于集中,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防治"城市病"已变得刻不容缓,通过改革和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建立公平有序的就业机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浩  许偲炜  
新型城镇化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需要"人地钱"挂钩制度的保障和推进。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中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将进城农民的数量、土地用地指标、政府财政补贴挂钩的制度安排进行现实回应,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合理配置。然而立法相对滞后和政府保障服务的缺失,加剧了"人地钱"挂钩制度的实施困境,应以激励性法律规制为导向,加强区域协调立法和政府保障服务功能,完善"人地钱"挂钩制度设计与配套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玉珍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针对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的多种要素、多元主体间的制度创新动因、运行模式、损益及冲突、流程设计和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动因是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土地粗放利用与经济产值及人口承载力的偏差、土地空间融合与人口身份隔离等人地脱钩,是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然产物。人地挂钩的制度具有协同管理、要素流动、权益保障、宏微观定位等功能,运行模式有城市化率增长匹配模式、地随人走模式以及"有效就业"指向的激励模式。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对城市新市民、城市原市民、迁入地企业、迁入迁出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具有正和或零和收益,但推行过程面临创新主...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红键  
明晰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状况,是推进和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城市之间、人地之间的结构关系,高质量城镇化则是指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内部融合、城市体系优化、人地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利用四个维度八个指标对2013年以来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和各省份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城镇化质量不断改善,各省份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地方特征,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与城镇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应针对各地城乡发展差距的不同特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市民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城市内部融合;推进各地中心城市带动省域城市包容性发展,促进城市体系优化;创新推进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建设用地,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一位建筑工老乡问":为什么我们进城努力干活,却住不上自己建造的楼房?"问题简单朴素,却切中要害。农民工与城镇化有什么关系,农民工为什么享受不到城镇化的发展成果?进一步说,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谁享受了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前些年城镇化更多地关注了土地,忽略了人的因素。各地纷纷建设新城区,大搞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理应是受益主体的农民工既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开发利益,也难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进展缓慢,农民工"进城、建城、离城"三部曲的情况不在少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2004年以来,国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相继提出并试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以下简称两个挂钩),这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破解"两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区分清楚两者关系,对实施两个挂钩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丽辉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推动力,也是促进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囿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在多年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时刻。具体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破解以下几个方面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课题组  李伟  Sri Mulyani Indrawati  刘世锦  韩俊  Klaus Rohland  Bert Hofman  侯永志  Mara Warwick  Chorching Goh  何宇鹏  刘培林  卓贤  
中国城镇化有力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转型,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失业和贫民窟,但压力也开始显现。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些挑战,倡导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本报告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六大优先领域:一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二是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三是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四是改革城市规划和设计;五是应对环境压力;六是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本报告提出的政策议程是全面的,需要确定优先序。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土地方面的议程;其次,政府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越过中期,当务之急是要将原有粗放的城镇化模式转变为能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智慧式城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之后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数字化城管升级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有机组合、明确智慧城市创新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最后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安排提出了指导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