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0)
2023(12848)
2022(11173)
2021(10628)
2020(8901)
2019(20368)
2018(20447)
2017(39053)
2016(21174)
2015(24051)
2014(23629)
2013(23187)
2012(21240)
2011(18889)
2010(19061)
2009(17395)
2008(17064)
2007(15259)
2006(13403)
2005(11570)
作者
(59237)
(48715)
(48399)
(46057)
(31100)
(23399)
(22052)
(18912)
(18484)
(17634)
(16849)
(16316)
(15462)
(15302)
(14922)
(14770)
(14488)
(14290)
(14002)
(13790)
(12016)
(12006)
(11689)
(11245)
(11023)
(10880)
(10840)
(10760)
(9779)
(9669)
学科
(78496)
经济(78403)
管理(65309)
(61340)
(53558)
企业(53558)
方法(34506)
数学(28134)
数学方法(27732)
中国(23563)
(22389)
业经(20418)
(20253)
技术(19479)
地方(18197)
(17319)
理论(16318)
(15417)
农业(14799)
(14516)
(13606)
贸易(13597)
教育(13512)
(13162)
技术管理(13069)
(12942)
银行(12906)
(12731)
财务(12656)
财务管理(12629)
机构
大学(289620)
学院(288992)
管理(118111)
(109097)
经济(106394)
理学(101424)
理学院(100299)
管理学(98610)
管理学院(98072)
研究(93687)
中国(70576)
(62874)
科学(58331)
(51098)
(46081)
(43698)
中心(43280)
(42038)
研究所(41508)
业大(41416)
(40429)
北京(40257)
师范(40127)
财经(40040)
(36248)
(36174)
(34451)
农业(32334)
师范大学(32179)
技术(31941)
基金
项目(195952)
科学(154125)
研究(148736)
基金(139132)
(119522)
国家(118404)
科学基金(102575)
社会(91648)
社会科(86579)
社会科学(86554)
(78586)
基金项目(74637)
教育(68652)
自然(65759)
(65112)
自然科(64218)
自然科学(64206)
自然科学基金(63048)
编号(62363)
资助(55889)
成果(51524)
(44671)
课题(43379)
重点(43369)
(42319)
(41764)
创新(40817)
项目编号(38889)
大学(36940)
科研(36648)
期刊
(125328)
经济(125328)
研究(88441)
中国(60732)
管理(45943)
学报(42540)
教育(42438)
科学(39974)
(38926)
(38693)
大学(32721)
学学(29898)
技术(27349)
农业(27153)
(24842)
金融(24842)
业经(21659)
图书(20290)
财经(18992)
经济研究(18434)
科技(16316)
(16184)
问题(16038)
理论(14865)
技术经济(14616)
(14108)
书馆(14017)
图书馆(14017)
实践(13726)
(13726)
共检索到435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江洋  董亚峥  高洁  
建设创新文化,就是要使整个社会文化能够为新知识的持续创造与创造性使用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支撑,促使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相应的文化制度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得以形成。与之相应的创新就是指新知识的持续创造与创造性使用。接下来,本文论述了创新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关系,认为科学文化的成熟、发展是文化进入创新型态的重要前提与标志。最后,文章比较了中、西方学术传统的差异,论述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文冬  林兆花  闫为国  舒文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研究珠海市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市创新发展成绩斐然,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加强珠海市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珠海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绳武  
创新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孕育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的摇篮。“大学是常为新的”,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韦志峰  王超  卢瑞花  
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创新对社会创新体系以及国家科技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创新文化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和精神动力源泉,在国际、行业科技创新竞赛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提升企业创新文化尤为重要。青海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5年6月在青海西宁成立的青海石油探勘局,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先驱之一。青海油田公司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是世界海拔最高、国内陆上自然条件最艰苦的油气田。在60多年的创业征程中,几代青海石油人奋战高原、创新创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青海油田肩扛着建设千万吨高原大型油气田的重任,油田要上产,企业要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找效益增长点。科技创新又是企业创新文化的产物,因此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文章对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青海油田创新文化建设现状做了简要叙述,分析了青海油田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相关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兴军  江晓珊  
科技创新文化,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尊重、支持、激励科技创新的人文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关键,在于明确并优化它的三大构成要素。首先,要优化科技创新的主体,培养和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其次,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的客观规律,优化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第三,树立以创新为荣的社会价值观,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的人文社会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亚鹏  马利华  王洪涛  陈艾丽  
文章由高校创新文化包含的不确定性信息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创新文化水平的不确定因素,提出了基于未确知有理数的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分级;其次由专家给出各因素的评价结果以及指标权重分级的定性描述;再次对专家给出的定性描述进行定量转化;然后根据定量评价值构造未确知有理数进行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春秋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其基本特征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总之,就是与众不同,是一所大学的独有的个性和价值,是学校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是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国内外的著名大学,无一不是因特色而出名,因出名而更具竞争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大学存在、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盛小平  
阐明了图书馆知识创新文化的定义、内涵与作用,分析了影响图书馆知识创新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建设图书馆知识创新文化的五种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建军  
企业创新文化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本文总结了企业创新文化的构成要素,指出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驱动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靖华  Md.Khaled Amin  朱岩梅  李宗乘  
以东京、巴塞罗那和曼彻斯特三个典型的创新型城市为对象,从环境条件(可视层)、制度行为(制度层)和价值理念(精神层)三个层面对其城市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启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规划文化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向全国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创新文化的任务。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旨的现代大学,更应在创新文化建设上且行且思,有不俗的大作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杰  
科技创新呼唤创新文化先行,创新文化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加以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现实文化的土壤里不断成长的。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就是在承传传统基础上,又要立足于现实,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罗立云  陈隆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国家队作用,以创新文化引领推动国企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大渡河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激发全员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着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强大创新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湘溶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的显性表征。胡锦涛同志正是在深刻把握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这些科学论断为大学如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在创新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倡导、传承和扩散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视域下理解和认识创新文化,大学又如何培育并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