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7)
2023(16016)
2022(13664)
2021(13227)
2020(10895)
2019(25585)
2018(25334)
2017(46865)
2016(25927)
2015(29378)
2014(29323)
2013(28508)
2012(26493)
2011(24033)
2010(24097)
2009(21956)
2008(21540)
2007(18992)
2006(16760)
2005(15100)
作者
(71756)
(59515)
(59071)
(56475)
(38102)
(28522)
(26942)
(23315)
(22808)
(21429)
(20345)
(20097)
(18981)
(18793)
(18405)
(18292)
(17854)
(17516)
(17042)
(17008)
(14987)
(14587)
(14202)
(13591)
(13205)
(13184)
(13178)
(13153)
(11900)
(11766)
学科
(98749)
经济(98646)
管理(72568)
(67984)
(57580)
企业(57580)
方法(44054)
数学(37697)
数学方法(37175)
中国(33731)
(24915)
教育(23935)
(23330)
(23084)
技术(21619)
业经(21343)
理论(20155)
(19966)
贸易(19950)
(19465)
(18326)
地方(17897)
农业(16343)
(15840)
(15493)
银行(15454)
(14870)
金融(14869)
(14851)
环境(14440)
机构
大学(366153)
学院(357165)
(142065)
经济(138972)
管理(137332)
研究(126392)
理学(118694)
理学院(117261)
管理学(115139)
管理学院(114444)
中国(91429)
(80538)
科学(76378)
(63490)
(63100)
研究所(57555)
(55725)
中心(55670)
师范(55329)
北京(52429)
(52161)
(52090)
财经(50821)
业大(49608)
(46425)
(45533)
师范大学(45397)
经济学(42916)
(42016)
教育(41694)
基金
项目(239692)
科学(190278)
研究(181865)
基金(172947)
(149939)
国家(148599)
科学基金(127106)
社会(113548)
社会科(107400)
社会科学(107370)
(91643)
基金项目(90599)
教育(88924)
自然(80568)
(79344)
自然科(78788)
自然科学(78770)
自然科学基金(77366)
编号(74437)
资助(71024)
成果(63651)
(55071)
重点(54290)
课题(53840)
(52596)
(51361)
创新(48384)
教育部(48108)
国家社会(46264)
大学(46199)
期刊
(154460)
经济(154460)
研究(116720)
中国(79481)
教育(68318)
学报(54997)
管理(52887)
科学(51576)
(47449)
(46801)
大学(43191)
学学(38774)
技术(34787)
农业(33731)
(28567)
金融(28567)
经济研究(25181)
财经(25030)
业经(22587)
图书(21573)
(21563)
问题(19512)
(19257)
科技(18159)
(17937)
技术经济(17550)
(17107)
论坛(17107)
世界(17003)
职业(16395)
共检索到54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铮  高晓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亢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政府持续推动、大学自发行动和市场开拓驱动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主要动力来源。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不同阶段,政府、大学和市场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种力量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基本模式,即计划模式、计划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21世纪以来,在市场主导模式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与世界高等教育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融合的关键在于开放和包容,只有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才能实现世界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潘懋元教授在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诠释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解释力,显示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均  
2 1世纪 ,中国高教研究只有走向世界 ,才能确立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 ,才能为世界高教研究做出更大贡献。以学科改造、方法改造和队伍改造为重点的高教研究科学化改造 ,是中国高教研究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高教研究的国际化是中国高教研究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立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原名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它是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组织。潘懋元作为其主要的倡议者、筹建者、领导者和引领者,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筹备、创建、创新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重大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刘志文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只有当高等教育研究践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才能使高等教育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者来实现的。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先导性,重视对高等教育本质与规律的探求,选择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坚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普适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杜祖贻  
《借鉴超越: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路径研究》计划在潘懋元教授悉心指导之下,厦门大学陈兴德博士等九位学者分工合作,深入研讨,以不足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此项意义重大的作业,这是高教研究的喜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关键性时刻。文化定位、资源分配、制度更张、课程调整、教学措施、科研评审等问题,还未有确定的答案。2008年4月,国内22所大学的领导人组团到美国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 bor)进行为期月余的访问。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也考察这一所建校一百九十多年的公立大学的历史、行政、业绩和未来计划,以为回国后参考之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广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前瞻性理论——潘懋元学术思想研究之二杨广云在《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载本刊1996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概述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然而潘懋元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抽象的理论框架,而是具体、深入地研究了制约当代中国高教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王承绪教授、潘懋元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德广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泽彧  曹如军  
20余年来,潘懋元先生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界后辈们作序跋百余篇。这些序跋反映出潘先生对学与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成人与成事,历史、现实与未来,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关系的精辟认识和独到见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厦门大学的科艺楼,福建电视台为潘懋元教授录制个人专访节目。在录制前,潘懋元早早来到现场,学生、教师、记者轮番上前与他打招呼,致以问候。潘懋元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对每个人既谈笑风生,又态度谦和。虽然已经94岁了,但潘懋元仍然在开讲座、带博士生,活跃在校园和学术界。潘懋元15岁从教,至今已有79载。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全国率先开始讲授"高等学校教育学",到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学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潘懋元成为中国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