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3)
- 2023(18634)
- 2022(15841)
- 2021(15241)
- 2020(12619)
- 2019(29457)
- 2018(29493)
- 2017(55460)
- 2016(30624)
- 2015(34725)
- 2014(35001)
- 2013(33455)
- 2012(30708)
- 2011(27400)
- 2010(28004)
- 2009(25508)
- 2008(24488)
- 2007(21501)
- 2006(19037)
- 2005(16933)
- 学科
- 济(108690)
- 经济(108544)
- 管理(83121)
- 业(78046)
- 企(67218)
- 企业(67218)
- 方法(49583)
- 数学(42073)
- 数学方法(41338)
- 中国(39634)
- 财(31163)
- 农(30493)
- 融(28805)
- 金融(28802)
- 银(28154)
- 银行(28109)
- 行(27031)
- 业经(26676)
- 教育(26601)
- 制(26214)
- 学(25497)
- 理论(25429)
- 地方(23555)
- 农业(19986)
- 务(19607)
- 财务(19522)
- 财务管理(19472)
- 贸(18977)
- 贸易(18955)
- 企业财务(18476)
- 机构
- 大学(414375)
- 学院(410286)
- 管理(155958)
- 济(153347)
- 经济(149501)
- 研究(136034)
- 理学(133898)
- 理学院(132354)
- 管理学(129669)
- 管理学院(128896)
- 中国(104099)
- 京(89129)
- 科学(82901)
- 财(75100)
- 所(67010)
- 中心(64458)
- 江(63139)
- 范(62938)
- 师范(62412)
- 农(62204)
- 研究所(60769)
- 财经(59027)
- 业大(58115)
- 北京(57015)
- 经(53574)
- 州(51511)
- 师范大学(50532)
- 院(49424)
- 农业(48172)
- 技术(47787)
- 基金
- 项目(273951)
- 科学(215149)
- 研究(207539)
- 基金(194232)
- 家(167547)
- 国家(165953)
- 科学基金(142494)
- 社会(127456)
- 社会科(120415)
- 社会科学(120378)
- 省(108620)
- 教育(102231)
- 基金项目(102147)
- 划(92137)
- 自然(91051)
- 自然科(88978)
- 自然科学(88957)
- 编号(87965)
- 自然科学基金(87296)
- 资助(80287)
- 成果(74131)
- 课题(62632)
- 重点(62154)
- 部(61246)
- 发(58518)
- 创(57156)
- 项目编号(54421)
- 教育部(53461)
- 创新(53019)
- 大学(52666)
共检索到627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洪军
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是具有挑战性的。"讨论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思维、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优位于传统学习方式。利用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课堂的理解、导入、问答技能,把握兴趣、语言、情绪等感性调控机制,融传统文化于当下知识体系中,并辅以设施与考评,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讨论式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类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齐晓明 马伟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则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如何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具现实性的重大课题,当前对三大红色文化发掘已较为深入,其效果显著,但一些地域性红色文化研究则是不够突出,甚至在概念界定方面也极为滞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东北小延安","东北小延安精神"被视为是延安精神的延续。将"东北小延安精神"引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价值引导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传统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殷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师资建设、文化挖掘、实践融入、方法拓展、技术应用以及环境营造等层面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振春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清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阐述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素养的完善还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最终都会归结于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民族精神带来的文化自觉、自信使思想教育抱朴守真,在精神上建立起健全的人性之美,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文化的渗透和烙印,在价值观的形成中不可估量。
关键词:
中国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蕾
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回应国家要求和社会期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必须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建设一支兼具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扎实推进思政课、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三个层次的分类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世衡
文章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和解读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把中国梦的内容融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中。本文结合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出了融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路径:强调认知方式、强调情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社会实践。
关键词:
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奎儒
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德育和智育进行协同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在实施“五育并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将“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思维应用到思政课程中,也应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实现德育和专业教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五育并举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由邱仁富老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该书共十一章内容,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方面,分别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性、时代性、针对性、亲和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外,在书的下篇中,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五育并举”工作的融合。整体阅读该书发现,知识点全面,观点明确,理论与案例衔接合理,有助于指导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五育并举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娇
<正>人工智能是颠覆性的技术存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人工智能伴随着新理念、新业态以及新模式等出现,其发展、应用对于教育的开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审思基于技术向度的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风险,深掘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优化创新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是时代使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