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8)
2023(4344)
2022(3689)
2021(3189)
2020(2503)
2019(5469)
2018(5515)
2017(10710)
2016(5902)
2015(6349)
2014(6252)
2013(6263)
2012(5836)
2011(5407)
2010(5355)
2009(4518)
2008(4195)
2007(3861)
2006(3532)
2005(2990)
作者
(17870)
(15038)
(14896)
(14169)
(9152)
(7163)
(6574)
(5890)
(5620)
(5252)
(5208)
(5130)
(4878)
(4763)
(4621)
(4515)
(4431)
(4410)
(4330)
(4255)
(3957)
(3619)
(3573)
(3367)
(3359)
(3275)
(3262)
(3146)
(2993)
(2981)
学科
管理(24733)
(22890)
经济(22879)
环境(20414)
(17294)
(16524)
企业(16524)
(9695)
(9478)
方法(9442)
生态(8956)
规划(8396)
(8327)
环境规划(8266)
资源(7714)
(6550)
业经(6470)
数学(6178)
(6155)
数学方法(6110)
(5730)
(5012)
理论(4904)
地方(4805)
(4620)
(4600)
区域(4595)
体制(4438)
区域环境(4425)
中国(4320)
机构
学院(82771)
大学(82292)
管理(33031)
(32241)
经济(31613)
研究(29012)
理学(28412)
理学院(28106)
管理学(27637)
管理学院(27521)
中国(22066)
科学(20015)
(18237)
(15269)
(15137)
业大(14973)
(14364)
研究所(13941)
中心(13314)
(12583)
北京(11940)
(11718)
财经(11425)
农业(11190)
(10611)
师范(10503)
(10334)
(10105)
(9833)
经济管理(9642)
基金
项目(61271)
科学(48204)
基金(45136)
研究(42181)
(41084)
国家(40813)
科学基金(34493)
社会(27752)
社会科(26114)
社会科学(26105)
基金项目(24591)
(24302)
自然(23392)
自然科(22603)
自然科学(22598)
自然科学基金(22159)
(20805)
资助(17534)
教育(17309)
编号(15304)
重点(14212)
(13706)
(12681)
计划(12394)
科研(12357)
(11987)
国家社会(11645)
(11315)
创新(11270)
科技(10922)
期刊
(38147)
经济(38147)
研究(19989)
学报(16110)
中国(15607)
科学(14949)
(12365)
大学(12164)
(11840)
学学(11745)
管理(10613)
林业(8364)
农业(8305)
业经(7434)
资源(7381)
生态(5936)
(5444)
金融(5444)
财经(5243)
技术(5008)
科技(4972)
教育(4899)
问题(4790)
(4785)
(4664)
经济研究(4534)
(4463)
业大(4120)
财会(3840)
环境(3462)
共检索到120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安庆   杨云  
以认购森林碳汇来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替代修复的承担方式,是近年来司法界广受关注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认购森林碳汇来承担损害责任替代修复的现实需求,分析实施森林碳汇的正当属性和合法性。旨在明确森林碳汇作为生态环境损害替代修复方式的权利客体和法律属性,确定森林碳汇的实现路径,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地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调研组  蓝增寿  程伟  夏郁芳  李鹏  焦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文章就林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责任追究现状及问题,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主体和追责对象、追责情形和损害标准等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纯琳  
文章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定义为行为人因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相关职责,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并根据各地工作实际和理论创新,认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主体应当包括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责任追究应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科学认定、终身追究以及过错归责为主,无过错归责例外的原则;责任追究机制的构成应当包括责任追究的对象、追责的主体、追责的范围、启动机制、责任类型、追责的形式、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责任追究对象出发,论述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的制度设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世进  黄知中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维锭  张潇剑  
法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形成了主体论和客体论两派观点,前者主张赋予人工智能以一定的主体地位,后者则将人工智能定性为财产或工具。对于人工智能造成的第三方损害,主体论认为应当由人工智能承担独立责任,其责任财产来源于制造者或者使用者预先缴纳的资金池,资金池之外的制造者或使用者无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客体论认为制造商或者使用者应当对人工智能造成的损害承担无限责任,但二者之争停留在主观应然层面,缺乏客观实然的分析。法经济学视角下法律规则在效率上存在优劣之分,区分的标准有"更安全地从事活动"和"从事更安全的活动"两种范式。主体论和客体论构造的法律规则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效率:在自动驾驶车领域,客体论更有效率;在智能投资顾问领域,主体论更有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琦  
如何有效监管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确保该笔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各个省份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管和使用标准都不一致,有的省份规定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纳入国库,由政府来使用和监管;有的省份规定建立一个环保专户来对该笔资金进行管理,由环保行政机关等进行监督。但是以上监管方式和使用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只有根据我国国情,由基金会来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由利益相关主体申请使用,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引进特殊的第三方机构监督和公众参与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为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些地方政府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收取了巨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但是,学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法律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有学者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识为民事赔偿金或者行政处罚金。事实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既不是民事赔偿金,也不是行政处罚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性质定位是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惩罚性赔偿金。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要以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参照,设置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行政惩罚性赔偿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尤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只规定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救济,缺失对生态环境的救济。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同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不能纳入《侵权责任法》,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如赔偿主体范围小、赔偿程序不明晰、赔偿评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只有扩大赔偿主体、明确磋商与诉讼的衔接、完善赔偿评估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法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况文婷  梅凤乔  
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的角度,宜确立责令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这一责任形式。其必要性在于,当前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行政救济制度不足以满足及时彻底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需要。其可行性在于,"损害担责"原则与责令赔偿国家损失的相关立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责令改正、环境行政代履行为其奠定了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鹤羽  
党的十五大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江总书记指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指示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陆培军  
针对现社会森林生态环境遭破坏尤其是病虫害加剧的现象,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森林生态环境,通过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相关数据,从而对复杂的森林生态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实现虫害管理的必要手段。针对不同环境条件设定相应的仿真参数,可以得到恰当的害虫种群演化结果,有助于森林生态管理的科学决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萌  张佑林  侯祖戎  
加强矿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调整优化矿区的产业结构是确保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切入,建立了矿区产业替代模型,考察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价值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个替代产业之间的投资分配问题,提出矿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决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朱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是由国家政策由上而下强力推动产生,而非司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创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虽然在我国已经实施八年,但其适用范围仍然没有被学界和实务界厘清。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有名无实”,规范手段和立法目的之间有矛盾。作为主要制度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自然生物因素的不利改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民事赔偿诉讼只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地运用该制度的有限功能,充分发挥该制度保护权利人财产权益、维护司法秩序的设计功能。该类诉讼制度的赔偿范围仅限于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身损害或与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相关的财产利益损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