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0)
2023(6747)
2022(5574)
2021(5438)
2020(4370)
2019(9639)
2018(9573)
2017(16263)
2016(9968)
2015(11076)
2014(10718)
2013(9435)
2012(8318)
2011(7876)
2010(8224)
2009(7717)
2008(7270)
2007(6645)
2006(6000)
2005(5650)
作者
(23531)
(19339)
(18986)
(18489)
(12363)
(9283)
(8849)
(7767)
(7327)
(7002)
(6508)
(6468)
(6105)
(6013)
(5999)
(5992)
(5992)
(5813)
(5663)
(5578)
(5213)
(4886)
(4635)
(4465)
(4464)
(4357)
(4352)
(4296)
(3885)
(3811)
学科
(25279)
经济(25254)
管理(22360)
教育(21013)
(18801)
(16642)
企业(16642)
中国(14512)
(12240)
理论(12121)
教学(8763)
方法(8112)
(7794)
(7669)
业经(6842)
(5952)
数学(5489)
(5391)
数学方法(5345)
发展(5275)
(5215)
(5152)
技术(5128)
(4958)
财务(4941)
财务管理(4934)
(4895)
贸易(4889)
农业(4835)
思想(4832)
机构
大学(129118)
学院(126347)
研究(43391)
(38284)
管理(37621)
经济(37120)
教育(31950)
理学(31446)
理学院(30953)
管理学(30195)
(30032)
管理学院(29910)
师范(29904)
(28540)
中国(25656)
科学(25394)
师范大学(24263)
(21294)
(21260)
(20595)
职业(20031)
技术(19498)
研究所(19098)
北京(18807)
中心(17951)
(17113)
财经(16057)
(15188)
(14322)
(14161)
基金
项目(74116)
研究(66008)
科学(59302)
基金(48025)
教育(40150)
(39828)
国家(39260)
社会(38138)
社会科(35558)
社会科学(35552)
科学基金(32896)
编号(31673)
(31635)
成果(29108)
(28293)
课题(25578)
基金项目(23677)
(22995)
项目编号(19206)
规划(19097)
重点(18612)
资助(18583)
(17941)
自然(17907)
(17779)
自然科(17431)
自然科学(17428)
(17240)
自然科学基金(17085)
(16630)
期刊
教育(56616)
研究(49767)
(48113)
经济(48113)
中国(34926)
(17958)
学报(17645)
技术(16114)
职业(15775)
科学(14919)
大学(14464)
管理(13637)
(13247)
学学(11457)
技术教育(10277)
职业技术(10277)
职业技术教育(10277)
财经(9300)
农业(9295)
图书(9259)
业经(8711)
(8669)
论坛(8669)
(8134)
经济研究(7663)
(7202)
金融(7202)
书馆(7076)
图书馆(7076)
(6745)
共检索到203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雪梅  
以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为参照,反观当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过分功利、"高等性"缺失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去行政化,努力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宜康  吴倩  
现代技术的本质是解蔽,技术能够使人的本质力量获得提升。技术作为对象、过程,决定了技术教育的实践和行动导向;技术作为知识、意志,决定了技术教育的技术思维和技术素养养成的教学理念;技术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态。技术教育的技术实践教学必须基于产品生产的技术流程进行教学流程再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平  周柳  
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这是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及其哲学观的核心要义,据此反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应回归人性发展、促进人际交往、尊重个体差异、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文教育、提升专业能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等建议,以期达到高职院校改革内外兼修的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王晨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步松  
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涉及根本,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因此,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思考才能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真正体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在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从哲学的层面考察、研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方法途径,试图回答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理论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文杰  赵丽敏  
依据价值哲学的视角,高职教育质量是高职教育价值的状态。高职教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高职教育属性和规律与作为主体的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需要和利益之间的一种效用关系。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是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从自身需要或利益出发,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高职教育价值及其程度进行判断的精神活动。评价标准是价值评价的尺度。实现高职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化的方法论原则是:主客体明晰化、实效最优化和系统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丛  燕艳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在探索之中,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振中  
后现代主义是崇尚非理性、主张去中心化、强调多元性、倡导平等对话与关怀、鼓励创造的批判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教育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向,职业教育理应作出反思,即克服同质化、标准化发展方式,鼓励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克服"不见人"的管理现象,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克服唯技能训练式教育,强化人文素质熏陶;克服封闭静态思想,设立开放式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方展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建华  王世民  潘建华  
职业教育生态论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质变"的过程,更是基于生态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走向深层的表现形式。从职业教育的哲学主体性的自反性困境去分析职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对构建职业教育生态世界观具有深刻哲学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陈建华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广义来理解,其指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狭义来理解,其指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各因素走向合理性、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制度化理论为指导,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哈维·西格尔对阐发批判性思维和推进教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格尔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定义是诸多定义中最具逻辑完备性的,而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论辩护的重点在于规范性问题和回应认识论多元性的挑战。西格尔还论证了认识论对于教育哲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西格尔观点的批评者认为逻辑主义立场和忽视实践推理是西格尔教育哲学思想当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冰  卢晓中  
受技术理性认识论的影响,当前职业教育过多地关注技能培养,忽视职业情境和学生主体。美国教育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反映)性实践"的概念,替代技术理性的实践认识论。这一概念也可作为以应用和实践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的认识论,因为本体意义才是实践的根本属性,而反思作为学生主体建构经验的思维品格,最能使职业教育回归其人本关怀的旨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孙琳  
在生成论教学哲学中,教学观念中的人道主义不仅仅涉及惯常理解中的价值论立场,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其中的人道主义的思维向度及其认识论意义。将人道主义引入教学认识论并展开深入探讨,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认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教学认识论的人道主义观念,秉持促进"人"的意识觉醒的先在性,坚持人文一体观的方法论,关注反思批判基础上的自我超越,强调教学主体观、知识观、过程观等的人道主义化,以期从更基础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体察、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