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
- 2023(172)
- 2022(152)
- 2021(178)
- 2020(150)
- 2019(370)
- 2018(387)
- 2017(671)
- 2016(269)
- 2015(227)
- 2014(221)
- 2013(227)
- 2012(186)
- 2011(209)
- 2010(162)
- 2009(190)
- 2008(182)
- 2007(135)
- 2006(112)
- 2005(102)
- 学科
- 济(1058)
- 经济(1048)
- 中国(751)
- 业(514)
- 和(462)
- 企(452)
- 企业(452)
- 社会(451)
- 管理(443)
- 农(398)
- 方法(390)
- 问题(379)
- 业经(322)
- 理论(306)
- 学(285)
- 革(274)
- 建设(264)
- 农业(249)
- 财(249)
- 主义(210)
- 设问(206)
- 命(203)
- 革命(203)
- 制(200)
- 经济理论(199)
- 中国革命(198)
- 企业经济(198)
- 数学(190)
- 数学方法(190)
- 经济学(187)
- 机构
- 大学(3636)
- 学院(3318)
- 济(1875)
- 经济(1861)
- 研究(1663)
- 中国(1350)
- 管理(1136)
- 理学(940)
- 理学院(924)
- 管理学(922)
- 管理学院(910)
- 财(835)
- 科学(815)
- 京(803)
- 社会(776)
- 经济学(753)
- 所(731)
- 中心(713)
- 财经(704)
- 经(662)
- 研究所(655)
- 院(640)
- 经济学院(628)
- 研究中心(554)
- 财经大学(542)
- 科学院(538)
- 发(524)
- 北京(518)
- 社会科(507)
- 社会科学(507)
共检索到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大鸣
费孝通一生致力于社会调查。费孝通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开展社会调查与概念分析中度过的,并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中国。通过回顾费孝通先生一生的社会调查经历,以及所创造的关键学术概念,可以探讨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在方法论上的重要性。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调查 方法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致宁 乔芳琦
费孝通先生基于田间调研所著的《乡土社会》为我们阐释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状态。费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结构—功能"的视角,并结合了人类学"比较法"来进行研究。~([1])对于乡土社会的解读,既要注重费孝通全书的逻辑结构,即以乡土社会为核心、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为内在和外在形式,又要理解乡土社会的明确概念。费先生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研究,既可以作为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借鉴,也是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学习、融合的启发。
关键词:
乡土社会 差序格局 礼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农村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消除区域物价差异和家庭规模经济的方法识别贫困人口,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贫县)与非国贫县的扶贫政策差异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脱贫的异质性影响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国贫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脱贫效应显著高于非国贫县,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差别可能来源于我国扶贫开发瞄准国贫县背景下,国贫县社会资本更强的资源俘获效应。文章还考察了社会资本脱贫效应的异质性,发现政府相关和本地社会资本的脱贫效应更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脱贫 资源俘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炜 姬明曦 杨沫
基于CGSS2013微观调查数据集和2013年省级宏观数据的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是导致我国居民社会信任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均而言,外来人口流入能显著降低人口流入省份的居民社会信任水平,提高人口流出省份的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相比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增加对外地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相比本地农业户籍的居民,外来人口增加对本地非农户籍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对于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希灵 刘志铭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快速城市化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下降是可能的负面影响之一。城市化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网络、引发资源争夺、增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起原有居民对新移民的排斥,这些均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并恶化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会显著降低社会信任水平。鉴于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会导致许多重大负面影响,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关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社会信任 社会网络 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农村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消除区域物价差异和家庭规模经济的方法识别贫困人口,利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贫县)与非国贫县的扶贫政策差异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户脱贫的异质性影响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国贫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脱贫效应显著高于非国贫县,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差别可能来源于我国扶贫开发瞄准国贫县背景下,国贫县社会资本更强的资源俘获效应。文章还考察了社会资本脱贫效应的异质性,发现政府相关和本地社会资本的脱贫效应更强。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脱贫 资源俘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馨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关于中国社会里人际关系就如同石落水中荡起的圈圈涟漪的比喻堪称经典,以个体为中心的同心圆以及庞大的宗亲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复杂的关系网络,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情感关系 正式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昊 陈小明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样本选择模型评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高的省市,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对女性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仍然以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省市,即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有所提高,对提高女性工资水平所起作用也非常有限。此外,首次指出影响女性选择外出工作意愿的因素,将受到女性所在省市出口能力的根本性干预。本文研究表明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确实是提高女性工资水平、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新思路,但前提在于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实现了全面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林森 程思琪
已有的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较少关注"收入→消费"作用机制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层面分析了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收入、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对文化消费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且收入通过消费主义和社会交往可间接促进文化消费;城市居民收入对其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
收入 文化消费 中介效果 调节效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良 蔡晓陈
本文基于2011-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创业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能够显著地提升创业者的主观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将随着创业动机、性别差异、创业地区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带来的货币回报并没有直接带来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而创业带来的非货币回报如自主权和自我预期的提升才是创业者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然而,创业也给创业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休息不足、学习充电时间减少以及对社会不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创业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创业 主观幸福感 货币回报 非货币回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彬
教育流动如何影响子女健康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尚缺乏严谨的经验证据。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代际固化"现象日益加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父辈,其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几率更大;相比之下,受教育水平低的父辈,其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向上流动的距离越大,子代的健康状况越好,但这种影响效应会随着父辈与子代之间教育流动距离的缩小而不断减弱;收入水平、健康行为、幸福感和医疗保险参与是教育代际流动影响子代健康的重要路径。这些发现对制定教育规划,改善教育水平和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教育水平 代际流动 健康差异 影响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友华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关于农村社区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建设得最好,但也只有不到40%的人能够享受到。另外,养老保险、教育救助等内容在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中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社会保障 教育救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萌 杨龙 周立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更为重要,但较少研究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的变化与分解。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年间的8轮调查数据,使用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状况,分析其变动趋势,并按照区域、性别群体和维度进行不平等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两个阶段,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05—2015年总体分析,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最大值,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的结果一致。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低。区域内部多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高于区域之间的贡献率。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农村女性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性,男女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女组间的不平等。从维度的角度分析,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大于教育维度和健康维度。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水平总体上升的问题,重点关注区域内部、性别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降低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多维不平等 分解 动态变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边燕杰 芦强
跨阶层代际流动是社会结构开放性的重要标志,而社会资本是测量流动群体和个人融入新阶层的指示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实现了跨阶层代际流动的群体增加了人际网络规模,其效果对于中下阶层尤为明显。与此同时,向下流动群体保持其出身阶层的优势,其网络资源含量显著高于未流动群体;向上流动群体,虽然出身于较低阶层,其网络资源达到流入阶层的平均水平。基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双重排斥理论,论文剖析了数据分析结果,并讨论了它们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交往 社会资本 城市居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抗私 丁述磊 刘翠花
使用CGSS(2013)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定量检验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然后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角度考察非正规就业影响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非正规就业是影响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重要因素,如果居民从事非正规就业,那么他们对社会总体公平程度的评价会显著偏低。非正规就业对男性居民社会公平认知造成的损失大于女性居民,对城镇居民社会公平认知造成的损失大于农村居民。非正规就业通过降低居民权利公平认知、机会公平认知以及规则公平认知,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对社会总体公平程度的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