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5)
2023(10012)
2022(8257)
2021(7517)
2020(6122)
2019(13800)
2018(13121)
2017(25439)
2016(13694)
2015(14734)
2014(14288)
2013(14290)
2012(13521)
2011(12417)
2010(12271)
2009(11331)
2008(11109)
2007(9766)
2006(8593)
2005(7122)
作者
(40461)
(34232)
(33887)
(32058)
(21788)
(16711)
(15197)
(13329)
(13158)
(11949)
(11722)
(11607)
(10857)
(10543)
(10472)
(10470)
(10268)
(9975)
(9808)
(9654)
(8515)
(8354)
(8114)
(7869)
(7796)
(7506)
(7395)
(7342)
(6824)
(6796)
学科
(64706)
经济(64625)
(42252)
管理(36296)
(31351)
方法(30668)
数学(28520)
数学方法(28382)
(27641)
企业(27641)
农业(21389)
(15728)
业经(15603)
中国(15479)
地方(13972)
(11806)
(11503)
贸易(11499)
(11115)
(10867)
(9537)
金融(9536)
(9248)
财务(9243)
财务管理(9225)
(8941)
企业财务(8912)
银行(8907)
(8832)
环境(8676)
机构
学院(197870)
大学(197331)
(85307)
经济(83848)
管理(77771)
理学(68725)
理学院(67969)
管理学(66968)
管理学院(66603)
研究(65661)
中国(49965)
(45483)
科学(39640)
(39603)
(37929)
业大(34959)
农业(34767)
(32086)
中心(32057)
财经(31103)
研究所(29366)
(28976)
(28627)
经济学(27540)
经济学院(25337)
(25326)
(24583)
师范(24235)
北京(23940)
农业大学(23610)
基金
项目(142352)
科学(113141)
基金(106956)
研究(99342)
(94786)
国家(93923)
科学基金(80811)
社会(68211)
社会科(64606)
社会科学(64593)
基金项目(57719)
(54961)
自然(52374)
自然科(51223)
自然科学(51206)
自然科学基金(50362)
(46652)
教育(44597)
资助(42461)
编号(37327)
(32468)
重点(31589)
(30722)
(29806)
国家社会(29306)
成果(28733)
创新(27867)
教育部(27864)
科研(27759)
人文(27224)
期刊
(91415)
经济(91415)
研究(53292)
(46920)
中国(36997)
学报(36510)
科学(32436)
农业(30815)
大学(27878)
(27096)
学学(27023)
管理(23906)
(21386)
金融(21386)
业经(19033)
财经(15696)
经济研究(14163)
(13337)
(13318)
问题(13232)
教育(13138)
技术(12845)
(11874)
业大(10479)
农村(9780)
(9780)
农业大学(9353)
农业经济(9311)
科技(9217)
商业(9169)
共检索到280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璐  李景刚  钟爱嘉  陈泽淦  李颖妍  
研究目的:厘清村民认知错觉内涵,分析认知错觉对村民留用地安置意愿的影响,为破解留用地安置困局提供政策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产权认知错觉显著抑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尤其是禀赋效应的存在,使村民在留用地使用上利益导向突出,阻碍了村民接受留用地安置方案;(2)锚定效应引致村民对留用地价值产生认知错觉,继而显著遏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3)正面的政府动机刻板印象,即村民在冲突经历、公平程度、认可度方面对基层政府和村委的正面评价,显著促进了村民留用地安置决策进程。研究结论:亟需重视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工作障碍,应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地提升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重塑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消融村民对政府的负面刻板印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广琯  
中国农村治理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互相促进。提高村民政治参与水平有利于巩固村民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使用辽宁省8市74村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线性概率模型分析村民对村干部的政绩评价如何影响其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投票意愿。本文使用村民对村干部五方面工作业绩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对村干部政绩评价的指标,研究发现政绩评价与村民投票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当政绩评价是正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提升,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支持现任干部当选;当政绩评价是负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下降,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反对现任干部当选。上级加强对村委会的支持与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有效改善村民对村干部的政绩评价,将可以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广琯  
中国农村治理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互相促进。提高村民政治参与水平有利于巩固村民自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使用辽宁省8市74村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线性概率模型分析村民对村干部的政绩评价如何影响其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投票意愿。本文使用村民对村干部五方面工作业绩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对村干部政绩评价的指标,研究发现政绩评价与村民投票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当政绩评价是正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提升,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支持现任干部当选;当政绩评价是负面时,随着政绩评价的下降,村民投票意愿上升,倾向于反对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理政  叶裕民  
村民更新意愿是城中村更新的首要因素,其本质是风险决策行为。借鉴前景理论,基于广州25个城中村的685份村民问卷数据,运用定序Logit模型对更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的确权能够显著提升更新意愿,而房屋层数对更新意愿具有负面影响,二者作为资产性因素发挥作用;村民对政府、市场与村集体的信任以及"村改居"情况对更新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它们作为预期性因素产生影响;同时,村庄类型变量对宅基地确权情况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基于访谈结果,论文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建议城中村更新对宅基地全面颁证确权,培育村民的正向信任,推广"村改居"政策,并对刚性村与弹性村分类施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紫洪  张洋  龙昭宇  尹昌斌  张艳清  孟追  
[目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对于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村规民约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探讨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建立激励村民参与的自治机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吉林、山东、甘肃756户村民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规民约对村民生活垃圾处置出资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出资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规范式”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过程中,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置必要性认知起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63%;(3)村民的环境满意度正向调节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村民环境满意度越高,“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力更强。[结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优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环境满意度、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醒男  
本文把普遍存在于珠三角地域的社区型股份合作企业发展 ,作为观察村民自治历史变迁的视角 ,通过对村民自治功能的讨论 ,从中揭示广州市村民自治存在的合理性 ;指出村民自治组织与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正逐步走向融合 ,而且这种融合将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在乡村社会治理上的制度安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帅  
基于3 844个农民样本数据,对选举效能感及其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选举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73.78分,且横向上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得分依次为76.76、72.57和73.03分;农民选举效能感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026、0.022、0.043和0.017,即农民的选举效能感越高,其参加村民自治的概率越大,自治的有效性就会越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春节长假期间,北京的电视媒体播报了海淀区北坞村作为城乡一体化试点改造的新闻。一位老太太握着前去该村调研的市委书记刘淇的手,大声地说:"我是快90岁的人了,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不能住上楼房啊!"刘淇说:"能,这个愿望肯定能实现。"后来得知,这个老太太是北坞村87岁的老党员张淑清。张大妈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每月有1000余元的退休金和生活补助。而那天市委书记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利娜  赵霞  
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制度环境会改变个人偏好及行为,但当前关于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对制度环境的重视不够。基于多中心治理等相关理论,文章利用京津冀三省市1485个村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逐步法、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KHB模型深入探讨了制度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整治制度环境、村民自治制度环境可以激励村民自愿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其中,环境收益感知、社区认同是制度环境与村民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因此,营造政府、企业、村"两委"全体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村民能民主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环境,对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至关重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风波  张立耀  熊刚初  
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对广州市农村医疗保障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广州市农民的医疗保障意愿。总体而言,广州市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医疗保障范围有待扩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平  卢福营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涤湘   简慧敏   楚晗  
在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城市边缘地区村民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论文以广州小洲村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了生态保护区设立对邻近村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在逐渐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使村民的生计方式、社会关系和生活体验发生改变,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共同影响着村民的地方感。村民的地方感不仅受到地方变化影响,还受到其自身过往经历及人际关系产生的时空对比心理的影响。对比后产生的相对获得感更有利于积极地方感的构建,消极地方感则与对比后产生的相对失去感有关。时空对比机制的提出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村民不同地方感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和维护村民的积极地方感,进而更好地平衡生态区的保育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紫洪  张洋  龙昭宇  尹昌斌  张艳清  孟追  
[目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对于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村规民约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探讨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建立激励村民参与的自治机制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9—11月对吉林、山东、甘肃756户村民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规民约对村民生活垃圾处置出资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1)“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出资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规范式”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过程中,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置必要性认知起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63%;(3)村民的环境满意度正向调节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村民环境满意度越高,“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力更强。[结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优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环境满意度、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仁福  王宇  张林秀  刘承芳  易红梅  
"一事一议"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旨在鼓励村民参与村级公共投资决策的一项制度安排。笔者使用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村级调查面板数据,探究"一事一议"是否有助于村集体实施村民最需要的公共投资项目以及"一事一议"对村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集资集劳数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村集体实施村民最需要的公共投资项目,且提高了村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向村民所筹集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以及筹劳数量。笔者依据该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在对政策认知影响农户响应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意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说,并运用有序Probit计量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1)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中的农户认知可具体显化为农户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该政策收益的未来预期以及对参与该政策难易程度的评估3个维度。(2)农户对政策内容的了解程度、认为政策会给自身带来预期收益以及认为可以较为容易地参与政策均对农户响应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农户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政策认知程度较低。(3)为提高农户供给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响应意愿,应在试点地区加大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的宣传和讲解,让农户形成良好的政策收益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