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3)
2023(14876)
2022(12793)
2021(11820)
2020(10024)
2019(22777)
2018(22183)
2017(42513)
2016(23263)
2015(26040)
2014(25635)
2013(25235)
2012(22954)
2011(20593)
2010(20587)
2009(18863)
2008(17317)
2007(14929)
2006(12923)
2005(11115)
作者
(68141)
(56350)
(56023)
(53105)
(35579)
(27202)
(25415)
(22233)
(21638)
(19949)
(19275)
(18902)
(17732)
(17651)
(17502)
(17271)
(17220)
(16794)
(16066)
(16054)
(14204)
(13703)
(13696)
(12799)
(12792)
(12539)
(12477)
(12338)
(11346)
(11326)
学科
(85395)
经济(85297)
管理(63995)
(63671)
(52789)
企业(52789)
方法(41532)
数学(36369)
数学方法(35997)
中国(27854)
(26963)
金融(26962)
(25251)
银行(25179)
(24273)
(23868)
(23665)
业经(20233)
(19618)
地方(18871)
(17812)
理论(16730)
(16558)
贸易(16546)
农业(16526)
(16101)
(15870)
财务(15803)
财务管理(15782)
企业财务(15057)
机构
大学(321363)
学院(321144)
管理(126328)
(123842)
经济(121107)
理学(110808)
理学院(109590)
管理学(107567)
管理学院(107042)
研究(106167)
中国(82175)
科学(69029)
(67510)
(59516)
(55137)
业大(53993)
(53637)
研究所(49769)
中心(49692)
农业(47250)
财经(45481)
(44915)
北京(42096)
(41490)
(41057)
师范(40516)
(38273)
(37307)
经济学(37273)
技术(35198)
基金
项目(230380)
科学(179263)
基金(165743)
研究(163333)
(146814)
国家(145578)
科学基金(124106)
社会(101557)
社会科(96369)
社会科学(96342)
(91776)
基金项目(89131)
自然(83050)
自然科(81134)
自然科学(81111)
自然科学基金(79653)
(77215)
教育(75611)
资助(67925)
编号(66251)
成果(52027)
重点(51937)
(49590)
(48820)
(48755)
课题(45719)
创新(45505)
科研(44611)
计划(43440)
大学(42471)
期刊
(125061)
经济(125061)
研究(89649)
中国(59207)
学报(58501)
(52854)
科学(50442)
大学(43261)
管理(43011)
学学(41098)
(40026)
(37817)
金融(37817)
教育(36438)
农业(36005)
技术(26307)
财经(21527)
业经(21224)
经济研究(20764)
(18328)
(18289)
科技(16968)
问题(16238)
业大(15898)
理论(15811)
(15705)
图书(15400)
实践(14624)
(14624)
技术经济(14578)
共检索到453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吴卫星  
已有关于金融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聚焦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经济特征等近因,但对可干预个体特征的讨论有所不足。本文基于CFPS2018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普通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居民认知能力对其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居民的认知能力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其金融素养;(2)认知能力在居民之间存在群体性差异,即学历越高的人认知能力越高,女性的认知能力低于男性,高年龄组人群的认知能力低于低年龄组人群;(3)互联网学习是居民认知能力影响其金融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研究结论表明,为了提高全社会的金融素养,有必要加强居民认知能力的训练,并且这种训练需要考虑群体的差异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普及有助于社会内生性提高金融素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文冬  赵呈领  
在当今信息时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元认知能力以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之间有何关系?我们应如何利用提高信息素养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针对这些现实的问题,本文从信息素养与元认知能力的内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强身   刘佳利  
从共同富裕的视域出发,阐述数字时代下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和传导路径,并利用CHFS (2019)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东中部地区、非高等教育群体以及低收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居民金融素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数字金融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时代的共同富裕目标,应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完善金融体系,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增加居民金融资产投资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姿  罗荷花  
运用2014年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会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房产、无风险金融资产、风险性金融资产、家庭总资产及净资产。通过比较估计系数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房产、净资产和总资产的影响较金融资产的影响更大,同时我们还发现房产在家庭总资产和净资产中的占比极高。通过基于样本分类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素养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在区域、家庭总资产规模、户口以及年龄方面都具有差异性。而通过对金融素养的构成分类分析,发现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对家庭资产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锟  李鸿波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昱薇  文学国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市场不稳定现象的频发,研究人员对影响个人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因素越来越重视。文章主要分析影响个人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变量因素,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不是重要的影响变量,但是金融素养和风险认知水平对投资偏好有重要影响。此外,风险认知水平也受到金融素养和性别的影响,但婚姻状况不会对风险认知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涛  谢婷婷  王宇帆  
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CHARLS数据,构建金融资产选择因素模型,重点研究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度量的认知能力与社会互动水平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风险金融资产的高信息密度,基础数学计算能力对风险金融资产持有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记忆力无论在全样本还是区分人群样本中均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与内在的认知能力相比,外在的社会互动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老年家庭的风险资产持有。该结论对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养老保障体制中"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普及金融素养教育以及金融机构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吴宜真  
数字金融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体现金融素养的新维度和新领域,也是在微观层面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yons和Kass-Hanna对数字金融素养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利用1 506位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构成维度,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由金融知识、数字知识、数字金融可得性意识、数字金融参与性意识、数字金融使用技能和数字金融维权意识等六个维度构成;性别、教育水平、经管课程学习、个人收入、身体健康水平、家庭财商培养和家庭金融氛围等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年龄因素对居民数字金融素养存在负向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数字金融素养理论的应用边界,丰富了中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可以为提升我国居民数字金融素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甜甜  薛晴  
本文运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的数据,借助Probit和Order Probit模型,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居民养老资产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居民养老资产配置具有正向影响。从影响机制来看,风险态度在金融素养对养老资产配置的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中介效应。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居民应提升自身金融素养,积极优化养老资产配置。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红玉  李玉海  胡潜  张强  刘莉  
从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代表着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模式从去情境化的普适技能范式转向到情境化能力的实践范式。文章从信息素养核心要素和认知能力构建的双重维度,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对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影响,为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提供新思路。文章以ILT(Information Literacy Test, ILT)为评估工具,从总分、信息素养核心要素和信息素养认知能力3个角度,对比分析了两种教学方案在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案都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基于《标准》的教学方案在短期记忆和事实知识获取方面更有效;基于《框架》的教学方案提供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将学习者引入更情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验中,促进了信息素养技能的培养和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锟  吴卫星  
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被认为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我国使用信用卡家庭的占比并不高。使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城镇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与居民信用卡使用之间的关系。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是影响居民家庭信用卡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居民家庭使用信用卡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在选择信用卡时会进行对比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户主学历、家庭净财富和收入与居民信用卡使用显著正相关,而户主年龄与信用卡使用显著负相关。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信用卡使用和选择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推广信用卡使用,进而推动消费,应该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以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基于PISA金融素养测评框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和农村居民的实际特点,构建针对中国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总体上呈现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递减的趋势,在金融素养不同方面的得分差异也较大,并存在区际差异;农村居民的个人受教育程度、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非农程度和风险偏好程度越高,金融素养越高;河南省和贵州省的男性居民的金融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朱涛  林璐  张礼乐  
国际上居民金融素养研究已广泛展开。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多层次知识点研究表明: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处于国际中等水平,对经济金融知识了解程度的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得益于社会实践经验,居民对复利和通货膨胀知识了解程度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但对风险分散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尤其对同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认知不清,具体表现在对实现分散化投资效益的长期投资理念严重缺失。面临金融监管制度性缺位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保护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普及金融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才是最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