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3)
- 2023(12911)
- 2022(10920)
- 2021(10190)
- 2020(8674)
- 2019(20169)
- 2018(19835)
- 2017(36859)
- 2016(20892)
- 2015(24028)
- 2014(24370)
- 2013(23362)
- 2012(21493)
- 2011(19244)
- 2010(19192)
- 2009(17260)
- 2008(16978)
- 2007(15101)
- 2006(12529)
- 2005(10970)
- 学科
- 济(82181)
- 经济(82104)
- 管理(57759)
- 业(56191)
- 方法(46443)
- 企(45852)
- 企业(45852)
- 数学(42251)
- 数学方法(41739)
- 财(25385)
- 中国(24711)
- 农(21353)
- 教育(20887)
- 学(16514)
- 业经(15911)
- 理论(15708)
- 务(15523)
- 财务(15476)
- 财务管理(15440)
- 贸(14956)
- 贸易(14950)
- 企业财务(14712)
- 农业(14582)
- 易(14539)
- 地方(14305)
- 技术(13678)
- 制(12868)
- 和(11445)
- 环境(10991)
- 银(10861)
- 机构
- 大学(295285)
- 学院(290413)
- 济(115593)
- 经济(113208)
- 管理(113052)
- 理学(99403)
- 理学院(98340)
- 管理学(96500)
- 管理学院(95951)
- 研究(91755)
- 中国(63246)
- 京(61057)
- 科学(54436)
- 财(52964)
- 范(45270)
- 师范(44891)
- 所(44017)
- 中心(43442)
- 财经(43417)
- 农(43333)
- 江(42767)
- 业大(41598)
- 研究所(40195)
- 经(39637)
- 北京(38228)
- 师范大学(36699)
- 教育(36627)
- 经济学(36431)
- 农业(34204)
- 州(33480)
- 基金
- 项目(199015)
- 科学(159614)
- 研究(149491)
- 基金(144301)
- 家(123975)
- 国家(122889)
- 科学基金(107040)
- 社会(94448)
- 社会科(89545)
- 社会科学(89522)
- 省(78936)
- 教育(77630)
- 基金项目(75863)
- 自然(68842)
- 划(67920)
- 自然科(67316)
- 自然科学(67298)
- 自然科学基金(66119)
- 编号(62178)
- 资助(59661)
- 成果(51294)
- 部(46702)
- 重点(45777)
- 课题(44793)
- 发(42540)
- 创(41939)
- 教育部(41290)
- 大学(39014)
- 人文(39009)
- 创新(38980)
- 期刊
- 济(111992)
- 经济(111992)
- 研究(87064)
- 教育(58625)
- 中国(56875)
- 财(42459)
- 学报(41556)
- 科学(37992)
- 管理(37940)
- 农(36399)
- 大学(33231)
- 技术(30436)
- 学学(29959)
- 农业(24915)
- 财经(21519)
- 融(21218)
- 金融(21218)
- 经济研究(18543)
- 经(18374)
- 业经(18266)
- 统计(15796)
- 职业(15346)
- 问题(15340)
- 策(14292)
- 技术经济(14270)
- 业(13722)
- 决策(13013)
- 理论(12926)
- 版(12900)
- 商业(12610)
共检索到411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晓云 杜丽群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经典明瑟方程,在利用认知能力对个人受教育年限进行质量调整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认知能力和质量可比的受教育年限对个体劳动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综合认知能力、质量可比的教育对个体收入具有显著正影响;(2)不同类型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算术推理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对提高个体收入的作用更大;(3)对于不同的收入群体,教育和认知能力对收入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两者对于低收入者的作用更大;(4)并且,上述结论在调整样本范围和考虑可能的内生性与选择性偏误后,依然具有较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珺子 王小军
学校如何培育高素质人才、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个人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是当今经济学家和教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微观实证研究,探索人力资本的核心部分即如何通过教育提升个人能力,进而分析影响收入的作用机理;并分别估计个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发现学校教育主要培养了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主要从工作中获得;对于男性来说,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更显著,而女性则是认知能力。最后,本文分别从个人、学校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珺子 王小军
学校如何培育高素质人才、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个人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是当今经济学家和教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微观实证研究,探索人力资本的核心部分即如何通过教育提升个人能力,进而分析影响收入的作用机理;并分别估计个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发现学校教育主要培养了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主要从工作中获得;对于男性来说,非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更显著,而女性则是认知能力。最后,本文分别从个人、学校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褚佳
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以经3PL模型调整的认知能力测试标准化得分为被解释变量,实证考察了周一至周五及周末补课时长对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示:周一至周五补课时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周末补习时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课外补习 认知能力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良焜 鞠高升
通过对 1996~ 2 0 0 0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本文对中国教育明瑟收益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统计性检验 ,证实了女性高于男性。另外 ,采用剔除工龄对收入影响的方法 ,本文讨论了利用男女混合数据得出的明瑟收益率不在利用分性别数据得到的明瑟收益率之间的原因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益率 性别差异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龚欣 李贞义
学前教育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很少有实证研究考察学前教育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我们认为,人力资本模型中的"能力"除认知能力外还应包括非认知能力。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了学前教育经历对我国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机会的获得存在不平等性,受小学前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年限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经历对初一和初三学生的思维开通性、自律性和朋友质量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影响,对消极情绪性具有降低效果。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伊雯 叶晓梅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同伴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用大五人格框架下的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与尽责性来衡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良好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学习努力刻苦或想上大学)会对青少年的尽责性、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降低青少年的神经质水平。相反,不良同伴的比例更高(即好朋友多数都逃课、经常上网吧、早恋)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还发现同伴表现的优化会对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则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和学校应把握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交友管理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正确交友。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认知能力 同伴效应 交友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创业决策 创业收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陆远权 蒙媛 陈莉
我国扶贫战略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据此,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举。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严谨性、外向性、顺同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五大维度构建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系统考察非认知能力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显著地纾解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且非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农户发生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概率依次降低28.54%和20.89%。此外,上述五大维度对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影响作用不一。通过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户主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农户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男性户主和高教育水平的农户相对贫困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和社会资本缓解客观相对贫困,而通过非农就业缓解主观相对贫困。以上研究结论为减轻农户相对贫困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解释与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洋 刘雪瑾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认知能力对中国家庭创业意愿和创业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两个维度来衡量认知能力,本文发现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创业意愿并增加了创业收入,这一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对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字词识记能力对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创业决策和创业收入有显著正影响,而数学能力对40岁以上人群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字词识记能力和数学能力对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社会资本效应和信息效应。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创业决策 创业收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要要
基于2014-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考察教师支持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教师支持(学业支持、情绪支持和关系支持)对学生非认知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即教师支持能够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因变量、考虑到情境效应和关联效应,以及应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保持足够的稳健性。进一步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教师支持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促进非认知能力发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完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激励教师给予学生支持;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行为表现,与学生及其家长密切沟通,为学生提供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应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争取教师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盛卫燕 胡秋阳
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为深入分析长期备受关注的技能溢价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本文首次选取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视角,分析了个体能力特征对我国技能溢价的影响。基于CFPS2010-2016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认知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但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并不稳定且不显著;非认知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低技能劳动收入,还可以显著提升技能溢价水平;经控制选择性偏差与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各类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而就非认知能力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发现非认知能力可通过职业选择偏好效应影响技能溢价,社会资本效应并不显著。以上发现和认识,对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及协调各类劳动技能积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技能溢价 机制检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易福金 余露芸 周天昊 严斌剑 王艳君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温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相对于青年群体来说,中老年人是社会经济决策的主要群体,因此他们的认知水平稳定对于家庭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高温对于中老年人的认知不仅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还具有短期的滞后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北方中温带地区的农村中年女性更易受到高温的负面影响。本文提供的高温对中老年认知影响证据可为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极端高温频发的趋势,提升中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温 认知能力 中老年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国涛 段君 刘子訸
明瑟收入方程自明瑟1974年提出以来,由于其简洁性、可控性及易操作性,被学者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本对收入影响的研究,明瑟方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基于众多学者对明瑟方程的改进和思考,本文从截面数据和跨时期数据两个角度提出一些对明瑟方程进一步改进的思路,以期使明瑟方程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
明瑟方程 截面数据 跨时期数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斌 云如先
教育是推动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先导。采用1960—2020年159个国家和地区认知技能国际可比数据库,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于经济长期增长不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教育质量对于所有时期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依靠高阶人力资本累积推动经济增长。在高收入发展阶段,提升高技能学生占比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以教育的经济价值视角观之,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技能的实质性发展。通过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实现人口整体技能水平和高技能人口占比的“双提升”,是推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此过程中,应以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心,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尽快构建教育全过程增值评价与国民技能全生命历程跟踪监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教育发展何以强国——基于1960—2020年认知技能国际可比数据的实证分析》
包含认知能力的教育回报率估计——基于CHIP200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非认知能力与工资性收入
父母教育期望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端服务业发展与技能溢价:基于非认知能力的微观机理解析与实证检验
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城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非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期望与子代学业成绩——基于CEPS追踪数据的经验分析
认知能力和中国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留守、随迁与农村儿童认知能力——基于CEPS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
父母参与如何影响流动儿童认知能力——基于CEPS基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