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6)
- 2023(13288)
- 2022(10964)
- 2021(10064)
- 2020(8445)
- 2019(18514)
- 2018(18282)
- 2017(34994)
- 2016(18773)
- 2015(19834)
- 2014(19398)
- 2013(19250)
- 2012(17601)
- 2011(15447)
- 2010(15327)
- 2009(14392)
- 2008(14682)
- 2007(13416)
- 2006(11634)
- 2005(10328)
- 学科
- 业(85306)
- 济(77475)
- 经济(77270)
- 企(77104)
- 企业(77104)
- 管理(69515)
- 方法(34364)
- 业经(28265)
- 农(27596)
- 财(27037)
- 数学(25854)
- 数学方法(25675)
- 技术(20524)
- 务(20201)
- 财务(20188)
- 财务管理(20168)
- 中国(19977)
- 农业(19937)
- 企业财务(19212)
- 制(16641)
- 理论(14763)
- 策(14617)
- 划(14424)
- 和(14245)
- 技术管理(13777)
- 贸(13730)
- 贸易(13720)
- 学(13632)
- 易(13359)
- 地方(12702)
- 机构
- 学院(268443)
- 大学(263807)
- 济(112448)
- 经济(110524)
- 管理(108738)
- 理学(94719)
- 理学院(93746)
- 管理学(92373)
- 管理学院(91885)
- 研究(86056)
- 中国(67168)
- 农(55445)
- 科学(54384)
- 京(53858)
- 财(52340)
- 业大(44696)
- 农业(43950)
- 所(43689)
- 财经(41823)
- 江(40591)
- 研究所(39797)
- 中心(39496)
- 经(38112)
- 经济学(33784)
- 北京(32841)
- 州(31585)
- 商学(31402)
- 商学院(31126)
- 财经大学(30905)
- 经济学院(30617)
- 基金
- 项目(182850)
- 科学(146071)
- 基金(135704)
- 研究(127917)
- 家(120511)
- 国家(119401)
- 科学基金(103486)
- 社会(86304)
- 社会科(81048)
- 社会科学(81021)
- 省(73276)
- 基金项目(72652)
- 自然(68589)
- 自然科(67178)
- 自然科学(67157)
- 自然科学基金(66119)
- 划(60354)
- 教育(56881)
- 资助(53197)
- 编号(48122)
- 创(44597)
- 业(42994)
- 重点(40823)
- 创新(40753)
- 部(39793)
- 发(39139)
- 成果(36836)
- 国家社会(35890)
- 科研(35228)
- 计划(34557)
- 期刊
- 济(124256)
- 经济(124256)
- 研究(74069)
- 中国(52236)
- 农(51731)
- 学报(46481)
- 管理(45101)
- 财(43759)
- 科学(43353)
- 大学(35142)
- 农业(34928)
- 学学(33985)
- 融(24622)
- 金融(24622)
- 业经(23051)
- 技术(22096)
- 财经(21511)
- 业(21205)
- 教育(21147)
- 经济研究(19958)
- 经(18567)
- 问题(16175)
- 技术经济(15673)
- 科技(15353)
- 版(14354)
- 商业(13715)
- 现代(13288)
- 财会(12519)
- 业大(12291)
- 世界(12257)
共检索到39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富强 高依晨 陈耘 胡伟
旺盛的创业激情、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宽松的创业氛围并不意味着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超过90%的新创企业3年之内就面临破产清算,创业失败成为创业过程的必然现象,如何构建失败恢复与应对超越的积极认知机制并让创业者再次创业,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既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韧性,又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者均源于创业者认知灵活性,因此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是认知灵活性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业者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重燃创业激情。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基于319份多时点配对数据,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2)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在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分别调节认知灵活性对创业韧性、成功预期的直接影响作用;(4)社会支持调节认知灵活性通过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以失败为契机,从自身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学习及外部社会支持进行二次创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曼娜 王佳桐 阙明坤
双创竞赛作为一种具有实战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针对双创竞赛能否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这一问题,以505名高职院校学生为样本,探究认知灵活性和创业警觉性在双创竞赛和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双创竞赛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认知灵活性和创业警觉性不仅在双创竞赛和创业意愿之间产生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双创竞赛和创业意愿之间构成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应开展政校企合作,举办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创竞赛;优化双创教育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创建双创竞赛信息平台,训练学生创业警觉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瑞尧
随着新时代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大力推广普及国内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创业人口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创业过程艰难,成功有赖于创业主体的自身能力、社会环境及宏观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增加创业主体的韧性与最终成功率,促进国家产生结构变革与经济市场活跃。由刘蕾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基于青年公益创业能力提升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一书,立足于公共支持政策体系,对创业者自身潜在能力发掘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对其的全面塑造进行探索与论述,通过实际调查与量化分析对青年公益性创业工作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我国公益创业事业的高效、实质发展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学军 王春国
本文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将中国科技创业园区中的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遭遇挫折的创业者所面临的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重点分析创业激情的中介作用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形成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压力是促使创业者产生创业退出意愿的重要前因变量;创业激情负向中介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作用,即创业压力抑制了创业激情,而受到抑制的创业激情则强化了创业退出意愿;社会支持弱化了创业压力对创业退出意愿的正向影响,同时也缓解了创业压力对创业激情的负向影响,进而对创业激情的中介效应产生调节作用,并且在不同强度的社会支持下,创业激情的条件中介效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弥补了创业退出研究的理论文献,对促进创业者在"双创"环境下的成功创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李梦莹
本研究基于心理韧性理论模型,探索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通过影响创业韧性进而促进创业成功的作用过程。通过对229位创业者样本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1)创业韧性对创业成功有积极影响;(2)创业经验和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影响创业韧性进而影响创业成功;(3)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创业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创业韧性对创业成功越重要。本研究将心理学中的韧性理论框架应用于创业领域,将心理学与创业学研究相结合,结果证实了促进创业成功的路径是正确看待并利用创业经验,完善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者韧性能力,为在不确定环境下实现创业成功提供指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瑞 冯燕 孙山
认知灵活性是大学生创业心理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作用突出。以943名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验证了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警觉性在影响机制中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警觉性不仅在认知灵活性和创业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在认知灵活性和创业意向之间构成链式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揭示了认知灵活性作用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内在机制,对于丰富创业教育理论、改进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国学
创业韧性是个人在面对创业逆境、压力和不确定状况时有效运作的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对于创业理论研究与大众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梳理了创业韧性、韧性以及创业研究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创业韧性的概念、测量与维度、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同时从创业韧性量表的开发、创业韧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和创业韧性应对——品味作用的探索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业韧性 创业 创业成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褚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过程和行为的研究逐渐取代了创业者人格特质的研究,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创业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经营活动,而是一种基于机会的创业家行为,是不确定性条件下创业家与环境互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复杂过程。本文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非均衡市场条件下创业过程中灵活性决策的期权价值,并结合具体的算例对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创业过程 灵活性决策 实物期权 不确定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思因 朱锦鸿 杜海东
基于成败归因与经验学习理论,构建失败学习调节下失败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珠三角区域155份有创业失败经历创业者的一手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失败学习作为调节变量,加强了稳定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但削弱了可控性归因与内部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正向促进。相应的管理启示对创业者的进一步创业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成败归因 失败学习 再创业意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林 宫秀双 卢健飞 张博 王苗苗
为了深入探讨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心理账户的视角构建了消费预期对消费意愿的影响模型,并分析了心理账户灵活性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收集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分析,本研究发现宏观经济预期、收入预期和物价走势预期等消费预期维度都正向影响着居民消费意愿,而突发事件预期则负向影响着居民消费意愿,并且心理账户灵活性在消费预期和消费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此外,不同的消费预期维度以不同的强度影响着居民心理账户的灵活性,进而影响其消费意愿,其中,突发事件预期对居民消费意愿的负向影响程度要强于其它消费预期维度的正向影响,因此突发事件预期是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偏低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更深刻地...
关键词:
消费预期 心理账户的灵活性 消费意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秀娥 王超
基于经验学习理论,探究创业失败经验如何通过创业失败学习影响创业者连续创业意愿,以及市场动荡性的调节作用。对176位有失败经历的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创业失败经验对创业失败学习和连续创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失败学习在创业失败经验与连续创业意愿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市场动荡性负向调节创业失败学习与连续创业意愿的关系,即市场动荡性越高,创业失败学习与连续创业意愿间的关系越弱。研究结论对于拓展创业失败经验与连续创业意愿研究、帮助创业者从失败中复原,以及激励连续创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慧慧 黄莎莎 孙俊华 冯潇
创业幸福感不仅取决于个体因素,还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社会支持、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提升创业幸福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是社会支持提升创业幸福感的关键路径;社会支持通过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提高了创业绩效,进而积极影响创业幸福感。本文将社会支持和个体因素共同纳入创业幸福感的讨论框架中,为创业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颖和较为全面的视角,特别是在我国更重视亲友、伙伴等“强关系”的社会情境使得本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慧慧 黄莎莎 孙俊华 冯潇
创业幸福感不仅取决于个体因素,还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社会支持、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提升创业幸福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绩效是社会支持提升创业幸福感的关键路径;社会支持通过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提高了创业绩效,进而积极影响创业幸福感。本文将社会支持和个体因素共同纳入创业幸福感的讨论框架中,为创业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颖和较为全面的视角,特别是在我国更重视亲友、伙伴等“强关系”的社会情境使得本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雪艳 段锦云
文章对创业者个人主动性与创业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个人主动性与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问卷,对获取的预测数据和正式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存在关系社会网络和利益社会网络共存的二元制模式;②创业者的个人主动性在获取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任务主动应对维度扮演重要角色;③社会网络本身对社会支持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光文 刘青青
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辅助企业获取知识、信息,进而丰富研发资源。同时,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加速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流程创新,基于数字平台优化企业商业模式。实践中,对技术创新具有较强依赖性的科创企业会频繁遭受不确定性事件的冲击。因此,如何应对数字化情境下涌现的“数字化悖论”,实现有韧性的可持续创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危机管理三阶段模型,结合动态能力、创新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相关理论搭建分析框架,对企业创新韧性构成要素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企业创新韧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化情境中,管理者需要对常规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进行统筹,在知识、能力等要素开发与探索间寻求平衡;在注重创新的稳定性时,培育数字化协同能力并开展分布式创新;在注重创新的灵活性时,培育数字化感知能力并开展颠覆式创新。由此,根据不同战略定位与实践需求,企业应设计合理的管理与决策模式以激活创新韧性。
关键词:
创新韧性 二元视角 危机管理 数字化情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