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6)
2023(9963)
2022(8218)
2021(7671)
2020(6473)
2019(14483)
2018(14183)
2017(26869)
2016(13876)
2015(15531)
2014(14796)
2013(14219)
2012(12686)
2011(11369)
2010(12079)
2009(11471)
2008(10067)
2007(9071)
2006(7964)
2005(7095)
作者
(37415)
(31139)
(30750)
(29243)
(19832)
(14753)
(13738)
(11869)
(11718)
(11122)
(10610)
(10601)
(9927)
(9821)
(9721)
(9409)
(9220)
(9089)
(8905)
(8562)
(7664)
(7607)
(7456)
(7111)
(7047)
(6881)
(6864)
(6793)
(6235)
(6232)
学科
(54310)
经济(54272)
(48182)
管理(45071)
(42489)
企业(42489)
(25843)
金融(25843)
方法(25678)
(23325)
银行(23304)
数学(22770)
(22637)
数学方法(22241)
中国(21824)
技术(20584)
(14146)
业经(13799)
(13657)
技术管理(13345)
(12779)
地方(12239)
理论(11771)
中国金融(11122)
农业(9899)
(9752)
财务(9709)
财务管理(9695)
(9468)
贸易(9454)
机构
学院(186765)
大学(183365)
(78413)
经济(76767)
管理(76009)
理学(65567)
理学院(64923)
管理学(63560)
管理学院(63213)
研究(58528)
中国(51331)
(37636)
(35168)
科学(33990)
中心(29690)
(28190)
(27940)
财经(27829)
(26342)
业大(25681)
(25317)
研究所(25279)
经济学(24311)
北京(23787)
(23416)
技术(22305)
(22215)
师范(21975)
经济学院(21889)
(21317)
基金
项目(126728)
科学(101665)
研究(94688)
基金(91310)
(78984)
国家(78338)
科学基金(69098)
社会(60729)
社会科(57931)
社会科学(57915)
(52536)
基金项目(47637)
教育(44679)
自然(43998)
自然科(43177)
自然科学(43172)
(42781)
自然科学基金(42429)
编号(37980)
资助(37349)
(33496)
创新(30323)
成果(29542)
重点(28919)
(27979)
(27148)
课题(27059)
国家社会(25232)
项目编号(23951)
大学(23904)
期刊
(81135)
经济(81135)
研究(54685)
中国(42265)
管理(31982)
(31900)
金融(31900)
(27210)
科学(24677)
教育(24526)
学报(24091)
(23897)
技术(22216)
大学(19357)
学学(18230)
农业(15796)
经济研究(13764)
财经(13642)
业经(13153)
科技(12314)
技术经济(12265)
(11798)
(11216)
统计(10585)
(9752)
(9605)
论坛(9605)
问题(9286)
决策(8815)
职业(8700)
共检索到28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晓如  
大模型技术掀起了人工智能第四次革命浪潮,金融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是大模型技术落地应用的沃土。本文深度剖析认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新技术作为新生产力对金融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大模型时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研究认为,大模型为金融应用场景带来新的机会,在智慧营销、智能服务、智慧运营、智能风控四个层面将率先得以落地应用。大模型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应用中应特别注意数据安全等技术伦理问题,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可优先从相对稳定的高价值场景切入,把握机遇,守正创新。本文为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战略安排、落地路径提供了经验依据,对于金融机构抓住大模型发展机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谈嵘  韩晓宇  邵一凡  
区块链应用于金融监管的技术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网络可以推动金融跨境转账业务进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结算和货币流通,更有利于各行业中心化机构达成共识,形成全球商业生态圈,降低运营成本,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P2P跑路事件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而区块链数据存储具有的自校验性、不可篡改性以及智能合约,为金融行业的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落地,以数字信息作为信用背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祖佑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基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加速启动,成为我国稳投资、调结构、扩内需的重要引擎。农业银行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模式、配套差异化支持政策,持续推进对新基建的支持力度,并以新基建创新技术为引领,推动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及业务经营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征  
一、金融领域新技术应用要求(一)新技术的特性自200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出版标志性著作《Wharton on Manag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以来,新兴技术的识别、跟踪、预测和管理长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认可的"新技术"定义为:"基于科学的,有可能创立一个新行业或者改造一个现有行业的创新"。新技术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创新性。新技术突破原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在创新产品、提升效率等方面较老旧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春红  龙少波  
自主创新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很密集的资金投入,而且随着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的推进,自主创新企业所需的资金呈现出倍增的趋势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实现增长动能的转换。熊彼特的创新原理表明,技术进步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内生增长和新增长理论与模型亦从各个角度证明了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作为落后的国家,技术进步方式一般包括引进式和原发式两大类,也就是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技
关键词: 高新技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北京金控小微公司课题组  
北京金控集团正在构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全市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为参与主体提供信息在线共享、企业在线融资、非标资产在线交易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和源,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扩就业、促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是金融业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多次强调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萍  魏江  王甜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调研,提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金融服务创新过程。在此基础上,以金融服务的独特性为出发点,分析了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与技术创新的差异所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晶  
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大发展是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 (特别是发达经济体 )最显著变化之一 ,但这一变化在传统的IS LM模型中却得不到反映。本文通过金融创新对于交易效率、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金融投资的利率弹性这三条渠道的影响 ,将金融创新纳入IS LM模型。这一方面是弥补传统IS LM模型对现实经济变动反映的不足 ,另一方面也是对金融全球化时代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形式化”的一种努力。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 :长期而言 ,金融创新对产出有促进作用 ;但短期来说 ,金融创新的作用不确定 ,可能对产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一味鼓吹金融创新会有误导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坚持零售银行战略,将总行的战略与广东实际相结合,坚持创新发展,实现了自身稳健经营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广东是我国小微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广东90%以上的市场主体是中小微企业,8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60%以上的投资、5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税收、4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微企业贡献。近年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政策,坚持零售银行战略,将总行的战略与广东实际相结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加大小微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冲  钟昌标  
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实证检验1984—2013年我国的金融政策组合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目的是考察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增长效应显著,其中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而信贷政策是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2)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随着滞后期的推移不断弱化,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3)利率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故而,研究金融政策组合差别化的作用,正确甄选和优化金融政策组合,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贝淑华  王圆  沈杰  
技术创新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但当前林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难,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而探究林业金融支持与林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面影响,林业金融支持力度每提高1%,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0.129%,并且林业金融支持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林业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当地和邻近地区林业技术创新水平都会得到提升;(2)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相邻省份林业技术创新多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聚集特征;(3)林业金融支持影响林业技术创新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与林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其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果,东部沿海地区林业金融对林业技术创新无积极影响。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引导资金进入林业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2)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林业投资策略,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特色融资;(3)加强邻近地区间林业产业合作,形成林业技术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庆安  王文坡  张水娟  
本文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域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加入空间溢出效应,对我国金融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创新在空间上有很强溢出效应,金融深化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抑制作用;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反而产生了消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鑫  李云静  郭凯  
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过程划分为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运用TSC-DEA模型对1998—2016年我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两阶段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整体和区域测度,并计算出了两阶段创新效率的省级分布均值。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保持平稳,科技产出阶段整体效率高于经济产出阶段;科技产出阶段创新效率受地理区位和经济水平影响较大,经济产出阶段创新效率则没有明显区域差异;在科技产出阶段,东部地区双高型省份较多,能够形成区域创新集聚区;在经济产出阶段,各省份创新效率模式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学辉  段小雪  陈思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对空间效应的分解分析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进型创新和模仿型创新上;金融集聚对本地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上。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一乔  赵鑫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了规律性的地域差异,促进作用强度与金融集聚水平成反比。从中介效应看,技术创新在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3.59%。此外,受各地区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为金融集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保持金融集聚在合理发展区间,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