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2)
2023(7024)
2022(5849)
2021(5465)
2020(4444)
2019(9598)
2018(9426)
2017(17686)
2016(9378)
2015(10156)
2014(9502)
2013(8986)
2012(8280)
2011(7489)
2010(7894)
2009(7749)
2008(6643)
2007(5518)
2006(4746)
2005(4149)
作者
(24999)
(21209)
(20867)
(19906)
(13448)
(9969)
(9400)
(8015)
(7902)
(7457)
(7241)
(7221)
(6681)
(6564)
(6410)
(6390)
(6200)
(6180)
(6135)
(5917)
(5186)
(5105)
(4977)
(4904)
(4746)
(4702)
(4619)
(4511)
(4164)
(4157)
学科
(32079)
经济(32035)
管理(26649)
(23934)
(20072)
企业(20072)
方法(12300)
(10081)
数学(9860)
数学方法(9680)
中国(9228)
(9081)
(8381)
业经(8185)
(6949)
金融(6947)
(6883)
贸易(6879)
理论(6855)
农业(6771)
(6694)
(6691)
(6379)
银行(6365)
(6117)
(5804)
财务(5791)
财务管理(5780)
企业财务(5463)
环境(5317)
机构
学院(128677)
大学(127479)
(49375)
经济(48394)
管理(46634)
研究(42995)
理学(40595)
理学院(40094)
管理学(39191)
管理学院(38965)
中国(31963)
科学(26638)
(25948)
(23937)
(21159)
(20618)
中心(19491)
研究所(19404)
财经(19390)
(18744)
(18599)
师范(18561)
业大(18480)
(17727)
农业(16344)
经济学(15739)
北京(15652)
(15595)
(14996)
师范大学(14890)
基金
项目(89284)
科学(71291)
研究(66543)
基金(65453)
(57354)
国家(56876)
科学基金(48872)
社会(43007)
社会科(40641)
社会科学(40632)
(34637)
基金项目(34237)
教育(31371)
自然(31187)
自然科(30519)
自然科学(30508)
自然科学基金(29943)
(29614)
编号(27395)
资助(25660)
成果(22538)
重点(20533)
(19767)
(19218)
(19027)
课题(18903)
国家社会(17967)
创新(17846)
教育部(17292)
(17142)
期刊
(55199)
经济(55199)
研究(36965)
中国(22733)
学报(21098)
(19564)
科学(19490)
(18071)
管理(17265)
教育(16474)
大学(16070)
学学(15225)
农业(13601)
(12036)
金融(12036)
业经(10139)
经济研究(9663)
财经(9388)
技术(9378)
(8176)
(7064)
问题(6782)
(6461)
(6025)
商业(5899)
科技(5821)
现代(5798)
图书(5544)
业大(5491)
国际(5465)
共检索到183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洪洋  
运用隐喻作为分析工具,鉴识支配当前教育实践的认知观,并通过认知观的隐喻转换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若干新的理解和主张。从教育现象入手,通过隐喻分析发现,当代教育理念与实践中表征出系统的认知观危机,其主要表现为:认知是负担,以容器隐喻、计算隐喻和再现隐喻来理解认知;认知无用论则是以惰性知识和方位隐喻为理念基础;认知的创造性缺失表现为对认知理解的生产隐喻和再现隐喻。欲实现认知观危机的转化,应吸收新鲜隐喻:在认知对象理解上,从力学隐喻转化为热量隐喻;在认知过程方面,从计算隐喻转向交互隐喻;在认知目的方面,实现“知识—结构—智慧”创造的隐喻转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芳露  张彩霞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的桥梁。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的分析基础上,就阅读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及隐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倡把认知隐喻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运用隐喻思维,以提升其隐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维  徐文彬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思维。一直以来,教学隐喻都是教学研究者认识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理论"受众"达成教学理解的有效方式。在当前多元教学研究范式并存与融合的趋势下,教学隐喻仍可在教学理论的假设、论证和表述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认知功能。但在使用教学隐喻时,我们应将其与事实的、逻辑的言说方式相结合,尽量避免教学隐喻认知的模糊性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满福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生成的主体隐喻是关于教育理念的诗性的表达。隐喻观照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也以其语言表述上的巨大张力传播和推广着隐喻背后的教学理念。从人是容器到人是动物到人是机器再到人就是人的意义嬗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至少在认识上,教学中的学生正越来越靠近主体或成为主体。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研究手语本质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有声语言和手语中隐喻表达的异同,揭示二者共同的神经基础,有利于阐明手语中隐喻表达的系统性与独特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丽君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银平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王东波   裘靖文   李晓敏   邓三鸿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晓艳  周兢  金立贤  
本文针对早期儿童英语学习态度问题,依据隐喻认知理论,从儿童视角出发,采用诱导隐喻分析(EM A)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态度及倾向。通过736条隐喻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倾向;早期儿童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经验源于自身与环境的接触、互动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突显“近身远物”体验哲学思想;早期儿童英语学习受本土文化影响,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迁移效应。建议国家、幼儿园、家长支持早期儿童双语学习;明确早期双语教学目标,提升早期双语教学质量;培养早期儿童双语双文化思维,为国家未来安全做准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良斌  李雪  
本文选取了习近平主席2014和2015年在国际场合发表的关于经济类主题的六篇演讲作为语料,运用MIP隐喻识别方法,从语篇中识别出12种概念隐喻类型,并引入文化维度对其中的"耕种隐喻"、"疾病隐喻"和"引擎隐喻"进行了分析解读。研究表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中医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构建着我们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习主席演讲中大量使用"耕种隐喻"和"疾病隐喻"探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问题;而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本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引擎"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经验知识领域,也被用来理解和建构经济等抽象概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中国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大量的隐喻,其中人体隐喻概念投射路径主要有"头"、"心"和"手"等。通过分析中国手语和汉语中与人体(头、心、手)相关的词汇隐喻,具体考察手语和汉语中人体隐喻的投射范围、共性和个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隐喻是聋人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并了解聋人和听人认知策略的差异。同时,掌握手语的隐喻规律,也可以使听人的手语学习更加有章可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关晓睿  盛亚军  
本文将生态学中生物群落的概念引入到品牌管理研究中,提出了名牌群落的概念,即某一产业集群空间内相似的名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关系的名牌企业所组成的若干名牌群体,它们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一样,彼此有序协调地聚集形成群落现象。阐述了群聚现象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表现和名牌群落在产业区域内生存的形式。运用生态隐喻的方法,分析了名牌群落衍生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指出名牌群落衍生的实质就是企业群落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典型产业群中名牌群落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对名牌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