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8)
- 2023(11672)
- 2022(9503)
- 2021(9047)
- 2020(7136)
- 2019(16184)
- 2018(15741)
- 2017(29170)
- 2016(15703)
- 2015(17456)
- 2014(16911)
- 2013(16986)
- 2012(15724)
- 2011(14501)
- 2010(14485)
- 2009(13188)
- 2008(12844)
- 2007(11231)
- 2006(9955)
- 2005(8820)
- 学科
- 济(69119)
- 经济(69054)
- 农(49912)
- 业(46555)
- 管理(35490)
- 农业(33031)
- 方法(25838)
- 数学(23825)
- 企(23771)
- 企业(23771)
- 数学方法(23682)
- 中国(21661)
- 业经(19967)
- 贸(15968)
- 贸易(15959)
- 易(15674)
- 制(14485)
- 财(13836)
- 发(12776)
- 地方(12632)
- 农业经济(12456)
- 学(11976)
- 银(10915)
- 银行(10880)
- 发展(10626)
- 展(10616)
- 体(10569)
- 行(10520)
- 策(10074)
- 环境(9947)
- 机构
- 学院(226841)
- 大学(224519)
- 济(103032)
- 经济(101481)
- 管理(84260)
- 研究(84247)
- 理学(73427)
- 理学院(72578)
- 管理学(71544)
- 管理学院(71138)
- 中国(66486)
- 农(63754)
- 科学(50737)
- 农业(49134)
- 京(46971)
- 所(42938)
- 业大(42632)
- 财(41247)
- 研究所(39405)
- 中心(38981)
- 财经(33420)
- 江(32509)
- 经济学(32207)
- 经(30959)
- 农业大学(30899)
- 北京(29380)
- 经济学院(29246)
- 院(28847)
- 范(28845)
- 师范(28478)
- 基金
- 项目(157239)
- 科学(123710)
- 基金(116571)
- 研究(113487)
- 家(104261)
- 国家(103266)
- 科学基金(86659)
- 社会(76007)
- 社会科(71689)
- 社会科学(71673)
- 基金项目(61762)
- 省(59709)
- 自然(54219)
- 自然科(52995)
- 自然科学(52976)
- 自然科学基金(52115)
- 划(50462)
- 教育(49911)
- 资助(45806)
- 编号(44272)
- 部(36276)
- 农(35985)
- 重点(35360)
- 发(35320)
- 成果(34914)
- 国家社会(33227)
- 创(32899)
- 创新(30824)
- 中国(30509)
- 教育部(30448)
- 期刊
- 济(115785)
- 经济(115785)
- 农(68669)
- 研究(65303)
- 中国(48520)
- 农业(46766)
- 学报(42463)
- 科学(38047)
- 大学(32376)
- 学学(30926)
- 财(27916)
- 管理(25377)
- 业经(25069)
- 融(24306)
- 金融(24306)
- 业(22284)
- 教育(19234)
- 经济研究(17819)
- 问题(16921)
- 财经(16288)
- 技术(15961)
- 世界(15702)
- 农业经济(14760)
- 农村(14537)
- 村(14537)
- 版(14228)
- 经(14075)
- 贸(12877)
- 业大(12629)
- 经济问题(11626)
共检索到33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琰 杨鹏
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农村调查这一科学工作方法,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其先后经历了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之后;调查的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土地、人口、教育、医疗、卫生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当前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下,开展农村调查,深入挖掘农村调查这一研究方法的价值,全面掌握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捐社 孟晓婷 杨鹏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整顿党内主观、教条主义工作作风,在毛泽东等人的推动下,党中央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并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调查研究组织体系,取得了瞩目的调查研究成果。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离不开调查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调查活动为党的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远的现实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常明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胡明波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文书工作的历史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书工作。在夏、商、周产生国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在中国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先后经历了上百个朝代。这些朝代不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军阀掌权,本质上都是剥削阶级的政权,因而其文书工作及其发布的文书大多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在太平天国时期虽曾出现过为农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麦收 司小飞
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伴随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百年探索过程,科学把握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规律,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卫民 曹姣
土地制度始终关乎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按照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四个节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曲折而艰辛的萌芽、探索、改革与深化改革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建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逻辑包括始终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推进、实现土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重视土地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而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协调整体推进、改革重心从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利用权为中心、土地功能从注重生存保障转向发挥财产功能、土地制度改革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探索与改革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仍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稳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先后历经救济式扶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也积累了值得珍视的经验,即以人民为中心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扶贫制度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根本保障。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及经验,为推进后小康社会的贫困治理提供了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注重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后小康社会减贫长效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彩玲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水旸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早在建党初期就认识到,振兴科学技术是中国革命之必须,是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我们党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历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科学在社会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礼庆 常翠鸣
我们党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一代代来华留学生的身影活跃在世界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关系、科研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趋同化,推动来华留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 留学生 疫情防控 党史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生成 演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理论与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的和"八大举措"的"三农"理论。与我们党以前的"三农"理论相比较具有产生的社会背景新、追求的目的新、体现的指导思想新、提出的观点新、制定的措施新等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中共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理论探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发展到新阶段;论述了在工业化中期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 “三农”理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胜 吴大兵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面对并要全力破解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党的事业发展的快慢与党的"三农"政策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百年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从农民诉求愿望出发制定"三农"政策,必须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谋划"三农"问题,必须紧扣回应"三农"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必须遵循"三农"问题的基本规律制定正确策略。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为引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彻底破解大国小农难题,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方针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