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9)
2023(5008)
2022(4172)
2021(4043)
2020(3140)
2019(7214)
2018(7246)
2017(11492)
2016(7531)
2015(8343)
2014(8543)
2013(7631)
2012(6968)
2011(6590)
2010(6847)
2009(5722)
2008(5547)
2007(5084)
2006(4583)
2005(4151)
作者
(19297)
(16081)
(15933)
(15177)
(10132)
(7680)
(7478)
(6305)
(6221)
(5831)
(5542)
(5250)
(5224)
(5154)
(5024)
(4942)
(4866)
(4831)
(4766)
(4542)
(4338)
(4062)
(3833)
(3772)
(3695)
(3677)
(3560)
(3540)
(3385)
(3315)
学科
(19879)
经济(19864)
教育(19274)
管理(15409)
(13125)
中国(11940)
(10903)
企业(10903)
方法(9605)
理论(8548)
(8411)
数学(7984)
数学方法(7845)
教学(6747)
技术(6240)
(5739)
(4984)
业经(4753)
发展(4310)
研究(4301)
(4186)
(3860)
农业(3853)
(3538)
思想(3507)
(3481)
(3440)
(3411)
高等(3320)
改革(3301)
机构
大学(103962)
学院(97049)
研究(36935)
管理(32361)
(30587)
经济(29663)
教育(28735)
理学(28275)
理学院(27815)
管理学(27179)
管理学院(26962)
(25055)
师范(24933)
(23555)
科学(22212)
师范大学(20862)
中国(19395)
(18179)
研究所(16802)
(15936)
中心(15336)
北京(15300)
(14905)
技术(14841)
业大(14145)
职业(13137)
(12812)
(12795)
(11988)
农业(11760)
基金
项目(63887)
研究(52953)
科学(52551)
基金(43818)
(37921)
国家(37447)
教育(33460)
科学基金(31572)
社会(31540)
社会科(29728)
社会科学(29721)
(26104)
(24532)
编号(24293)
基金项目(22773)
成果(22742)
课题(19341)
自然(18991)
自然科(18574)
自然科学(18570)
自然科学基金(18294)
资助(16447)
(16351)
(16085)
重点(15796)
规划(15261)
项目编号(15124)
教育部(14629)
(14616)
(14104)
期刊
教育(48114)
研究(38430)
(31468)
经济(31468)
中国(29052)
学报(15219)
科学(13275)
大学(12527)
(12447)
技术(12413)
管理(11664)
职业(11400)
学学(9928)
(9115)
农业(8642)
技术教育(7453)
职业技术(7453)
职业技术教育(7453)
图书(7272)
(6602)
论坛(6602)
(5662)
高等(5415)
财经(5275)
科技(5047)
成人(5038)
成人教育(5038)
(4949)
书馆(4831)
图书馆(4831)
共检索到151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策三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 ,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干扰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 ,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 ,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 ,加强教育理论建设 ,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润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非是重视知识与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怎样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可以说,应试教育所秉承的是一种片面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一种片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则从整全的知识观出发,旨在建构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海福  李军强  王振杰  
传统教育把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视为教育的核心,这种"知识中心主义"倾向致使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反思了多年来我国教育"唯智是举"的弊端,旨在政变基础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而严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并非轻视了知识教育,而是在谋求其他素养和知识素养并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继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广为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规,已是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我们把它的诸多消极作用归纳为以下十大弊端.一、“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从而导致德育内容狭窄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有宝华  
本文根据王策三先生的学术论文《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中所暴露出的诸多理论问题,结合人们在认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产生的疑惑,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价值观、知识教育观,以及新课程在继承与借鉴、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等四个维度,试图澄清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本文批驳了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敢于放弃陈旧、"发霉"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良好学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钟启泉  
我国课程创新本着“全球视野 ,本土行动”的准则 ,致力于一系列课程教学概念的重建 ,卓有成效地介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并从实践层面不断汲取鲜活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知识”、“学习”、“课堂文化”等概念作一辨析 ,借以澄清制约我国课程创新的若干模糊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芝英  
一素质教育指以特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个体差异,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道玉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刘道玉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材料”,而且还要向国家输送大批的中等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力。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数量浩大,而且质量也是上乘的,在世界基础教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来影响经济,但这两种能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计划经济时期更需要生产能力,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国现在处于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能力更加短缺,因此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赖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对配置能力提供更大的经济激励,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文涛  彭时平  
在现代教育中,作为以卓越为目标追求的学校,将个人素质或学习能力作为招收学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考试是个人素质与学习能力考核的替代性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节约交易费用,同时又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源浪费的表现形式体现为提高考试分数,而不是在提高素质上加大投入,即应试教育的产生和壮大。学校招生制度的变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浪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椿  
如何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汨罗经验给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启示●吴椿指导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如何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去年开始广为宣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李罡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学校的基本职能则是培养人才,选拔性考试起着联结社会与学校之间选拔人才的桥梁作用。我国的正规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选拔人才手段的考试几乎也与学校形影相随一并发展起来。当前,我国把“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提出,正是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彬  李明星  
教育制度变迁是教育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作为一种"公共品",教育制度在变迁过程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造成了选择上的无效率。运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视角,可以将"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换的困境归结为:个体策略选择的帕累托均衡状态、新旧教育制度选择上的低成本偏好、非正式规则转换的困难以及利益集团的牵制四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