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62)
2023(18253)
2022(15673)
2021(14925)
2020(12639)
2019(28986)
2018(29094)
2017(56692)
2016(30650)
2015(34319)
2014(34497)
2013(33889)
2012(31320)
2011(28271)
2010(28918)
2009(26920)
2008(26716)
2007(23994)
2006(21394)
2005(19437)
作者
(88793)
(73115)
(72883)
(69601)
(46911)
(35091)
(33320)
(28490)
(27708)
(26722)
(25042)
(24796)
(23523)
(23355)
(22923)
(22782)
(22015)
(21656)
(21236)
(21024)
(18302)
(17987)
(17967)
(16846)
(16481)
(16473)
(16457)
(16335)
(14751)
(14353)
学科
(117074)
经济(116941)
管理(95095)
(93207)
(78671)
企业(78671)
方法(54555)
数学(46994)
数学方法(46212)
中国(34980)
(34491)
(31234)
(30675)
(28961)
银行(28814)
(27256)
业经(27079)
(24423)
(23199)
金融(23197)
技术(22842)
(22463)
地方(22382)
财务(22375)
财务管理(22327)
(22266)
贸易(22245)
理论(21910)
(21588)
企业财务(21191)
机构
大学(433823)
学院(433142)
管理(172223)
(171458)
经济(167419)
理学(147193)
理学院(145576)
管理学(142915)
研究(142682)
管理学院(142085)
中国(116599)
(93403)
科学(86731)
(86230)
(71661)
财经(67372)
(67261)
中心(66293)
(65743)
研究所(64531)
业大(61541)
(61081)
北京(59889)
(55356)
师范(54825)
(53930)
农业(52714)
(51957)
经济学(50600)
财经大学(50157)
基金
项目(283245)
科学(222681)
研究(207780)
基金(204829)
(177594)
国家(176077)
科学基金(151661)
社会(129214)
社会科(122444)
社会科学(122415)
(110566)
基金项目(107554)
自然(99626)
自然科(97341)
自然科学(97318)
教育(96804)
自然科学基金(95581)
(93307)
资助(86195)
编号(85354)
成果(70646)
重点(63106)
(62613)
(60772)
课题(59366)
(59286)
创新(56170)
科研(53939)
教育部(53822)
项目编号(53158)
期刊
(190093)
经济(190093)
研究(134817)
中国(87081)
管理(67094)
(66498)
学报(64948)
科学(60469)
(60264)
(54896)
金融(54896)
教育(50195)
大学(49836)
学学(46781)
农业(40369)
技术(39306)
财经(32993)
业经(31098)
经济研究(30335)
(28027)
问题(24185)
理论(22307)
图书(21807)
技术经济(21753)
(21605)
科技(20729)
实践(20351)
(20351)
统计(20237)
(19882)
共检索到659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剑辉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控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指出了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防控方面面临的新问题,对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型系统性风险防控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汤淳  刘晓星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基于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具有倒U型非线性影响,银行创新水平存在临界值,小于临界值水平的银行创新会激增系统性风险,而现阶段样本银行创新水平均已突破临界值,当前银行创新有助于抵御系统性风险。另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国有银行、小型银行的倒U型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风险会加剧早期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正向影响;长期来看,银行创新对系统性风险或呈现N型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萍  
本文利用2007—2018年间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财务数据和基于尾部依赖度量的系统性风险,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在经济上行时期会降低系统性风险,在经济下行时期会增加系统性风险;第二,按照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来看,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衍生金融负债业务、理财及代理业务创新会增加系统性风险,而衍生金融资产业务和信贷业务创新会降低系统性风险。本文对实证结果提供了可能的经济学解释,并基于实证结果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思遥   沈沛龙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静  胡晓红  
本文以条件在险价值法(CoVaR)为基础,通过引入状态变量模拟尾部风险的时变特性,采用市场化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工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最大,平安银行最小;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呈逐步下降趋势。论文还采用商业银行自身的特质指标,结合向前的△CoVaR检测模型,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商业银行自身的VaR水平、杠杆率、股价净值比、规模等指标对其向前的系统性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从逆周期缓冲角度为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有效帮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连升  张远意  
国有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宋连升张远意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当前我国金融业的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业,银行业的风险又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对于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健发展,保持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具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学艳  茆训诚  吕思聪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金融脱媒、资产证券化发展滞后与监管套利等驱动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爆炸式增长,促使机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2016年起央行构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拉开全面监管的序幕。本文在此背景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检验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影子银行业务模式与系统性风险特征相关,随着机构间关联性上升,大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增加并高于中小型银行;影子银行发展促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并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该效应显著增强;MPA及后续强监管政策短期内激进式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基于以上结论,监管部门应在加强全面管控、引导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化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要防止激进式调控,避免"监管不足"或者"监管过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蓓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指数的收益率的波动情况、相关系数和协方差,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的共同风险因素。得到结论:14家上市商业银行对共同风险因素的反应较为一致;与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相比,共同风险在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所占比重较大;与其他风险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对共同外部风险的反应更显著;金融指数能够较好地代表金融风险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玫  毛亚琪  
现有国内文献多以破产风险作为银行风险来分析其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而LRMES方法能深入分析单个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测度单个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度。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收益率数据,首次运用LRMES方法测度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用各银行季度LRMES与非利息收入等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本文计算得出的LRMES比较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并与非利息收入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麟  
本文以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7年1月4日—2016年11月10日股票市场的每日收盘价作为样本,构建了风险溢出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及比较15家商业银行Va R、Co Va R值,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一旦受到危机冲击,会发生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Co VAR与Va R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针对上述问题,应改革当前分业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强微观监管的同时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重视风险辨识,深化风险度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培文  白雪  杨育婷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信息进行分离,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滚动时间窗口的方法考察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银行间市场迅猛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排序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小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逐渐上升。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逆周期的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伟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量""质"双赢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的矛盾,但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的下滑、高质量增长所需要的"去杠杆"压力却加剧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累,甚至可能在信贷违约率上升后爆发金融机构的信用危机。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生成机制的基本情况进行经验分析,剖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等风险表现,进行系统性金融风险诱发因素——经济下滑和房价下跌的由上至下压力测试模拟。结论显示,当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信贷投放抵押资产——房地产价格这一冲击变量出现30%的下跌时,资本充足率不能达标的商业银行占到模拟受测商业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破坏力远超过经济增速惯性回落,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赛铮  
近年来,保险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问题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目前我国的保险监管制度虽已逐渐将保险系统性风险纳入监管范围,但现有的监管措施过于简陋,难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为此,在厘清保险系统性风险内生性根源与制度性根源基础上,反思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既有监管规则之不足,认为我国保险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应然诉求是建立金融机构协调合作机制的法制化路径、提高保险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与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实践相结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苑清  童中文  
文章通过Co Va R模型,采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14年2月7日12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收盘价的周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我国不同上市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的双向溢出效应以及上市银行的风险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在q£0.05区间内,单个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两种风险溢出之间存在关联;对中国银行系统而言,风险贡献度最大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12家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稳健性存在较大差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贤君   郁俊莉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集中度是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渠道,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和银行信贷集中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强度—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传导渠道有效。第三,相比大型国有银行,跨境资本流动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银行信贷业务,强化银行监管,同时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