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
- 2023(1243)
- 2022(970)
- 2021(1071)
- 2020(901)
- 2019(1957)
- 2018(1900)
- 2017(2970)
- 2016(2315)
- 2015(3075)
- 2014(3228)
- 2013(2562)
- 2012(2268)
- 2011(2086)
- 2010(2225)
- 2009(1900)
- 2008(1765)
- 2007(1720)
- 2006(1530)
- 2005(1453)
- 学科
- 教育(5830)
- 中国(5350)
- 教学(3633)
- 管理(3195)
- 理论(2693)
- 思想(2617)
- 政治(2617)
- 思想政治(2583)
- 政治教育(2583)
- 治教(2583)
- 德育(2572)
- 济(2408)
- 经济(2400)
- 学校(2297)
- 学法(1993)
- 教学法(1993)
- 业(1989)
- 研究(1583)
- 高等(1489)
- 劳(1462)
- 劳动(1462)
- 农(1420)
- 工作(1346)
- 学理(1297)
- 学理论(1297)
- 农业(1149)
- 高等教育(1050)
- 方法(1046)
- 企(968)
- 企业(968)
- 机构
- 大学(29446)
- 学院(24164)
- 研究(8935)
- 教育(8466)
- 范(7335)
- 师范(7311)
- 京(6868)
- 济(6065)
- 师范大学(5914)
- 管理(5870)
- 经济(5796)
- 理学(5086)
- 科学(5034)
- 理学院(4924)
- 北京(4806)
- 江(4592)
- 管理学(4574)
- 管理学院(4523)
- 中国(4242)
- 所(4130)
- 技术(3872)
- 职业(3780)
- 研究所(3716)
- 中心(3638)
- 州(3559)
- 院(3308)
- 业大(3299)
- 教育学(3134)
- 农(3073)
- 财(3048)
共检索到4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国锋 姜莹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显,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角色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性别歧视 性别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世刚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认清并解决女大学生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是持续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彰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歧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秀强 唐新格
面对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垄断行业歧视、出身背景歧视、经验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状况愈发严重。造成此种状况既有传统观念原因,又有学生自我认知原因,还有制度不健全、相关主体职能没有发挥等原因。为此,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公平、公正就业观,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就业平等委员会,明确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各主体应有的职能,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歧视 集体无意识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艳
大学生就业难之所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除却诸多宏观因素外,还在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户籍与工作经历等各种隐性的歧视。相比较于显性就业歧视而言,隐性就业歧视存在的方式更为隐蔽,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更大,其解决的制度设计成本也更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隐性歧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葛玉好 邓佳盟 张帅
本文通过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拟配对简历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发现:(1)男性大学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约42%;(2)学习成绩越好、学历越高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越严重;(3)有实习经历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较轻;(4)信息不对称可能是导致女性大学生遭受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女大学生应增加实习经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规避性别歧视的困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性别歧视 信息不对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随着就业歧视对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权利冲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概括了政府规制理论的基本内涵,阐述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就业政策、政府问责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视角分析提出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益、促进社会公平、避免人才浪费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就业歧视 政府规制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文章简要解析了就业歧视的概念与本质,分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而从走出晕轮思维怪圈、完善与健全反就业歧视法律、强化地方政府问责和强化高校内涵品牌建设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并剖析了消除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救济策略,对于民办大学生客观理性应对就业歧视、有效规避和转移就业风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具有一定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就业歧视 晕轮效应 救济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红霞 孙璐 胡永远
以课题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进行了分位数分解。分析表明,就工资均值而言,采用Oaxaca-Blinder方法的结果表明性别歧视比率高达91.7%;同时,就工资条件分布而言,男女起薪差距随分位数上升而逐步减少,而歧视比率却随工资分位数上升而增大,说明工资高端的性别歧视程度更大。这一结果具有估计的稳健性。因此,要将反性别歧视的重点放在高工资岗位的获取上。
关键词:
大学生 起薪差异 分位数分解 性别歧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增辉 万象
要真正地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首先应抓紧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并参照国外经验,制定便利可行的就业歧视救济程序2006年12月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人才招聘大会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一边是450家招聘单位的展台前汹涌的人潮,另一边,中国政法大学会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现场设立了"消除就业歧视"公益服务站,宣传反就业歧视。北京四大高校以这样的方式联手出现在招聘现场,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勃 杨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难 成因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课题组
为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本课题组于2011年6-7月期间,对杭州市下沙5所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企业资深人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现场访谈,以及对已就业的女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当前就业质量、择业取向、求职渠道、就业意愿等问题,并给予合理建议。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现状 就业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大学生 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彤 张姝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就业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